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吸尘器基站制造技术_技高网

吸尘器基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1876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基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流路切换模块包括:壳体;连接软管,连接软管的入口沿壳体的内周面移动并与第一吸尘器流路连接部和第二吸尘器流路连接部中的任一个选择性地结合;第一连杆,一侧可旋转地结合于壳体,另一侧结合于连接软管;以及第二连杆,一侧可旋转地结合于壳体,另一侧结合于所述连接软管;第一连杆的旋转轴与第二连杆的旋转轴隔开配置,因此即使用户不亲手重新组装连接软管,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也使连接软管移动来与第一吸尘器流路连接部或第二吸尘器流路连接部结合,同时连接软管的入口从壳体的内周面隔开规定距离来移动,从而防止密封件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尘器基站,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第一吸尘器和第二吸尘器能够选择性地结合或同时结合的吸尘器基站。


技术介绍

1、通常,吸尘器是以利用电来吸入空气的方式吸入较小的垃圾或灰尘,并将其填充于产品内的集尘桶的家用电器,通常将其称作真空吸尘器。

2、这样的吸尘器可以分为用户直接移动吸尘器并执行清扫的手动吸尘器、自行行驶并执行清扫的自动吸尘器。手动吸尘器可以根据吸尘器的形态而划分为筒式(canister-type)吸尘器、立式(upright)吸尘器、手持式吸尘器以及杆式(stick-type)吸尘器等。

3、以往,在家庭用吸尘器中大多数使用筒式吸尘器,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使用集尘桶和吸尘器主体构成为一体而提高了使用便利性的手持式吸尘器和杆式吸尘器。

4、在筒式吸尘器中,利用橡胶软管(hose)或管(pipe)来连接主体和吸入口,可以根据情况将刷子装配于吸入口使用。

5、手持式吸尘器(hand vacuum cleaner)是最大限度提高了便携性的吸尘器,虽然其重量轻,但是由于长度较短而需要蹲下进行清扫,因此清扫区域存在限制。因此,用于诸如书桌、沙发上或汽车内的局部场所的清扫。

6、杆式吸尘器可以站着使用,因此即使不弯腰也能够进行清扫。因此,有利于在宽敞的区域边移动边清扫。与对狭小的空间进行清扫的手持式吸尘器相比,杆式吸尘器可以对更宽敞的空间进行清扫,并且能够对手无法触及的高处进行清扫。近年来,通过以模块形态提供杆式吸尘器来对多样的对象主动地变更吸尘器类型并使用。p>

7、另外,最近,正在使用一种在没有用户的操作的情况下自行进行清扫的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通过在待清扫区域自行行驶的同时从地面吸入灰尘等异物来自动清扫待清扫区域。

8、但是,在现有的手持式吸尘器、杆式吸尘器以及扫地机器人中,用于储存收集到的灰尘的集尘桶的容量较小,因此存在用户需要每次清空集尘桶的麻烦。

9、另外,存在当清空集尘桶时,因灰尘飞散而对用户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10、另外,存在当未去除集尘桶的残留灰尘时,吸尘器的吸力降低的问题。

11、另外,存在当未去除集尘桶的残留灰尘时,因残留物而产生恶臭的问题。

12、作为现有文献1提出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21-0157905号。现有文献1涉及一种吸尘器基站及吸尘器基站的控制方法。

13、现有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与第一吸尘器连接的第一流路以及与第二吸尘器连接的第二流路的吸尘器基站。另外,现有文献1的吸尘器基站公开了流路切换阀。流路切换阀配置在集尘部、第一流路以及第二流路之间,选择性地开闭与集尘部连接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

14、但是,现有文献1对流路切换阀进行了概念性的说明,缺乏对流路切换阀的具体结构的说明。

15、作为现有文献2提出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21-0003543号。现有文献2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

16、现有文献2公开了一种供扫地机器人安置并包括与扫地机器人的集尘装置连通的连接软管的扫地机器人基站。在第一模式下,连接软管与扫地机器人的集尘装置连通,吸入扫地机器人中收集的灰尘并捕集到基站的集尘部中。在第二模式下,连接软管的下端可以从吸尘器基站分离并与其他清扫模块结合,以吸入存在于扫地机器人以外的其他区域的灰尘并捕集到基站的集尘部。

17、根据现有文献2,吸尘器基站可以选择性地吸入存在于扫地机器人以外位置的灰尘。但是,存在用户需要打开吸尘器基站的盖并亲手分离连接软管的不便,并且存在分离过程中灰尘飞散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如上所述的以往的吸尘器基站所存在的问题的吸尘器基站。即,在以往的吸尘器基站中,为了将连接软管用于其他用途,用户需要打开盖并亲手分离连接软管,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流路切换模块的吸尘器基站,在第一吸尘器和第二吸尘器选择性地结合或同时结合于吸尘器基站时,流路切换模块能够将连接软管选择性地连通到第一吸尘器或第二吸尘器,而用户无需亲手重新组装连接软管。

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流路切换模块的连接软管在第一吸尘器连接流路连接部和第二吸尘器连接流路连接部之间移动时,能够防止密封件与其他构成要素摩擦而受损的吸尘器基站。

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流路切换模块的连接软管能够与第一吸尘器连接流路连接部或第二吸尘器连接流路连接部准确结合的吸尘器基站。

5、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的课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以下的记载清楚地理解未被提及的其他课题。

6、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7、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吸尘器基站包括:罩体,形成外形,第一吸尘器和第二吸尘器中的至少任一个以上结合于罩体,在罩体的内部形成有空间;第一吸尘器流路,配置在罩体的内部,与第一吸尘器的集尘桶连接;第二吸尘器流路,配置在罩体的内部,与第二吸尘器的集尘桶连接;以及流路切换模块,使配置于罩体的集尘部与第一吸尘器流路或第二吸尘器流路选择性地连接。在此,流路切换模块包括:壳体,形成为内部具有空间的圆筒形状,设置有与第一吸尘器流路连接的第一吸尘器流路连接部以及与第二吸尘器流路连接的第二吸尘器流路连接部;连接软管,连接软管的入口沿壳体的内周面移动,并与第一吸尘器流路连接部和第二吸尘器流路连接部中的任一个选择性地结合;第一连杆,一侧可旋转地结合于壳体,另一侧与连接软管结合;以及第二连杆,一侧可旋转地结合于壳体,另一侧与所述连接软管结合。此时,第一连杆的旋转轴与第二连杆的旋转轴隔开配置。

8、连接软管在与第一吸尘器流路连接部和第二吸尘器流路连接部中的任一个结合时,可以与壳体的内周面紧贴,在从第一吸尘器流路连接部和第二吸尘器流路连接部中的任一个朝另一个移动时,可以与壳体的内周面隔开。

9、第一连杆的旋转轴和第二连杆的旋转轴中的至少任一个可以与壳体的中心轴隔开配置。

10、第一连杆与连接软管的连接点移动而形成的第一轨迹可以与作为壳体的内周面的同心圆的假想的基准圆交叉至少两次。

11、第二连杆与连接软管的连接点移动而形成的第二轨迹可以与作为壳体的内周面的同心圆的假想的基准圆交叉至少两次。

12、在流路切换模块中,壳体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小于连接软管的入口的轨迹形成的曲率半径。

13、以沿连接软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为基准,第一连杆和所述壳体的连接部可以配置在第一连杆与连接软管的连接部的相反侧。

14、第一连杆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连杆的长度。

15、当从一侧观察流路切换模块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可以交叉。

16、流路切换模块可以包括一侧与所述壳体连接而另一侧与第二连杆连接的弹性构件。

17、流路切换模块可以包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尘器基站,其中,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15.一种吸尘器基站,其中,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吸尘器基站,其中,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基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成埈柳廷玩李东根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