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963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41
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涉及恒流源电路的技术领域,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稳压电路、温度补偿电路、电流控制电路、厄利效应消除电路和红外发射管,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稳压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和电流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电流控制电路和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连接,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与所述红外发射管连接,所述稳压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和所述红外发射管共同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稳压电路、温度补偿电路、电流控制电路和厄利效应消除电路,降低了恒流源电路受温度漂移的影响,消除了三极管厄利效应,保证了恒流源稳定性,通过电路灵活控制电流大小,提高电路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恒流源电路的,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


技术介绍

1、在游戏手柄中,摇杆作为核心输入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游戏手柄的摇杆主要有碳膜摇杆和霍尔摇杆,但碳膜摇杆存在磨损问题,霍尔摇杆存在磁干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光轴摇杆应运而生,它通过红外光传递信号,能提高摇杆的响应速度。

2、光轴摇杆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摇杆在摇动时改变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的光通量,从而改变红外接收管的电信号,根据这个电信号判断摇杆的位置。为了避免光轴摇杆信号的漂移,红外发射管需要采用恒流源驱动,大小为5-10ma左右,对这个恒流源的要求是温度漂移要小,体积要小,并且能够控制电流大小。现有市面上存在的恒流源电路主要是用来驱动led,恒流值在几十ma到数百ma,一方面,市面上恒流源电路受温度漂移和三极管厄利效应影响较大,如恒流源电路上的元器件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会导致电流的变化,从而影响恒流源的稳定性;恒流源电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会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恒流源的稳定性变差;另一方面,该恒流源电路难以控制电流大小,影响恒流源电路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当前恒流源电路易受温度漂移和三极管厄利效应影响,恒流源稳定性和电路工作效率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降低了恒流源电路受温度漂移的影响,消除了三极管厄利效应,保证了恒流源稳定性,通过电路灵活控制电流大小,提高电路工作效率。

2、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稳压电路、温度补偿电路、电流控制电路、厄利效应消除电路和红外发射管,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稳压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和电流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电流控制电路和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连接,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与所述红外发射管连接,所述稳压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和所述红外发射管共同接地。

4、优选地,所述稳压电路2包括第一稳压元件和第二稳压元件,所述电源输入电路与所述第一稳压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一稳压元件的另一端分别和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和第二稳压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二稳压元件的另一端接地。

5、优选地,所述第一稳压元件为第一电阻r1或稳压管z1,所述第二稳压元件为第二电阻r2。

6、优选地,所述稳压管z1的稳压值为4-7v。

7、优选地,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元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稳压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流控制电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集成封装在同一个封装内。

9、优选地,所述电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4、第二场效应管q5、第三场效应管q6、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微控制器mcu,第一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微控制器mcu的io口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微控制器mcu的io口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微控制器mcu的io口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6的漏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三三极管q3,第六电阻r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红外发射管的输入端连接,红外发射管的输出端接地。

11、优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为npn型三极管或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4、第二场效应管q5或第三场效应管q6为pmos管或nmos管。

12、优选地,所述电源输入电路设有电源,所述电源采用稳压器ldo输出供电。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4、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稳压电路、温度补偿电路、电流控制电路、厄利效应消除电路和红外发射管;利用稳压电路对温度补偿电路进行稳压,通过温度补偿电路进行各电路的温度补偿,并设置厄利效应消除电路,避免恒流源电路受三极管厄利效应的影响,提高了恒流源的稳定性,进一步利用电流控制电路控制恒流源的大小,提高电路工作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电路(1)、稳压电路(2)、温度补偿电路(3)、电流控制电路(4)、厄利效应消除电路(5)和红外发射管(6),所述电源输入电路(1)分别与稳压电路(2)、温度补偿电路(3)和电流控制电路(4)连接,所述温度补偿电路(3)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2)、电流控制电路(4)和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5)连接,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5)与所述红外发射管(6)连接,所述稳压电路(2)、温度补偿电路(3)和所述红外发射管(6)共同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2)包括第一稳压元件和第二稳压元件,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稳压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一稳压元件的另一端分别和所述温度补偿电路(3)和第二稳压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二稳压元件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压元件为第一电阻R1或稳压管Z1,所述第二稳压元件为第二电阻R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管Z1的稳压值为4-7V。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补偿电路(3)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元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稳压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1)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5)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流控制电路(4)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集成封装在同一个封装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电路(4)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4、第二场效应管Q5、第三场效应管Q6、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微控制器MCU,第一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所述电源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微控制器MCU的IO口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所述电源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微控制器MCU的IO口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所述电源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微控制器MCU的IO口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6的漏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5)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三三极管Q3,第六电阻R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红外发射管(6)的输入端连接,红外发射管(6)的输出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为NPN型三极管或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4、第二场效应管Q5或第三场效应管Q6为PMOS管或NMOS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1)设有电源,所述电源采用稳压器LDO输出供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电路(1)、稳压电路(2)、温度补偿电路(3)、电流控制电路(4)、厄利效应消除电路(5)和红外发射管(6),所述电源输入电路(1)分别与稳压电路(2)、温度补偿电路(3)和电流控制电路(4)连接,所述温度补偿电路(3)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2)、电流控制电路(4)和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5)连接,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5)与所述红外发射管(6)连接,所述稳压电路(2)、温度补偿电路(3)和所述红外发射管(6)共同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2)包括第一稳压元件和第二稳压元件,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稳压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一稳压元件的另一端分别和所述温度补偿电路(3)和第二稳压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二稳压元件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压元件为第一电阻r1或稳压管z1,所述第二稳压元件为第二电阻r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管z1的稳压值为4-7v。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补偿电路(3)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元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稳压元件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1)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5)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流控制电路(4)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厄利效应消除电路(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光轴摇杆的可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集成封装在同一个封装内。

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壮刘页辉曾俞钟柯佳刘畅武翠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品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