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能源系统规划领域,具体涉及分布式能源站多能互补建模领域和考虑能量的“数量”与“品质”双重属性的量质协同规划领域,尤其涉及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与环境保护日益迫切之间的矛盾愈加严峻,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成为目前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综合能源系统通过多能互补,提高能源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分布式能源站作为综合能源系统的核心部分,对其热电联产机组、电锅炉等设备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促进分布式能源站高效发展、环保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在分布式能源站规划问题上,考虑到不同区域的负荷特性往往不同。仅针对特定的区域进行规划,不同区域系统整体可能会产生配置冗余,现有研究对多区域间分布式能源站互联规划较少,且多未考虑分布式能源站间冷能互联管线的规划问题。同时,目前大部分研究多基于能量层面建立分布式能源站规划模型并展开分析,仅考虑了能量的“数量”,而忽略了不同形式能量“品质”的差异,难以充分体现能源的价值属性。分布式能源站作为大量异质能源之间的转换环节,在对其规划分析中,不能简单地仅考虑能量的“数量”层面的规划,应该兼顾能量的“数量”与“品质”,建立分布式能源站的量质协同规划模型。
3、现有技术文件1(cn111582658a)公开了一种考虑多区域互联协同的能源站设备配置及管线规划方法,其不足之处在于仅从能量“数量”角度进行多区域能源站电-热互联站-网规划,没有考虑能量“品质”影响因素,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本专利技术将考虑能量损耗的电、冷、热互联管线模型与量质协同约束引入多区域分布式能源站规划模型中,在考虑多区域能源站电、冷、热互联规划的基础上,兼顾考虑能量的“数量”与“品质”双重价值属性,可以实现多区域能源站设备配置、互联管线量质协同选型规划与互联系统运行优化,详见下文描述: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考虑多区域、多个分布式能源站之间电能、冷能、热能的互联协同和兼顾考虑能量的“数量”与“品质”双重属性的量质协同规划及运行优化,其特征在于,包括:
4、s1、建立不考虑互联协同的分布式能源站综合模型;
5、s2、建立位于多区域内的多能源站电、冷、热互联管线模型;
6、s3、结合步骤s1获得的不考虑互联协同的单个分布式能源站综合模型与步骤s2获得的位于多区域内的多能源站互联管线传输模型,构建考虑电-冷-热互联协同的分布式能源站综合模型。
7、s4、针对s3得到的单个能源站的考虑电-冷-热互联协同的分布式能源站综合模型,引入目标函数和运行约束条件,构建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模型。
8、优选地,s1具体步骤包括:
9、s1.1、构建未计及互联管线、新能源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单个分布式综合能源站模型;
10、s1.2、在步骤s1.1获得的分布式综合能源站模型基础上,构建计及新能源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分布式综合能源站模型。
11、优选地,s1.1中,在不考虑分布式能源站间电-冷-热互联管线、光伏、风机等新能源以及储能设备的情况下,以能源集线器输入端p、转换端c和输出端l表述分布式能源站中能源之间的转换、存储和传递关系,未计及互联管线、新能源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单个分布式综合能源站模型公式如下:
12、
13、式中,
14、分别为多区域能源站中某一能源站m的电、冷、热、气负荷;
15、分别为电网、气网输入功率(kw);
16、μe、μc分别为热泵、电制冷机组耗电量占电网供电比例;
17、μg,1、μg,2分别为热电联产机组、燃气锅炉耗气量占气网供气比例;
18、分别表示chp的电、热效率,以及电制冷机、热泵、燃气锅炉的能量转换效率;
19、优选地,s1.2中,在步骤s1.1获得的分布式综合能源站模型基础上,构建计及新能源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分布式综合能源站模型。具体地,考虑光伏、风机与储能设备,则典型分布式能源站输入-输出关系进一步以如下公式表示:
20、
21、式中:
22、分别为电储能、冷储能、热储能设备的蓄储能量功率(kw);
23、分别为电储能、冷储能、热储能设备的释放能量功率(kw);
24、ppv为光伏的输出功率(kw)、pwt为风机的输出功率(kw)。
25、优选地,多区域内的多能源站电冷热互联管线传输模型包括热网管道的损耗函数、电力线路的损耗函数和作为本专利技术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之一冷网管道损耗函数。
26、优选地,构建冷网管道中t时段的输冷介质所传输的冷能流功率模型,以如下公式表示:
27、ccp,m-n(t)=ccpmcp(t)·(ta(t)-tcp,m-n(t)) (3)
28、式中:
29、ccp,m-n(t)表示冷网管道中t时段的输冷介质所传输的冷能流功率;
30、ccp表示冷网管道cp输冷介质的比热容;
31、mcp(t)表示t时段冷网管道cp的质量流量;
32、ta(t)表示t时段冷网管道cp外部土壤温度;
33、tcp,m-n(t)表示时段t、能源站m,n之间管道cp的工质水流温度。
34、考虑到特定型号、特定长度冷网管道输冷介质质量流量是恒定的,冷网管道损耗函数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式(4):
35、
36、
37、式中:
38、cstart(t)、cend(t)分别表示时段t流出、流入能源站m、n间冷网管道cp的冷能流功率(kw);
39、为冷网管道cp推荐输冷介质质量流量;
40、为冷能流损耗系数;
41、λcp为冷网管道保温系数;
42、lcp为冷网管道cp长度;
43、为冷网管道cp的损耗函数。
44、此时,当冷网管道输冷介质最低温度tcp,min以及管道外部土壤温度ta给定时,可得冷网管道供冷功率上限ccp,max,以如下公式表示:
45、
46、式中:
47、ta(t)表示t时段管道外部土壤温度;
48、表示t时段冷网管道cp输冷介质最低温度。
49、优选地,所述考虑电能、冷能、热能互联协同、新能源和储能的分布式能源站综合模型可以表示为:
50、
51、式中,
52、分别为电储能、冷储能、热储能设备的蓄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计及多区域、多个分布式能源站之间电能、冷能、热能的互联协同和能量的“数量”与“品质”双重属性,进行量质协同规划及运行优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计及多区域、多个分布式能源站之间电能、冷能、热能的互联协同和能量的“数量”与“品质”双重属性,进行量质协同规划及运行优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真兰,王丹,张春雁,陈洪银,周敏,王松岑,张帅,李德智,谢邦鹏,傅超然,李建锋,施宏毅,陈赟,袁一鸣,罗潇,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