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河网补水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河网补水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0519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2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网补水控制方法及系统,河道监测单元分别监测补水连通河道、补水输出河道、补水输入河道各自的河道参数;河道闸门控制单元分别监测上游闸门和下游闸门各自的状态参数;智能监控中心对河道参数和状态参数进行存储和处理;补水调度单元从智能监控中心获取河道参数和状态参数,并基于河道参数和状态参数确定补水调度策略,之后基于补水调度策略生成闸门指令;智能监控中心对闸门指令进行存储和处理,并向河道闸门控制单元发送闸门指令,以使河道闸门控制单元执行闸门指令以控制上游闸门和下游闸门各自的工作状态。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延长水流流动时长,并提高闸门控制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河网补水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干旱季节或河流生态需水时,可利用潮汐动力进行生态补水,以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利用潮汐动力进行生态补水是一种新型的水生态修复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利用潮汐的自然涨落,通过构建特定的水道和调蓄系统实现对河流和湿地的生态补水,该技术主要被应用在河流水位随潮汐涨落而波动的地区(通常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或沿海地带)。然而,现有利用潮汐动力进行生态补水技术通常无法保证水流流动时长且闸门调控范围不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网补水控制方法及系统,以缓解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网补水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河网补水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补水连通河道和智能监控中心以及与所述智能监控中心连接的河道监测单元、补水调度单元和河道闸门控制单元;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上游端用于与补水输出河道连接,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下游端用于与补水输入河道连接;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上游端设置有上游闸门,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下游端设置有下游闸门;所述河道闸门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河道监测单元分别监测补水连通河道、补水输出河道、补水输入河道各自的河道参数,并将所述河道参数发送至所述智能监控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其中,所述河道参数包括水位、水质和流量;所述河道闸门控制单元分别监测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各自的状态参数,并将所述状态参数发送至所述智能监控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所述补水调度单元从所述智能监控中心获取所述河道参数和所述状态参数,并基于所述河道参数和所述状态参数确定补水调度策略,之后基于所述补水调度策略生成闸门指令,并将所述闸门指令发送至所述智能监控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所述智能监控中心向所述河道闸门控制单元发送所述闸门指令,以使所述河道闸门控制单元执行所述闸门指令以控制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各自的工作状态。

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河网补水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补水连通河道和智能监控中心以及与所述智能监控中心连接的河道监测单元、补水调度单元和河道闸门控制单元;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上游端用于与补水输出河道连接,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下游端用于与补水输入河道连接;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上游端设置有上游闸门,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下游端设置有下游闸门;所述河道闸门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连接;所述河道监测单元用于分别监测补水连通河道、补水输出河道、补水输入河道各自的河道参数,并将所述河道参数发送至所述智能监控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其中,所述河道参数包括水位、水质和流量;所述河道闸门控制单元用于分别监测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各自的状态参数,并将所述状态参数发送至所述智能监控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所述补水调度单元用于从所述智能监控中心获取所述河道参数和所述状态参数,并基于所述河道参数和所述状态参数确定补水调度策略,之后基于所述补水调度策略生成闸门指令,并将所述闸门指令发送至所述智能监控中心进行存储和处理;所述智能监控中心用于向所述河道闸门控制单元发送所述闸门指令;所述河道闸门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所述闸门指令以控制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各自的工作状态。

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河网补水控制方法及系统,补水连通河道的上游端用于与补水输出河道连接,补水连通河道的下游端用于与补水输入河道连接;补水连通河道的上游端设置有上游闸门,补水连通河道的下游端设置有下游闸门;河道闸门控制单元分别与上游闸门和下游闸门连接;河道监测单元分别监测补水连通河道、补水输出河道、补水输入河道各自的河道参数;河道闸门控制单元分别监测上游闸门和下游闸门各自的状态参数;智能监控中心对河道参数和状态参数进行存储和处理;补水调度单元从智能监控中心获取河道参数和状态参数,并基于河道参数和状态参数确定补水调度策略,之后基于补水调度策略生成闸门指令;智能监控中心对闸门指令进行存储和处理,并向河道闸门控制单元发送闸门指令,以使河道闸门控制单元执行闸门指令以控制上游闸门和下游闸门各自的工作状态。采用上述技术,可融合潮汐动力与河道实时监测数据和闸门状态数据实现闸门的自动化控制,进而通过补水连通河道的集水功能为需要补水的河道提供有效补水,由于所采用的闸门控制机制比较敏捷,因而能够实现补水控制的快速响应,从而延长水流流动时长,且闸门控制比较精确,即使在较小的潮差条件下也能利用河道实时监测数据和闸门状态数据进行补水,从而利于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

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网补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河网补水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补水连通河道和智能监控中心以及与所述智能监控中心连接的河道监测单元、补水调度单元和河道闸门控制单元;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上游端用于与补水输出河道连接,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下游端用于与补水输入河道连接;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上游端设置有上游闸门,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下游端设置有下游闸门;所述河道闸门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河道参数和所述状态参数确定补水调度策略,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参数包括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各自的启闭状态,所述启闭状态表征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各自开启或关闭;基于所述第一水位差、所述第二水位差和所述状态参数以及补水连通河道、补水输出河道、补水输入河道各自的水质和流量,确定所述补水调度策略,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位差表征补水输出河道的水位是否大于补水连通河道的水位;基于所述第二水位差和补水输入河道的水质以及补水连通河道和补水输出河道各自的流量控制所述上游闸门关闭,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位差表征补水输入河道的水位是否大于补水连通河道的水位;基于所述第一水位差和补水连通河道的水质以及补水连通河道和补水输入河道各自的流量控制所述下游闸门关闭,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补水连通河道的流量包括补水连通河道的上游端流量和补水连通河道的下游端流量;基于所述河道参数和所述状态参数确定补水调度策略,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位差表征补水输入河道的水位与补水输出河道的水位之间的差值大小;基于所述第三水位差和所述状态参数以及所述上游端流量和所述下游端流量,确定所述补水调度策略,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参数还包括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各自的健康状态,所述健康状态表征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各自的结构特征;所述方法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补水调度策略生成闸门指令,包括:

10.一种河网补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补水连通河道和智能监控中心以及与所述智能监控中心连接的河道监测单元、补水调度单元和河道闸门控制单元;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上游端用于与补水输出河道连接,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下游端用于与补水输入河道连接;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上游端设置有上游闸门,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下游端设置有下游闸门;所述河道闸门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网补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河网补水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补水连通河道和智能监控中心以及与所述智能监控中心连接的河道监测单元、补水调度单元和河道闸门控制单元;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上游端用于与补水输出河道连接,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下游端用于与补水输入河道连接;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上游端设置有上游闸门,所述补水连通河道的下游端设置有下游闸门;所述河道闸门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河道参数和所述状态参数确定补水调度策略,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参数包括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各自的启闭状态,所述启闭状态表征所述上游闸门和所述下游闸门各自开启或关闭;基于所述第一水位差、所述第二水位差和所述状态参数以及补水连通河道、补水输出河道、补水输入河道各自的水质和流量,确定所述补水调度策略,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位差表征补水输出河道的水位是否大于补水连通河道的水位;基于所述第二水位差和补水输入河道的水质以及补水连通河道和补水输出河道各自的流量控制所述上游闸门关闭,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位差表征补水输入河道的水位是否大于补水连通河道的水位;基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印刘夏渊伍峥谢穗祥余红松张永恒张勇梁邦勋代健余鑫洋陈松滨糜凯华龚政欧阳乐颖涂图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