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05647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2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碳纤维板形状确定热压机的压力辊及预作用辊的位置;确定给料器的给料流量,并设定对应的模具位置上的模具参数;经过给料器将预浸料涂覆在碳纤维上生成碳纤维预浸料;将碳纤维预浸料初步固化;使用预作用辊对固化半成品进行预压制,检测预压制成品上肋板的深度以确定预压制成品是否合格;使用压力辊对合格的预压制成品进行压制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拼接不同流量的给料器,提升了碳纤维板形变处固化半成品厚度,对固化半成品先进行预压制再进行压制作业,使固化半成品中预浸料分布均匀,提升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如今,传统的金属汽车配件已逐渐被轻量化材料所取代,包括铝合金、玻纤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高,密度低。此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兼具热导率低、阻燃隔热、耐腐蚀、减震降噪等功能,已在超级跑车和高价值民用轿车的一些部件上获得了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制作汽车电池板时,为增加电池的结构强度经常在电池板上做出抗变形槽的结构,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压制抗变形槽时拉伸的肋板处材料不均匀容易产生强度不足的问题。

2、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7698158a公开了一种轻质高性能复合材料法兰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轻质高性能复合材料法兰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
该法兰由碳纤维预浸料定向铺放于压塑模内,经高温高压模压成型,模压件脱模后经x光无损检测合格,后机械加工螺钉孔位,最后与钛合金螺钉粘接固化而成。该专利技术得到的碳纤维定向铺层模压的复合法兰能够替代钛合金材质经机加获得的金属材料法兰,并且减轻产品质量30%以上,同步增加了壳体的装药量,提升了发动机动力量数。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法兰适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件,与壳体筒段共同作用可以承压13~20mpa。

3、但是,上述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在预热预压后,开模对预压制品进行溢料修剪,修剪完成后合模进行固化,导致原材料的浪费,同时在挤压的过程中导致模压件的有些部位出现厚度不均匀的情况,导致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制备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预热预压后开模对预压制品进行溢料修剪导致原材料的浪费,以及在挤压的过程中模压件厚度不均匀导致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不合格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3、根据碳纤维板形状确定热压机的压力辊及预作用辊的位置;

4、根据所述压力辊的位置确定给料器的给料流量,并根据给料器设定对应的模具位置上的模具参数;

5、将碳纤维铺设在模具内并经过所述给料器将预浸料涂覆在所述碳纤维上生成碳纤维预浸料;

6、将所述碳纤维预浸料进行加热加压以初步固化生成固化半成品;

7、使用所述预作用辊对所述固化半成品进行预压制生成预压制成品,检测所述预压制成品上肋板的深度以确定预压制成品是否合格;

8、使用所述压力辊对合格的预压制成品进行压制作业以形成成品碳纤维板;

9、其中,所述预作用辊的宽度和位置与所述压力辊相同;所述预作用辊的压入深度小于所述压力辊的压入深度;所述模具参数包括所述模具的深度和宽度。

10、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压力辊的位置确定给料器的给料流量的步骤包括,

11、在所述压力辊的位置对应设置预设第一流量的给料器;

12、在其余位置设置预设第二流量的给料器;

13、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流量大于所述预设第二流量,且预设第一流量和预设第二流量均与所述成品碳纤维板的厚度呈正相关。

14、进一步地,所述预作用辊沿压力辊作用线在所述固化半成品的另一表面进行预压制生成所述预压制成品,检测所述预压制成品的步骤包括,

15、检测所述预压制成品上肋板的深度;

16、根据所述预压制成品上肋板的深度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检测所述预压制成品上肋板的厚度;

17、其中,所述固化半成品的另一表面为远离压力辊作用面的另一面。

18、进一步地,根据所述预压制成品上肋板的深度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检测所述预压制成品上肋板的厚度,其中,

19、若所述预压制成品上肋板的深度测量值大于或等于深度设定值,则检测所述预压制成品上肋板的厚度;

20、其中,所述深度设定值与所述成品碳纤维板的厚度呈正相关。

21、进一步地,所述确定预压制成品是否合格,包括,

22、若所述深度测量值小于所述深度设定值,判定所述预压制成品合格;

23、若所述深度测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深度设定值且厚度测量值大于厚度设定值,判定所述预压制成品合格;

24、若所述厚度测量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厚度设定值,判定所述预压制成品不合格;

25、其中,所述厚度设定值与所述给料器的给料流量呈正相关。

26、进一步地,在判定所述预压制成品不合格的状态下,根据所述深度测量值调小对应预作用辊的压入深度。

27、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第一流量根据所述成品碳纤维板的厚度确定,所述预设第二流量根据所述预设第一流量及所述成品碳纤维板的肋板深度确定。

28、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第一流量的给料器对应模具位置的深度大于所述预设第二流量的给料器对应模具位置的深度。

29、进一步地,所述模具的深度小于所述压力辊的厚度。

30、进一步地,所述合格的预压制成品在加热的状态下,使用所述压力辊进行压制作业使所述合格的预压制成品完全固化以形成所述成品碳纤维板。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碳纤维板形状确定给料器的流量,拼接不同流量的给料器,提升了碳纤维板形变处固化半成品厚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进一步地,通过对固化半成品先进行预压制再进行压制作业,有针对性地对碳纤维板形变部位的固化半成品进行拉伸,在使固化半成品中预浸料分布均匀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进一步地,通过对预压制后的预压制成品的肋板深度检测,能够更好地控制预压制的质量,在有效提升了预压制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34、进一步地,通过对预压制深度过大的预压制成品厚度进行检测,在有效控制预压制成品质量的同时,有效地保证压制作业后的预压制成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压力辊的位置确定给料器的给料流量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作用辊沿压力辊作用线在所述固化半成品的另一表面进行预压制生成所述预压制成品,检测所述预压制成品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预压制成品上肋板的深度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检测所述预压制成品上肋板的厚度,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预压制成品是否合格,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定所述预压制成品不合格的状态下,根据所述深度测量值调小对应预作用辊的压入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第一流量根据所述成品碳纤维板的厚度确定,所述预设第二流量根据所述预设第一流量及所述成品碳纤维板的肋板深度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第一流量的给料器对应模具位置的深度大于所述预设第二流量的给料器对应模具位置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的深度小于所述压力辊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格的预压制成品在加热的状态下,使用所述压力辊进行压制作业使所述合格的预压制成品完全固化以形成所述成品碳纤维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压力辊的位置确定给料器的给料流量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作用辊沿压力辊作用线在所述固化半成品的另一表面进行预压制生成所述预压制成品,检测所述预压制成品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预压制成品上肋板的深度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检测所述预压制成品上肋板的厚度,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预压制成品是否合格,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定所述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睿万辰李冬冰方梦娇赵若男蔡玉荣姚菊明胡菊明胡操孔令国蔡正杰汪亿陈夏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