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照明模组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1570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5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照明模组和汽车,所述汽车照明模组包括:外壳、光源组件、聚光器、挡光板和透镜,所述挡光板设于所述聚光器和所述透镜之间,所述光源组件设于所述聚光器远离所述挡光板的一侧,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所述近光光源和所述远光光源设于所述挡光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外壳用于容纳所述光源组件、所述聚光器和所述挡光板;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多个散热开口,多个所述散热开口至少位于所述挡光板相对的两侧,所述散热开口靠近所述聚光器。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照明模组近光和远光通道相互隔离后散热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照明模组和汽车


技术介绍

1、随着随着汽车车灯发展,为了实现前照灯多样化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通过单一模组切换近远光的前照灯。

2、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同一照明模组,设置多个通道用于分别通过该照明模组的近光和远光,近光和远光通道相互隔离,导致现有的散热结构过于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照明模组近光和远光通道相互隔离后散热结构过于复杂。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照明模组,所述汽车照明模组:外壳、光源组件、聚光器、挡光板和透镜,所述挡光板设于所述聚光器和所述透镜之间,所述光源组件设于所述聚光器远离所述挡光板的一侧,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所述近光光源和所述远光光源设于所述挡光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外壳用于容纳所述光源组件、所述聚光器和所述挡光板;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多个散热开口,多个所述散热开口至少位于所述挡光板相对的两侧,所述散热开口靠近所述聚光器。

3、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挡光板用于隔开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使近光功能开启时光线更加集中,形成明亮的明暗截止线;散热开口设置于挡光板两侧,可以分别对近光部分和远光部分进行散热,散热开口靠近聚光器,能够更高效地排出散热器的热量,因此散热结构更加简单,并能够达到有效的散热效果。

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挡光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连接。

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壳体和挡光板之间用于通过近光,第二壳体和挡光板之间用于通过远光,从而实现近光和远光的分隔和传递;同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挡光板实现了固定,在外壳对聚光器固定的基础上,光源组件传递的近光和远光更加稳定。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挡光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挡光板、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同时锁定。

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便于安装第一紧固件来固定挡光板,第一紧固件穿过挡光板可以对挡光板提前实现定位,并且进一步防止挡光板松动。

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透镜的一端包围形成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透镜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透镜与所述第一开口的至少一侧配合连接。

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开口用于通过近光和远光,并用于固定透镜,使得透镜相对光源组件和聚光器的相对位置以及角度都能固定,近光和远光的折射角度和照亮效果更加稳定。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插槽;所述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和所述透镜本体至少一侧的插扣,所述插扣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插槽配合,所述插扣相对所述第一插槽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插槽配合。

11、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透镜与外壳进行装配时,可以将其插扣先部分插入第一插槽或先部分插入第二插槽,使得透镜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其中一者固定,再安装另一者至插扣上,实现透镜的锁定,使得透镜在第一开口上的安装更加稳固和快捷。

12、进一步的,所述透镜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连接所述插扣;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插槽的内壁抵接,和/或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插槽的内壁抵接。

13、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透镜的插扣与第一插槽、第二插槽配合时,由于第一凸起与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压紧,插扣不会沿第一插槽或第二插槽的任意方向窜动,摩擦力更大,透镜的安装更加稳固;并且第一凸起代替插扣和透镜本体进行摩擦,提高了插扣以及透镜本体的使用寿命。

1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罩设于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聚光器;并且所述汽车照明模组还包括散热器,第三壳体连接所述散热器。

1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三壳体与散热器固定的同时可以压紧聚光器和光源组件,一方面使得聚光器对光源组件的导光效果更佳精确,另一方面,散热器可以对光源组件和聚光器起到更稳定的散热效果。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1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三壳体与第二壳体或第一壳体中的任意一者构成一体式结构后,可以节省装配的时间,并且该一体式结构在铸造成型后,能够更好地控制聚光器、透镜在光传导上的精度,避免二者安装产生的安装误差,因此提高的光传导的效果。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壳体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聚光器,并与所述散热器配合。

1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定位件用于对光源组件、聚光器、散热器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避免光源组件和聚光器在第三壳体内窜动,同时,定位完成后,第三壳体和散热器通过紧固件进行安装时更加方便,二者的固定孔的位置可以直接匹配对应。

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灯,所述车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汽车照明模组。

21、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该汽车的车灯采用上述任意一个汽车照明模组后,能够达到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22、综上所述,本申请上述各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i)散热开口设置于挡光板两侧,可以分别对近光部分和远光部分进行散热,散热开口靠近聚光器,能够更高效地排出散热器的热量,因此散热结构更加简单,并能够达到有效的散热效果;ii)透镜与外壳进行装配时,可以将其插扣先部分插入第一插槽或先部分插入第二插槽,使得透镜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其中一者固定,再安装另一者至插扣上,实现透镜的锁定,使得透镜在第一开口上的安装更加稳固和快捷;iii)定位件用于对光源组件、聚光器、散热器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避免光源组件和聚光器在第三壳体内窜动,同时,定位完成后,第三壳体和散热器通过紧固件进行安装时更加方便,二者的固定孔的位置可以直接匹配对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照明模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挡光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挡光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挡光板、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同时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透镜的一端包围形成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透镜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透镜与所述第一开口的至少一侧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插槽;所述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和所述透镜本体至少一侧的插扣,所述插扣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插槽配合,所述插扣相对所述第一插槽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插槽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连接所述插扣;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插槽的内壁抵接,和/或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插槽的内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罩设于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聚光器;并且所述汽车照明模组还包括散热器,第三壳体连接所述散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穿过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聚光器,并与所述散热器配合。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车灯,所述车灯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照明模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照明模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挡光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挡光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挡光板、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同时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透镜的一端包围形成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透镜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透镜与所述第一开口的至少一侧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插槽;所述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和所述透镜本体至少一侧的插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毅房睿卿熊建荣洪路智王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领为视觉智能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