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绞线施工,具体为钢绞线穿束叉。
技术介绍
1、钢绞线是由多根钢丝绞合构成的钢铁制品,碳钢表面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镀锌层、锌铝合金层、包铝层、镀铜层、涂环氧树脂等,镀锌钢绞线通常指用于承力索、拉线、加强芯等,也可以作为架空输电的地线、公路两边的阻拦索或建筑结构中的结构索,预应力钢绞线中常用的预应力钢绞线为无镀层的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也有镀锌的,常用于桥梁、建筑、水利、能源及岩土工程等,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常用于楼板、地基工程等,钢绞线穿至预应力孔道后,需进行工作锚具安装,九孔锚具是常用的锚具,九孔锚具具有一定的几何特点,横竖斜四个方向都是过圆心的三根钢绞线。现有技术中,在预制箱梁预应力钢绞线施工过程中,因钢绞线硬度高重量大,锚具孔眼密集,还有钢绞线缠绕等特殊情况,因此施工中锚具穿钢绞线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钢绞线穿束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钢绞线穿束叉,包括穿束叉手柄和穿束叉叉头,所述穿束叉叉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穿束叉手柄的输出端,所述穿束叉手柄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所述穿束叉叉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表面开设有内设滑槽,所述内设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活动夹板、固定夹板和紧固螺丝,所述活动夹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滑块,所述固定夹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螺套。
4、优选的,所述连接滑块
5、优选的,所述活动夹板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夹板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紧固螺丝的外表面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部套设适配。
6、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二通孔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固定螺套的正上方。
7、优选的,所述紧固螺丝的外表面与固定螺套的内表面螺纹连接。
8、有益效果
9、本技术提供了钢绞线穿束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钢绞线穿束叉,通过穿束叉手柄和穿束叉叉头,钢绞线穿至预应力孔道后,通过从四个方向固定钢绞线位置,使锚具轻松穿入,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
11、(2)、该钢绞线穿束叉,通过防滑套,当工作人员手持穿束叉手柄时,利用防滑套可以增加摩擦力,避免在利用穿束叉整理定位钢绞线时出现穿束叉滑脱掉落的情况。
12、(3)、该钢绞线穿束叉,通过夹紧装置,能够使得穿束叉被固定在钢绞线上,使工作人员可以腾出手拿取锚具进行安装,能够方便单人操作,提高了穿束叉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钢绞线穿束叉,包括穿束叉手柄(1)和穿束叉叉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束叉叉头(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穿束叉手柄(1)的输出端,所述穿束叉手柄(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3),所述穿束叉叉头(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座(4),所述连接座(4)的外表面开设有内设滑槽(6),所述内设滑槽(6)的内部设置有夹紧装置(5),所述夹紧装置(5)包括活动夹板(51)、固定夹板(52)和紧固螺丝(57),所述活动夹板(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滑块(53),所述固定夹板(5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螺套(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绞线穿束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滑块(53)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在内设滑槽(6)的内部,所述固定夹板(5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连接座(4)的外表面,所述活动夹板(51)相对设置在固定夹板(52)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绞线穿束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板(5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54),所述固定夹板(52)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55),所述紧固螺丝(57)的外表面与第一通孔(54)和第二通孔(55)的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绞线穿束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54)设置在第二通孔(55)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通孔(55)设置在固定螺套(56)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绞线穿束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丝(57)的外表面与固定螺套(56)的内表面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绞线穿束叉,包括穿束叉手柄(1)和穿束叉叉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束叉叉头(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穿束叉手柄(1)的输出端,所述穿束叉手柄(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3),所述穿束叉叉头(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座(4),所述连接座(4)的外表面开设有内设滑槽(6),所述内设滑槽(6)的内部设置有夹紧装置(5),所述夹紧装置(5)包括活动夹板(51)、固定夹板(52)和紧固螺丝(57),所述活动夹板(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滑块(53),所述固定夹板(5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螺套(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绞线穿束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滑块(53)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在内设滑槽(6)的内部,所述固定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江,朱金涛,韩松,杨宏旭,刘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青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