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1、常见的叠合楼板中,楼板的板底受力钢筋位于预制层混凝土;因楼板支座部位的板底受力钢筋有锚固需求,板底受力钢筋需要从预制层混凝土中伸出一段长度,其中,楼板板底受力钢筋的伸出长度即为钢筋在现浇竖向构件内的锚固长度。由于伸出的板底受力钢筋会影响预制叠合楼板的运输及安装,因此伸出长度受到限制,通常控制在5倍钢筋直径左右,这就导致锚固长度不足。当叠合楼板应用于一项少墙结构时,楼板作为扁柱框架中的扁梁参与水平力的传递,板底受力钢筋将承受拉力,而锚固长度不足将导致板底受力钢筋无法实现受拉屈服,进而影响楼板支座节点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能够使得第一受力筋具有足够的锚固长度,让第一受力筋能够实现受拉屈服,有利于提高楼板的抗震性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楼板,包括:
3、预制层,所述预制层上设有多个凹槽,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间隔设置以在两者之间形成凸肋;
4、现浇层,所述现浇层浇筑形成于所述预制层上,且所述现浇层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形成有凸部;以及
5、钢筋结构,所述钢筋结构包括第一受力筋,所述第一受力筋包括埋入段以及伸出段,所述埋入段埋设于所述凸部中,所述伸出段自所述凸部伸出,用于实现锚固。
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所述凹槽的至少一内壁面自所述凹槽底部向所述凹槽顶部方向倾斜,以使所述
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受力筋位于所述凸部临近所述凹槽底部的一端。
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所述钢筋结构还包括承重钢筋,所述承重钢筋设于所述预制层内,且所述承重钢筋位于所述预制层背离所述凸肋的一侧。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所述钢筋结构还包括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设于所述预制层内,且部分穿过所述凸肋伸入所述现浇层内,沿所述叠合楼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钢筋桁架位于所述预制层的部分与所述承重钢筋错开设置。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所述钢筋结构还包括第二受力筋,所述第二受力筋设置于所述现浇层内,且所述第二受力筋位于所述现浇层远离所述凸部的一侧,沿所述叠合楼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钢筋桁架位于所述现浇层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受力筋错开设置。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所述伸出段包括直线型钢筋、曲线型钢筋、折线型钢筋中的一种或多种。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所述预制层于所述凹槽处的厚度为25mm~45mm,所述预制层于所述凸肋处的厚度为60mm~100mm;和/或
13、相邻两个所述凸肋之间的间距为60mm~120mm,所述凸肋的宽度为60mm~120mm。
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包括现浇墙以及多个如上所述的叠合楼板,多个所述叠合楼板与所述现浇墙连接,所述第一受力筋的伸出段锚固于所述现浇墙内。
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位于所述现浇墙两侧的两所述叠合楼板中,该两个所述叠合楼板的所述第一受力筋一体设置,或者,该两个所述叠合楼板的所述第一受力筋的伸出段在所述现浇墙内相互连接。
16、有益效果:
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叠合楼板及建筑结构,包括预制层、现浇层以及第一受力筋,通过在预制层上设置凹槽,使现浇层可以对应凹槽的位置设置凸部,并通过将第一受力筋的埋入段埋设于凸部中,可以在不影响第一受力筋作为预制层的受力钢筋的情况下,允许第一受力筋设置于预制层之外的现浇层内,此时第一受力筋由现浇层提供锚固,锚固方式及锚固长度可以不受限制,使得第一受力筋具有足够的锚固长度,让第一受力筋能够承受拉力实现受拉屈服,从而提高楼板的抗震性能。
18、此外,由于预制层无受力钢筋伸出,不会影响预制板的运输及安装,同时凹槽的设置使预制层的重量比常规预制板的重量小,有利于节省运输成本以及安装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至少一内壁面自所述凹槽底部向所述凹槽顶部方向倾斜,以使所述凹槽顶部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凹槽底部的开口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筋位于所述凸部临近所述凹槽底部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结构还包括承重钢筋,所述承重钢筋设于所述预制层内,且所述承重钢筋位于所述预制层背离所述凸肋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结构还包括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设于所述预制层内,且部分穿过所述凸肋伸入所述现浇层内,沿所述叠合楼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钢筋桁架位于所述预制层的部分与所述承重钢筋错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结构还包括第二受力筋,所述第二受力筋设置于所述现浇层内,且所述第二受力筋位于所述现浇层远离所述凸部的一侧,沿所述叠合楼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钢筋桁架位于所述现浇层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受力筋错开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至少一内壁面自所述凹槽底部向所述凹槽顶部方向倾斜,以使所述凹槽顶部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凹槽底部的开口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筋位于所述凸部临近所述凹槽底部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结构还包括承重钢筋,所述承重钢筋设于所述预制层内,且所述承重钢筋位于所述预制层背离所述凸肋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结构还包括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设于所述预制层内,且部分穿过所述凸肋伸入所述现浇层内,沿所述叠合楼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钢筋桁架位于所述预制层的部分与所述承重钢筋错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结构还包括第二受力筋,所述第二受力筋设置于所述现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熙,周斌,王启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