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164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54
一种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运动载体的履带底盘(1)、设置在履带底盘(1)上的液压装置(2)、设置在履带底盘(1)上的料斗(5),通过履带底盘(1)和液压装置(2),实现了组成具有H字形内支撑架的液压驱动底盘,通过料斗(5),实现了对货物进行储存,实现了对进出狭窄空间的货物由液压驱动载货斗进行运输,解决了对还都是把货物运输到狭窄空间的端口上再通过其它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人工对货物在狭窄空间中进行搬运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在狭窄空间中对货物的运输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输车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狭窄空间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应用、码头装卸、市区、街道、乡村、住宅、仓储、车间、养殖和机场跑道,需要进行货物的运输作业,因此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在现有的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中,还没有一种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铲运装置,一般还都是把货物运输到狭窄空间的端口上,再通过其它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人工对货物在狭窄空间中进行搬运,从而影响了在狭窄空间中对货物的运输作业效率,

2、本技术通过对进出狭窄空间的货物由液压驱动载货斗进行运输的技术特征,对还都是把货物运输到狭窄空间的端口上再通过其它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人工对货物在狭窄空间中进行搬运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3、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3年11月20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

2、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因此提高了在狭窄空间中对货物的运输作业效率。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作为运动载体的履带底盘、设置在履带底盘上的液压装置、设置在履带底盘上的料斗。

4、由于设计了履带底盘、液压装置和料斗,通过履带底盘和液压装置,实现了组成具有h字形内支撑架的液压驱动底盘,通过料斗,实现了对货物进行储存,实现了对进出狭窄空间的货物由液压驱动载货斗进行运输,解决了对还都是把货物运输到狭窄空间的端口上再通过其它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人工对货物在狭窄空间中进行搬运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在狭窄空间中对货物的运输作业效率。

5、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对进出狭窄空间的货物由液压驱动载货斗进行运输的方式把履带底盘、液压装置和料斗相互联接。

6、本技术设计了,按照组成具有h字形内支撑架的液压驱动底盘的方式把履带底盘和液压装置与料斗联接。

7、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对进出狭窄空间的货物由液压驱动载货斗进行运输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的
中。

8、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履带底盘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踏板。

9、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液压装置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把手。

10、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料斗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挡料槽。

11、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料斗与履带底盘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撑梁和卸料伸缩缸。

12、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料斗与履带底盘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上料铲斗和支撑板。

13、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六附件装置并且第六附件装置设置在液压装置上,第六附件装置设置为计数器。

14、以上六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技术的技术效果。

15、本技术设计了,在履带底盘上分别设置有液压装置、踏板、支撑梁和支撑板,在支撑梁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料斗并且在料斗与履带底盘之间设置有卸料伸缩缸,在支撑板与料斗之间设置有上料铲斗并且在液压装置上设置有把手,在料斗上设置有挡料槽并且在液压装置上设置有计数器。

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履带底盘、液压装置、踏板、把手、料斗、挡料槽、支撑梁、卸料伸缩缸、上料铲斗、支撑板和计数器,组成了本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技术的技术问题。

17、本技术设计了,履带底盘设置为具有h字形内支撑架的行走履带底盘并且履带底盘的h字形内支撑架前端部设置为与支撑梁联接,履带底盘的h字形内支撑架后端部设置为与踏板联接并且履带底盘的h字形内支撑架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支撑板联接,履带底盘的h字形内支撑架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液压装置联接并且履带底盘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装置联接。

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狭窄空间中进行进出单向运动,实现了使用h字形内支撑架进行窄体支撑。

19、本技术设计了,液压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动力机高压泵部、油箱、双向液压锁部、阀门部、壳部、弹性柱部ⅰ和中间螺杆部ⅰ并且壳部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油箱和双向液压锁部联接,壳部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为与阀门部联接并且壳部的下端部设置为与动力机高压泵部容纳式联接,动力机高压泵部的输入接口部设置为与油箱连通式联接并且动力机高压泵部的液压输出接口部分别设置为与双向液压锁部和阀门部的输入接口联接,阀门部的输出接口部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的液压端口部、卸料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和上料铲斗的液压端口部连通式联接并且壳部的下端部设置为与履带底盘联接,动力机高压泵部的动力机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弹性柱部ⅰ和中间螺杆部ⅰ与履带底盘联接并且壳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把手联接,壳部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计数器联接,动力机高压泵部设置为具有汽油机和液压泵的组件,油箱设置为盒状体并且阀门部设置为多路控制阀,壳部设置为上端面具有透漏孔体的盒状体并且弹性柱部ⅰ设置为具有中间孔体的橡胶座,中间螺杆部ⅰ设置为光柱螺栓并且中间螺杆部ⅰ分别设置为与弹性柱部的中间孔体盒和动力机高压泵部的动力机贯穿式联接,中间螺杆部ⅰ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履带底盘螺纹式联接并且位于中间螺杆部ⅰ的下端头上的螺母与动力机高压泵部的动力机接触式联接。

2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高压动力液体输出,实现了对运输状态下的单一高压动力液体作用,提高了料斗的状态的安全性能。

21、本技术设计了,料斗设置为包含有斗部和耳座板部ⅰ并且斗部的前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耳座板部ⅰ的内端端面部联接,斗部的敞口后侧部设置为与挡料槽联接并且斗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板接触式联接,斗部的前部设置为与上料铲斗相对应分布,耳座板部ⅰ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梁联接并且耳座板部ⅰ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卸料伸缩缸联接,斗部设置为锥形箱状体并且耳座板部ⅰ设置为具有上下通孔体的梁状体,耳座板部ⅰ的上通孔体设置为与位于支撑梁上的销轴联接并且耳座板部ⅰ的下通孔体设置为与位于卸料伸缩缸上的销轴联接。

2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窄体空间对货物进行储存。

23、本技术设计了,踏板设置为包含有座板部、爪钩部、踏片部、回位弹簧部和弹性块部并且座板部的竖部端头设置为与爪钩部的内端头联接,座板部的竖部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踏片部的横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运动载体的履带底盘(1)、设置在履带底盘(1)上的液压装置(2)、设置在履带底盘(1)上的料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进出狭窄空间的货物由液压驱动载货斗进行运输的方式把履带底盘(1)、液压装置(2)和料斗(5)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其特征是:按照组成具有H字形内支撑架的液压驱动底盘的方式把履带底盘(1)和液压装置(2)与料斗(5)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其特征是:履带底盘(1)设置为具有H字形内支撑架的行走履带底盘并且履带底盘(1)的H字形内支撑架前端部设置为与支撑梁(7)联接,履带底盘(1)的H字形内支撑架后端部设置为与踏板(3)联接并且履带底盘(1)的H字形内支撑架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支撑板(90)联接,履带底盘(1)的H字形内支撑架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液压装置(2)联接并且履带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装置(2)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其特征是:液压装置(2)设置为包含有动力机高压泵部(21)、油箱(22)、双向液压锁部(23)、阀门部(24)、壳部(25)、弹性柱部Ⅰ(26)和中间螺杆部Ⅰ(27)并且壳部(25)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油箱(22)和双向液压锁部(23)联接,壳部(25)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为与阀门部(24)联接并且壳部(25)的下端部设置为与动力机高压泵部(21)容纳式联接,动力机高压泵部(21)的输入接口部设置为与油箱(22)连通式联接并且动力机高压泵部(21)的液压输出接口部分别设置为与双向液压锁部(23)和阀门部(24)的输入接口联接,阀门部(24)的输出接口部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卸料伸缩缸(8)的液压端口部和上料铲斗(9)的液压端口部连通式联接并且壳部(25)的下端部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联接,动力机高压泵部(21)的动力机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弹性柱部Ⅰ(26)和中间螺杆部Ⅰ(27)与履带底盘(1)联接并且壳部(25)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把手(4)联接,壳部(25)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计数器(80)联接,动力机高压泵部(21)设置为具有汽油机和液压泵的组件,油箱(22)设置为盒状体并且阀门部(24)设置为多路控制阀,壳部(25)设置为上端面具有透漏孔体的盒状体并且弹性柱部Ⅰ(26)设置为具有中间孔体的橡胶座,中间螺杆部Ⅰ(27)设置为光柱螺栓并且中间螺杆部Ⅰ(27)分别设置为与弹性柱部Ⅰ(26)的中间孔体盒和动力机高压泵部(21)的动力机贯穿式联接,中间螺杆部Ⅰ(27)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螺纹式联接并且位于中间螺杆部Ⅰ(27)的下端头上的螺母与动力机高压泵部(21)的动力机接触式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其特征是:料斗(5)设置为包含有斗部(51)和耳座板部Ⅰ(52)并且斗部(51)的前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耳座板部Ⅰ(52)的内端端面部联接,斗部(51)的敞口后侧部设置为与挡料槽(6)联接并且斗部(5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撑板(90)接触式联接,斗部(51)的前部设置为与上料铲斗(9)相对应分布,耳座板部Ⅰ(52)的上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梁(7)联接并且耳座板部Ⅰ(52)的下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卸料伸缩缸(8)联接,斗部(51)设置为锥形箱状体并且耳座板部Ⅰ(52)设置为具有上下通孔体的梁状体,耳座板部Ⅰ(52)的上通孔体设置为与位于支撑梁(7)上的销轴联接并且耳座板部Ⅰ(52)的下通孔体设置为与位于卸料伸缩缸(8)上的销轴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其特征是:踏板(3)设置为包含有座板部(31)、爪钩部(32)、踏片部(33)、回位弹簧部(34)和弹性块部(35)并且座板部(31)的竖部端头设置为与爪钩部(32)的内端头联接,座板部(31)的竖部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踏片部(33)的横部端头下侧部联接并且回位弹簧部(34)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踏片部(33)的横部端头上侧部联接,回位弹簧部(3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联接并且座板部(31)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联接,弹性块部(35)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联接并且弹性块部(35)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踏片部(33)的横部相对应分布,座板部(31)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爪钩部(32)设置为具有L字形下端端面部的片状体,踏片部(33)设置为具有匚字形横部上端端面部的L字形板状体并且爪钩部(32)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运动载体的履带底盘(1)、设置在履带底盘(1)上的液压装置(2)、设置在履带底盘(1)上的料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进出狭窄空间的货物由液压驱动载货斗进行运输的方式把履带底盘(1)、液压装置(2)和料斗(5)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其特征是:按照组成具有h字形内支撑架的液压驱动底盘的方式把履带底盘(1)和液压装置(2)与料斗(5)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其特征是:履带底盘(1)设置为具有h字形内支撑架的行走履带底盘并且履带底盘(1)的h字形内支撑架前端部设置为与支撑梁(7)联接,履带底盘(1)的h字形内支撑架后端部设置为与踏板(3)联接并且履带底盘(1)的h字形内支撑架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支撑板(90)联接,履带底盘(1)的h字形内支撑架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液压装置(2)联接并且履带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装置(2)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狭窄空间作业的运输车装置,其特征是:液压装置(2)设置为包含有动力机高压泵部(21)、油箱(22)、双向液压锁部(23)、阀门部(24)、壳部(25)、弹性柱部ⅰ(26)和中间螺杆部ⅰ(27)并且壳部(25)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油箱(22)和双向液压锁部(23)联接,壳部(25)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为与阀门部(24)联接并且壳部(25)的下端部设置为与动力机高压泵部(21)容纳式联接,动力机高压泵部(21)的输入接口部设置为与油箱(22)连通式联接并且动力机高压泵部(21)的液压输出接口部分别设置为与双向液压锁部(23)和阀门部(24)的输入接口联接,阀门部(24)的输出接口部分别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的液压端口部、卸料伸缩缸(8)的液压端口部和上料铲斗(9)的液压端口部连通式联接并且壳部(25)的下端部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联接,动力机高压泵部(21)的动力机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弹性柱部ⅰ(26)和中间螺杆部ⅰ(27)与履带底盘(1)联接并且壳部(25)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把手(4)联接,壳部(25)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计数器(80)联接,动力机高压泵部(21)设置为具有汽油机和液压泵的组件,油箱(22)设置为盒状体并且阀门部(24)设置为多路控制阀,壳部(25)设置为上端面具有透漏孔体的盒状体并且弹性柱部ⅰ(26)设置为具有中间孔体的橡胶座,中间螺杆部ⅰ(27)设置为光柱螺栓并且中间螺杆部ⅰ(27)分别设置为与弹性柱部ⅰ(26)的中间孔体盒和动力机高压泵部(21)的动力机贯穿式联接,中间螺杆部ⅰ(27)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履带底盘(1)螺纹式联接并且位于中间螺杆部ⅰ(27)的下端头上的螺母与动力机高压泵部(21)的动力机接触式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宝峰李渊刚赵乐晓赵忠刚邢长昕李动光李汉浩杨风国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嘉和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