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084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包含一个内袋层、一个外袋层、一个连结于内袋层上的手提单元及一个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于内袋层的第一连接件,及至少一个可分离地连接于第一连接件并形成于外袋层的第二连接件,外袋层利用连接单元可更换地设置于内袋层外表面,借此,外袋层可随消费者不同需求而变更替换,此外,由于内袋层提供承重功效,故外袋层材质选择得以更加多元,确实满足多样性的市场需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
本技术涉及一种携物袋,特别是涉及一种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
技术介绍
以往的携物袋外观样式皆为固定,无法随意变更外观,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性需 求。此外,以往携物袋多为双层结构,包括一个外袋层及一车缝于外袋层内表面的内袋层, 携物袋的手提单元连结于外袋层上,此时携物袋承重功效由外袋层提供,故外袋层材质选 择受限于坚固耐用的需求,无法选用例如不织布、丝、雪纺纱、网格布等较轻薄材质,限制了 携物袋外观多样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更换外观的携物袋。本技术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包含一个内袋层、一个外袋层、一个手提单元 及一个连接单元,该手提单元连结于该内袋层上,该外袋层可拆除地包覆于该内袋层外表 面,该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于该内袋层的第一连接件,及至少一个可分离地连接于 该第一连接件且形成于该外袋层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的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为拉链,该第一连接件、第 二连接件为彼此啮合的齿链。所述的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其特征在于该内袋层包括数个内开孔,该外袋层包 括数个分别对应所述内开孔的外开孔。所述的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其特征在于该内袋层包括数个围绕界定所述内开 孔的内环圈,该外袋层包括数个围绕界定所述外开孔的外环圈。所述的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其特征在于该手提单元包括二条提带,每一条提带 的末端连结于其中二个相对应的内开孔、外开孔。所述的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来回穿绕于所述内开孔、外开 孔的饰带。所述的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数个扣于两两相邻内开孔、外开 孔的饰环。所述的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包括数个第一连接件、第二 连接件,该连接单元还包括数个设置于该外袋层外侧的面扣,及数个设置于该内袋层内侧 的底扣,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设置于该内袋层外侧且分别与所述底扣连结的公扣,该第二连 接件为设置于该外袋层内侧且分别与所述面扣连结的母扣。所述的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还包括数个形成于所述面 扣、所述底扣、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开孔,形成于所述面扣上的开孔分别 与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开孔相连通,形成于所述底扣上的开孔分别与形成于所述第 二连接件上的开孔相连通。所述的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包括数个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该连接单元还包括数个设置于该外袋层外侧的面扣,及数个设置于该内袋层内侧 的底扣,该第一连接件为设置于该外袋层内侧且分别与所述面扣连结的母扣,所述第二连 接件为设置于该内袋层外侧且分别与所述底扣连结的公扣。所述的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还包括数个形成于所述面 扣、所述底扣、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的开孔,形成于所述底扣上的开孔分别与形 成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开孔相连通,形成于所述面扣上的开孔分别与形成于所述第二连 接件上的开孔相连通。所述的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其特征在于该外袋层顶缘高于该内袋层顶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连接单元设置于该内袋层外,借此该外袋层 可随消费者需求变换,且该内袋层提供承重功效,故该外袋层材质选择得更加多元。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技术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说明本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说明本较佳实施例的变化态样的立体图。图4是说明本技术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说明本较佳实施例的变化态样的立体图。图6是说明本技术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说明本技术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是说明本技术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是说明本技术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0是说明本技术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是说明本较佳实施例的一个连接单元包括多数个开孔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数个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 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内 袋层1、一个手提单元2、一个外袋层3及一个连接单元4。该手提单元2固定车缝于该内袋层1上,包括二条提带21,值得一提的是,该手提 单元2也可仅包括数量为一条的提带21 (图未示)。该外袋层3借该连接单元4包覆于该 内袋层1外表面,且该内袋层1顶缘略低于该外袋层3顶缘,该连接单元4包括至少一个形 成于该内袋层1的第一连接件41,及至少一个可分离地连接于该第一连接件41且形成于该 外袋层3的第二连接件42。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连接单元4为拉链,包括数量为一的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 接件42,该第一连接件41为车缝于该内袋层1顶缘的齿链,该第二连接件42为车缝于该外 袋层3内侧面的齿链,该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彼此啮合。借由该连接单元4可分离地连接该内袋层1、外袋层3,消费者可视不同需求更换 该外袋层3,例如脏污时可替换清洗,下雨时可更换为防水材质,或是依照心情变更不同颜 色材质的外观,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此外,由于该手提单元2连结于该内袋层1,故由该内 袋层1提供承重功效,让该外袋层3的材质选用不受限于坚固耐用材质,而可选用丝、不织 布、雪纺纱或网格布等材质。参阅图3,值得一提的是,该内袋层1还包括用于封闭该携物袋容纳空间的一拉链 11,此外,该连接单元4除了拉链态样外,亦可为粘扣带、磁扣、钮扣等样式(图未示),同样 可达成该外袋层3可更换地安装于该内袋层1外的功效。参阅图4,本技术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 例组装方式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内袋层1包括数个内开孔12,及 数个围绕界定内开孔12的内环圈13,该外袋层3包括数个对应内开孔12的外开孔31,及 数个围绕界定外开孔31的外环圈32,该手提单元2的每一条提带21的末端穿过其中二个 相对应的内环圈13、外环圈32连结于所述内袋层1、外袋层3上,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手 提单元2两端为扣钩态样。参阅图5,值得一提的是,该手提单元2也可呈编织绳态样,穿过所述内环圈13、夕卜 环圈32绑结固定于该内袋层1、外袋层3上。参阅图6,本技术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二较佳实施 例构件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环圈13、外环圈32间隔环设于 该内袋层1、外袋层3上,且该携物袋还包含一来回穿绕于所述内环圈13、外环圈32的饰带 5,该饰带5可选用丝巾、皮绳、缎带、编织绳、金属链条等。参阅图7,本技术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三较佳实施 例构件与组装方式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还包含数个扣于两两相邻 内环圈13、外环圈32的饰环6,可使该携物袋外观呈现抓皱效果。参阅图8,本技术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三较佳实施 例构件与组装方式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该第五较佳实施例中,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观可更换的携物袋,其特征在于:该携物袋包含一个内袋层、一个手提单元、一个外袋层及一个连接单元,该手提单元连结于该内袋层上,该外袋层可拆除地包覆于该内袋层外表面,该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于该内袋层的第一连接件,及至少一个可分离地连接于该第一连接件且形成于该外袋层的第二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伶弦
申请(专利权)人:艾特葳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