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蓄电单元、蓄电模块以及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蓄电单元、蓄电模块以及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0570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2 14:37
提高蓄电单元的输出特性。蓄电单元具备:具有正极性和负极性中的一方极性的第一电极;和具有另一方极性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具有:形成有多个第一贯通孔的第一集电箔;和分别形成于第一集电箔的两面且输出特性互不相同的一对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电极具有与一对第一活性物质层分别对置配置的一对第二活性物质层。在一对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形成有凹部和第二贯通孔中的至少一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单元、蓄电模块以及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以往,已知具有输出特性互不相同的两种单元的混合蓄电单元(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4)。例如,已知在包含过渡金属氧化物(钴酸锂等)的第一正极与包含活性炭(酚醛树脂)的第二正极之间配置有负极的混合蓄电单元。在该混合蓄电单元中,由第一正极和负极构成的第一单元的内部电阻相对较高,发挥相对较高的容量特性。由第二正极和负极构成的第二单元的内部电阻相对较低,因此发挥相对较高的输出特性(充放电的高速化)。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480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7107号公报

6、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5/83954号

7、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1144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2、但是,在以往的混合蓄电单元中,各单元的输出特性仅依赖于电极所使用的活性物质的材料的特性,因此关于输出特性的提高仍存在改良的余地。

3、此外,这样的课题不限于在一对正极之间配置有负极的蓄电单元,在一对负极之间配置有正极的蓄电单元也存在共同的课题。

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蓄电单元、蓄电模块以及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

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6、(1)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蓄电单元具备:具有正极性和负极性中的一种极性的第一电极;和具有另一种极性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具有:形成有多个第一贯通孔的第一集电箔;和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集电箔的两面且输出特性互不相同的一对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电极具有:与所述一对第一活性物质层分别对置地配置的一对第二活性物质层。在所述一对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形成有凹部和第二贯通孔中的至少一方。

7、根据本蓄电单元,在第一电极所具有的一对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形成有凹部和第二贯通孔中的至少一方。因此,例如与在一对第一活性物质层的任意表面均未形成凹部或第二贯通孔的结构相比,第一活性物质层的界面电阻会降低,由此能够提高蓄电单元的输出特性。

8、(2)在上述蓄电单元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一对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的输出特性相对高的高输出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形成有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一对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的输出特性相对低的低输出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形成有所述凹部,所述低输出活性物质层中的所述凹部的周围部分的活性物质颗粒的密度比所述高输出活性物质层中的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中的至少一方的周围部分的活性物质颗粒的密度高。根据本蓄电单元,能够有效地提高高输出活性物质层侧的输出特性,并且能够在抑制低输出活性物质层侧的容量降低的同时提高输出特性。

9、(3)在上述蓄电单元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一对第一活性物质层中的输出特性相对高的高输出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集电箔的所述第一贯通孔连通的所述第二贯通孔、和所述凹部,所述第一集电箔的熔融部延伸至所述高输出活性物质层中的所述第二贯通孔内。根据本蓄电单元,在高输出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形成有贯通至集电箔的贯通孔和凹部这两者,因此例如与在高输出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仅形成有贯通孔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高输出活性物质层侧的容量降低,并且提高输出特性。另外,第一集电箔的熔融部延伸到高输出活性物质层的第二贯通孔内,因此能够期待提高第一集电箔的集电效果。

10、(4)在上述蓄电单元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一对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形成有凹部和第三贯通孔中的至少一方。根据本蓄电单元,能够有效地提高蓄电单元的输出特性。

11、(5)也可以是具备多个蓄电单元的蓄电模块,所述多个蓄电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是上述(1)至(4)中的任一项的蓄电单元。根据本蓄电模块,第一活性物质层的界面电阻降低,由此,能够提高蓄电单元的输出特性。

12、(6)在上述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包括如下工序:准备在金属箔的两面分别涂布有活性物质层的第一复合体,对所述第一复合体中的一个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实施贯通至所述金属箔的激光加工,由此形成所述第一集电箔和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制作出所述第一电极,其中,在所述第一集电箔形成有所述第一贯通孔,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形成有所述第二贯通孔并且在所述第二贯通孔内形成有由所述金属箔形成的熔融部。根据本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对第一复合体中的一个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实施贯通至金属箔的激光加工。因此,与例如在先形成有第一贯通孔的金属箔上涂布活性物质的制法相比,例如能够抑制发生第一集电箔破损或产生褶皱这样的不良情况。另外,以在第一活性物质层的第二贯通孔内形成由金属箔形成的熔融部的方式实施激光加工。因此,与形成熔融部相应地,能够抑制由激光加工引起的金属粉从金属箔飞散。

13、(7)在上述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包括如下工序:准备在金属箔的两面分别涂布有活性物质层的第一复合体,对所述第一复合体中的一个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实施贯通至所述金属箔的压制加工,由此形成所述第一集电箔,其中,在所述第一集电箔形成有所述第一贯通孔,对所述压制加工后的所述第一复合体中的所述一个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实施激光加工,由此形成所述凹部,制作出所述第一电极。根据本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对第一复合体中的一个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实施贯通至金属箔的压制加工。因此,与例如在先形成有第一贯通孔的金属箔上涂布活性物质的制法相比,例如能够抑制发生第一集电箔破损或产生褶皱这样的不良情况。另外,与使用激光加工来形成形成有第一贯通孔的第一集电箔的制法不同,能够抑制金属粉从金属箔飞散。另外,由于使用激光加工来形成凹部,因此仍然能够抑制金属粉从金属箔飞散。

14、(8)在上述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包括如下工序:准备在金属箔的一个面涂布有活性物质层的第二复合体,在所述第二复合体的所述金属箔的表面形成光反射抑制涂层,对所述第二复合体的所述光反射抑制涂层的表面实施贯通至所述金属箔的激光加工,由此形成形成有所述第一贯通孔的所述第一集电箔,在所述第一集电箔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制作出所述第一电极。根据本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对第二复合体中的光反射抑制涂层的表面实施贯通至金属箔的激光加工。因此,与例如在先形成有第一贯通孔的金属箔涂敷活性物质的制法相比,例如能够抑制金属箔破损或产生褶皱这样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另外,例如与不形成光反射抑制涂层而对金属箔直接实施激光加工的制法相比,激光的反射被抑制,因此能够在有效利用激光的同时制作出第一电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单元,其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单元,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单元,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单元,其中,

5.一种蓄电模块,其具备多个蓄电单元,其中,

6.一种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

7.一种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

8.一种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单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蓄电单元,其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单元,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单元,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单元,其中,

5.一种蓄电模块,其具备多个蓄电单元,其中,

6.一种蓄电单元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靖生小松大辅M·M·拉赫曼安东信雄
申请(专利权)人: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