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设备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设备的部件配置方法及计算设备。
技术介绍
1、计算设备的bios位于操作系统os(operation system)和部件之间的抽象层。在计算设备的os运行时,bios用于向计算设备提供最底层、最直接的硬件设置与控制的数据接口。
2、目前一种部件配置方法可以通过获取部件的配置信息,将配置信息固化到bios的软件代码中。由处理器加载bios的软件程序,利用bios对计算设备的部件进行适配。
3、上述部件配置方法在计算设备的硬件配置发生变化时,需要修改bios的软件代码,重新发布bios软件程序的版本。同时,不同机型的计算设备需要适配相同的部件时,也必须针对不同机型的计算设备发布不同的bios的软件程序的版本。该方法对工作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术需求,提高了计算设备的硬件配置难度和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的部件配置方法及计算设备,能够提升计算设备的硬件配置效率。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的部件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计算设备的配置文件;解析所述配置文件,确定所述计算设备中多个部件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个部件的匹配条件以及所述匹配条件对应的配置数据;当所述第一部件满足第一匹配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一部件的配置数据为第一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部件为所述多个部件中的一个;基于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配置。
3、在本方案中,通过对配置文件进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文件和bios固件存储在同一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述获取计算设备的配置文件,包括:在所述bios启动过程中,读取所述配置文件。
5、在本方案中,通过将计算设备的配置文件存储于bios固件所在的同一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当计算设备以带内的方式进行部件配置时,不需要为计算设备发布不同的bios版本,提升了计算设备的部件的配置效率。
6、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部件为硬盘背板时,所述硬盘背板用于连接多个硬盘,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包括所述多个硬盘的带宽信息和丝印标识,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配置,包括:根据所述所述多个硬盘的带宽信息和丝印标识对所述多个硬盘的带宽进行配置。
7、在本方案中,根据硬盘背板的匹配条件对应的第一配置数据,对硬盘背板所连接的多个硬盘进行配置,提升了硬件配置的准确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部件为riser卡时,所述riser卡用于连接多个pcie设备,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包括所述多个pcie设备的带宽信息和丝印标识,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配置,包括:根据所述所述多个pcie设备的带宽信息和丝印标识对所述多个pcie设备的带宽进行配置。
9、在本方案中,根据riser卡的匹配条件对应的第一配置数据,对riser卡所连接的多个pcie设备进行配置,提升了硬件配置的准确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部件为网卡时,所述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带宽信息、丝印标识以及偏移地址,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配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部件的丝印标识和带宽信息对所述第一部件的带宽进行配置;并根据所述偏移地址对所述第一部件的物理地址进行配置。
11、在本方案中,根据网卡的匹配条件对应的第一配置数据,对网卡的带宽和物理地址进行配置,提升了硬件配置的准确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多个端口、以及多个部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多个端口连接,一个所述端口连接一个所述部件的上行端口,所述获取计算设备的配置文件,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处理器的槽位标识、所述多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以及所述多个部件的身份标识和配置数据;根据所述处理器的槽位标识、所述多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以及所述多个部件的身份标识,确定所述多个部件的匹配条件;所述匹配条件用于表示所述处理器、所述多个端口以及所述多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根据所述多个部件的匹配条件以及所述匹配条件对应的配置数据,生成所述计算设备的配置文件。
13、在本方案中,根据具备连接关系的所述处理器的槽位标识、所述多个端口的端口标识、以及所述多个部件的身份标识,确定所述多个部件的匹配条件。为不同类型的硬件设备设计相应的匹配条件,提升了计算设备的部件配置效率。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计算设备增加第二部件时,所述第二部件通过第二端口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多个端口中的一个,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处理器的槽位标识、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标识号、以及第二部件的身份标识和配置数据;根据所述处理器的槽位标识、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标识号、以及第二部件的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第二部件的匹配条件;将所述第二部件的匹配条件以及所述匹配条件对应的配置数据,添加到所述计算设备的配置文件中。
15、在本方案中,当计算设备新增部件时,只需要为新增的部件设计相应的匹配条件,并根据新增的部件的匹配条件和配置数据更新配置文件,而不需要重新发布新版本的bios提升了计算设备的部件的配置效率。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文件存储在与所述基板控制器相连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17、在本方案中,通过将计算设备的配置文件存储于与所述基板控制器相连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当计算设备以带外的方式进行部件配置时,不需要为计算设备发布不同的bios版本,提升了计算设备的部件的配置效率。
1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第一存储器、基板管理控制器、第二存储器,所述第一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二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或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执行上述计算设备的部件配置方法。
19、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及对应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对第一方面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部件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文件和BIOS固件存储在同一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述获取计算设备的配置文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部件为硬盘背板时,所述硬盘背板用于连接多个硬盘,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包括所述多个硬盘的带宽信息和丝印标识,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配置,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部件为RISER卡时,所述RISER卡用于连接多个PCIE设备,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包括所述多个PCIE设备的带宽信息和丝印标识,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配置,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部件为网卡时,所述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带宽信息、丝印标识以及偏移地址,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配置,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多个端口、以及多个部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通过第一端口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多个端口中的一个,所述计算设备还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端口与第一部件相连,所述当所述第一部件满足第一匹配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一部件的配置数据为第一配置数据,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设备增加第二部件时,所述第二部件通过第二端口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多个端口中的一个,所述方法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文件存储在与所述基板控制器相连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10.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第一存储器、基板管理控制器、第二存储器,所述第一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二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或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部件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文件和bios固件存储在同一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述获取计算设备的配置文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部件为硬盘背板时,所述硬盘背板用于连接多个硬盘,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包括所述多个硬盘的带宽信息和丝印标识,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配置,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部件为riser卡时,所述riser卡用于连接多个pcie设备,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包括所述多个pcie设备的带宽信息和丝印标识,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配置,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部件为网卡时,所述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带宽信息、丝印标识以及偏移地址,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配置,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多个端口、以及多个部件,所述处理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