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288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9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连接部,所述支架主体包括沿轴向间隔设置的近端支架和远端支架;人造血管,所述人造血管连接于所述近端支架和所述远端支架之间;塑形件,所述塑形件和所述人造血管相连接,所述塑形件沿所述人造血管的周向布置。该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通过将人造血管设置于近端支架和远端支架之间,并在人造血管上设置塑形件,可通过外部工具拉动操作件的活动端在支架主体轴向上活动,操作件在支架主体的径向上拉动塑形件收缩,塑形件在径向上挤压人造血管,实现对人造血管径向尺寸的调整,进而实现支架内血流量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用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


技术介绍

1、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的重要方法,该手术通过支架创建人工通路减轻门脉高压。

2、现有的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用支架直径不可调节,无法在门体分流术后对血流量的精确控制,导致支架一旦扩张,无法调整其直径以适应个体对血流量的不同需求,由于部分血液未经肝脏解毒直接进入全身循环,可能引发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3、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调节支架内血流量的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用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无法调节支架内血流量,术后并发症风险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包括:

3、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连接部,所述支架主体包括沿轴向间隔设置的近端支架和远端支架;

4、人造血管,所述人造血管连接于所述近端支架和所述远端支架之间;

5、塑形件,所述塑形件和所述人造血管相连接,所述塑形件沿所述人造血管的周向布置;

6、操作件,所述支架主体径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操作件,所述操作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活动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和所述塑形件相连接,所述活动端经所述连接部穿设至所述支架主体的内侧,在任一个所述操作件中,所述固定端和对应的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径向上间隔布置。

7、优选的,在任一个所述操作件中,所述固定端和对应的所述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主体径向上的两侧。

8、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端在所述支架主体的轴向上的最小距离,其不大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端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径向上的最小距离。

9、优选的,所述人造血管套设于所述近端支架的外侧,所述人造血管套设于所述近端支架的外侧,所述塑形件连接于所述人造血管的径向内侧,其中所述人造血管覆盖所述连接部。

10、优选的,所述近端支架径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连接部,每组中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以远离所述人造血管的方式依次布置,所述操作件的活动端依次通过所述近端支架靠近所述人造血管一侧的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设至所述近端支架的内侧。

11、优选的,所述近端支架径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部,所述操作件的活动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从所述近端支架的外侧穿至所述近端支架的内侧。

12、优选的,所述塑形件为呈环型的塑形件,所述塑形件的材料刚度大于所述人造血管的材料刚度,所述塑形件在径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断口,所述断口在所述塑形件周向上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端。

13、优选的,所述塑形件包括沿周向依次连接的导向部和约束部,所述约束部和所述人造血管的径向内侧相连接,所述导向部和所述人造血管之间预留有活动间隙,所述约束部靠近所述断口的一侧滑动设置于所述活动间隙内。

14、优选的,所述塑形件以靠近所述人造血管轴向上中心的方式布置,所述塑形件在所述人造血管周向上的尺寸,其不小于所述人造血管周向上总尺寸的三分之二。

15、优选的,所述塑形件和所述操作件均为金属丝线,所述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采用耐腐蚀且生物兼容的材料;

16、所述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直径为10mm,所述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整体长度为4cm;

17、所述支架主体为网格状的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上形成有若干网格孔,所述网格孔围成连接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该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通过将人造血管设置于近端支架和远端支架之间,并在人造血管上设置塑形件,可通过外部工具拉动操作件的活动端在支架主体轴向上活动,操作件在支架主体的径向上拉动塑形件收缩,塑形件在径向上挤压人造血管,实现对人造血管径向尺寸的调整,进而实现支架内血流量的调节。

20、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任一个所述操作件(400)中,所述固定端(402)和对应的所述连接部(1011)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主体(100)径向上的两侧。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11)和所述固定端(402)在所述支架主体(100)的轴向上的最小距离,其不大于所述连接部(1011)和所述固定端(402)在所述支架主体(100)的径向上的最小距离。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血管(200)套设于所述近端支架(101)的外侧,所述人造血管(200)套设于所述近端支架(101)的外侧,所述塑形件(300)连接于所述人造血管(200)的径向内侧,其中所述人造血管(200)覆盖所述连接部(1011)。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支架(101)径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连接部(1011),每组中所述连接部(101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1),所述第一连接部(10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11)以远离所述人造血管(200)的方式依次布置,所述操作件(400)的活动端(401)依次通过所述近端支架(101)靠近所述人造血管(200)一侧的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10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11)穿设至所述近端支架(101)的内侧。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支架(101)径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部(1011),所述操作件(400)的活动端(401)通过所述连接部(1011)从所述近端支架(101)的外侧穿至所述近端支架(101)的内侧。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件(300)为呈环型的塑形件(300),所述塑形件(300)的材料刚度大于所述人造血管(200)的材料刚度,所述塑形件(300)在径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断口(301),所述断口(301)在所述塑形件(300)周向上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端(402)。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件(300)包括沿周向依次连接的导向部(302)和约束部(303),所述约束部(303)和所述人造血管(200)的径向内侧相连接,所述导向部(302)和所述人造血管(200)之间预留有活动间隙(304),所述约束部(303)靠近所述断口(301)的一侧滑动设置于所述活动间隙(304)内。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件(300)以靠近所述人造血管(200)轴向上中心的方式布置,所述塑形件(300)在所述人造血管(200)周向上的尺寸,其不小于所述人造血管(200)周向上总尺寸的三分之二。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件(300)和所述操作件(400)均为金属丝线,所述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采用耐腐蚀且生物兼容的材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任一个所述操作件(400)中,所述固定端(402)和对应的所述连接部(1011)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主体(100)径向上的两侧。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11)和所述固定端(402)在所述支架主体(100)的轴向上的最小距离,其不大于所述连接部(1011)和所述固定端(402)在所述支架主体(100)的径向上的最小距离。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血管(200)套设于所述近端支架(101)的外侧,所述人造血管(200)套设于所述近端支架(101)的外侧,所述塑形件(300)连接于所述人造血管(200)的径向内侧,其中所述人造血管(200)覆盖所述连接部(1011)。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支架(101)径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连接部(1011),每组中所述连接部(101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1),所述第一连接部(10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11)以远离所述人造血管(200)的方式依次布置,所述操作件(400)的活动端(401)依次通过所述近端支架(101)靠近所述人造血管(200)一侧的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10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11)穿设至所述近端支架(101)的内侧。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波范卓阳蔡易衡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