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及无源变频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及无源变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0667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2 14:4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及无源变频系统。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包括非移频振子、移频振子、无源变频模块及单天线端口,所述无源变频模块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电连接所述非移频振子和所述移频振子;所述单天线端口电连接所述无源变频模块且用于与外部器件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天线,尤其涉及一种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及具有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的无源变频系统。


技术介绍

1、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网络建设在持续完善,5g用户数不断增长,各类超高清视频、云游戏、vr、ar等业务发展迅速,用户对于室内区域的业务速率、业务感知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通信运营商的室内网络建设以单路das(direct-attached storage)室分系统为主,能够提供的5g业务仅为单流信号的速率效果,因此由单端口单极化吸顶天线作为主要信号辐射设备的单路das已不能适应用户及业务发展需求,室分系统实现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信号效果、提高业务速率,是5g室内网络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无源变频系统是一种利用已建单路das室分系统、实现业务速率性能提升的解决方案,该系统由专用的变频信源(如变频rru主机)、das室内分布系统和变频室分天线组成。其中,在信源端由变频信源(如变频rru主机)输出两路不同频率的信号(一路为原频率信号、一路为变频信号),两路信号同时在单路馈线和无源器件中传输,经由das室内分布系统后在远端由所述变频室分天线,将信号还原为两路相同频率信号并发射出来,实现双流信号的覆盖效果和业务速率。然而,现有变频室分天线可能存在体积较大、能耗较高的问题,有必要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及具有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的无源变频系统以改善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包括:非移频振子;移频振子;无源变频模块,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电连接所述非移频振子和所述移频振子;以及单天线端口,电连接所述无源变频模块,且用于与外部器件电连接。

3、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无源变频模块还包括分路器、混频器和滤波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连接所述分路器的信号接收端,所述分路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混频器的信号接收端,所述混频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滤波器的信号接收端,所述滤波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单天线端口。

4、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非移频振子包括垂直极化宽频振子;所述移频振子包括水平极化振子。

5、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非移频振子包括垂直极化不对称双锥振子;所述移频振子包括对称偶极子组成的圆阵振子、倒f振子、菱形振子或锥形振子。

6、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极化振子具有通口区域;所述无源变频模块位于所述水平极化振子的一侧,所述垂直极化宽频振子通过穿过所述通口区域的第一射频线缆与所述无源变频模块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或者所述垂直极化宽频振子穿过所述通口区域且与所述无源变频模块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水平极化振子经由第二射频线缆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

7、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极化振子为环形,所述通口区域位于所述环形的中心。

8、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还包括底板和罩壳,所述罩壳盖设在所述底板上并围成收容空间,所述移频振子、所述非移频振子及所述无源变频模块均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

9、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还包括第三射频线缆,所述第三射频线缆的一端连接所述无源变频模块,另一端作为所述单天线端口;所述第三射频线缆贯穿所述底板使得所述单天线端口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

1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罩壳呈锥形,使得所述罩壳的直径沿所述罩壳的锥形的顶点指向所述底板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非移频振子靠近所述罩壳的锥形的顶点设置,所述无源变频模块靠近所述底板设置。

11、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源变频系统,其包括信源、室内分布系统和天线,所述室内分布系统分别电连接所述信源和所述天线,所述天线采用如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

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中,可应用于单路das的无源变频改造方案,实现已部署室分系统单流信号向双流信号的转变,达到速率性能提升的目标,其中,采用所述非移频振子实现非移频通道的信号传输,以覆盖低频段和中高频段的全频段,采用所述移频振子实现移频通道的信号传输,达到了与非移频振子存在增益差的目的,最终,在小体积尺寸条件下,实现了无源变频系统所要求的两通道增益差异化的指标要求。更进一步地,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主要包括两个振子和无线变频模块的架构,且在无需外接直流供电的条件下,实现单天线端口输入,5g nr双极化辐射输出的功能,最终,在更低的系统能耗条件下,实现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的单天线端口输入,体积小,接线安装简单,但仍然能够实现室内5g nr无源mimo覆盖效果。

13、更进一步地说,针对非移频通道,所述非移频振子(如垂直极化不对称双锥振子)可以实现非移频通道的信号传输,得益于不对称双锥振子的宽带性能,因此可以采用一个振子同时传输低频、中高频全频段信号,从而可以使用最少的振子数量,进而天线振子(包括非移频振子和移频振子)连接至所述无源变频模块的端口数量也随之减少,进而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的结构、工艺和安装安装更为简单,体积也随着振子数量的减少明显减小。相较于一些现有变频室分天线(例如采用三振子方案),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体积下降40%,产品成本降低,相应地,所述无源变频模块仅需两个输出端口(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单天线端口),也大大简化了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的结构、工艺和安装。

14、针对移频通道,所述移频振子(如对称偶极子组成的圆阵)来实现信号的高增益覆盖要求,移频通道的天线振子增益高于非移频通道的天线振子,从而满足了无源变频系统的两路通道天线增益差异化的要求。在获得以上特性的同时,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的整体覆盖性能保持不变,移频通道和非移频通道具有的增益差也可以保持稳定。

15、所述无源变频系统采用了前述实施例中的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则也具备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进一步特征及优势,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变频模块还包括分路器、混频器和滤波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连接所述分路器的信号接收端,所述分路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混频器的信号接收端,所述混频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滤波器的信号接收端,所述滤波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单天线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移频振子包括垂直极化宽频振子;所述移频振子包括水平极化振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移频振子包括垂直极化不对称双锥振子;所述移频振子包括对称偶极子组成的圆阵振子、倒F振子、菱形振子或锥形振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极化振子具有通口区域;所述无源变频模块位于所述水平极化振子的一侧,所述垂直极化宽频振子通过穿过所述通口区域的第一射频线缆与所述无源变频模块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或者所述垂直极化宽频振子穿过所述通口区域且与所述无源变频模块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水平极化振子经由第二射频线缆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极化振子为环形,所述通口区域位于所述环形的中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还包括底板和罩壳,所述罩壳盖设在所述底板上并围成收容空间,所述移频振子、所述非移频振子及所述无源变频模块均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还包括第三射频线缆,所述第三射频线缆的一端连接所述无源变频模块,另一端作为所述单天线端口;所述第三射频线缆贯穿所述底板使得所述单天线端口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呈锥形,使得所述罩壳的直径沿所述罩壳的锥形的顶点指向所述底板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非移频振子靠近所述罩壳的锥形的顶点设置,所述无源变频模块靠近所述底板设置。

10.一种无源变频系统,其包括信源、室内分布系统和天线,所述室内分布系统分别电连接所述信源和所述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采用如权利要求1-9项任意一项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变频模块还包括分路器、混频器和滤波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连接所述分路器的信号接收端,所述分路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混频器的信号接收端,所述混频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滤波器的信号接收端,所述滤波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单天线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移频振子包括垂直极化宽频振子;所述移频振子包括水平极化振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移频振子包括垂直极化不对称双锥振子;所述移频振子包括对称偶极子组成的圆阵振子、倒f振子、菱形振子或锥形振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源变频室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极化振子具有通口区域;所述无源变频模块位于所述水平极化振子的一侧,所述垂直极化宽频振子通过穿过所述通口区域的第一射频线缆与所述无源变频模块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或者所述垂直极化宽频振子穿过所述通口区域且与所述无源变频模块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水平极化振子经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颖高松涛曹阳阳宋静川程日涛汤利民徐德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