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0507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2 14:3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将第一模板组件吊装至第一目标墩柱处,第一模板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圆弧模板和第一连接模板,将第一圆弧模板围设于第一目标墩柱一侧的外周;将第二模板组件吊装至第一目标墩柱处,第二模板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圆弧模板和第二连接模板,将第二圆弧模板围设于第一目标墩柱另一侧的外周;接着将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与第二圆弧模板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将第一连接模板和第二连接模板贴合;使得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与第一目标墩柱之间紧密贴合,从而系梁浇筑完成后,底部不会出现漏浆或蜂窝麻面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加工好的系梁模板按照顺序铺设在搭设好的分配梁上,并用螺栓将系梁模板固定于分配梁上,系梁模板与圆柱墩相贴合的位置通常设置为圆弧状,系梁模板的圆弧处在切割时存在误差,导致系梁模板与圆柱墩相接处出现缝隙,通常在系梁模板与圆柱墩相接处粘贴双面胶或胶条,然而该措施仍无法使得系梁模板与圆柱墩之间紧密贴合,从而导致系梁浇筑完成后,底部容易出现漏浆或蜂窝麻面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用以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系梁模板与圆柱墩之间贴合不紧密,导致系梁浇筑完成后,底部容易出现漏浆或蜂窝麻面等现象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

3、将第一模板组件吊装至第一目标墩柱处,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圆弧模板和第一连接模板,将所述第一圆弧模板围设于所述第一目标墩柱一侧的外周;

4、将第二模板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一目标墩柱处,所述第二模板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圆弧模板和第二连接模板,将所述第二圆弧模板围设于所述第一目标墩柱另一侧的外周;

5、将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圆弧模板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并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模板贴合。

6、可选地,将第一模板组件吊装至第一目标墩柱处之前,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圆弧模板开口处的径向,将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一侧;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对齐,得到所述第一模板组件;

7、以及,将第二模板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一目标墩柱处之前,还包括:沿所述第二圆弧模板开口处的径向,将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模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圆弧模板的一侧;将所述第二连接模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圆弧模板的端部对齐,得到所述第二模板组件。

8、可选地,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还包括:

9、将第三模板组件吊装至第二目标墩柱处,所述第三模板组件包括第一圆弧模板和分别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两端相连接的两个第一连接模板,将所述第一圆弧模板围设于所述第二目标墩柱一侧的外周;

10、将第四模板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二目标墩柱处,所述第四模板组件包括第二圆弧模板和分别与所述第二圆弧模板两端相连接的两个第二连接模板,将所述第二圆弧模板围设于所述第二目标墩柱另一侧的外周;

11、将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圆弧模板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并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模板贴合。

12、可选地,将第三模板组件吊装至第二目标墩柱处之前,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圆弧模板开口处的径向,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模板对称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两侧;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对齐,得到第三模板组件;

13、以及,将第四模板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二目标墩柱处之前,还包括:沿所述第二圆弧模板开口处的径向,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模板对称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圆弧模板的两侧;将所述第二连接模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圆弧模板的端部对齐,得到第四模板组件。

14、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模板贴合,包括:

15、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平齐的侧边,与所述第二连接模板与所述第二圆弧模板的端部平齐的侧边贴合。

16、可选地,所述将第一模板组件吊装至第一目标墩柱处,包括:

17、将所述第一模板组件放置于所述第一目标墩柱的墩身模板上;

18、将所述第一圆弧模板上的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墩身模板上的部分定位孔对齐;

19、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定位孔,将所述第一圆弧模板固定于所述墩身模板上;

20、以及,所述将第二模板组件吊装至所述第一目标墩柱处,包括:

21、将所述第二模板组件放置于所述第一目标墩柱的墩身模板上;

22、将所述第二圆弧模板上的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墩身模板上的剩余部分定位孔对齐;

23、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定位孔,将所述第二圆弧模板固定于所述墩身模板上。

24、可选地,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模板贴合之后,还包括:

25、沿多个墩柱排列的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一模板组件的第一连接模板,与所述第三模板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目标墩柱的第一连接模板连接;所述第一模板组件的第一连接模板靠近所述第二目标墩柱;

26、沿多个墩柱排列的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二模板组件的第二连接模板,与所述第四模板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目标墩柱的第二连接模板连接;所述第二模板组件的第二连接模板靠近所述第二目标墩柱。

27、可选地,将所述第一模板组件的第一连接模板,与所述第三模板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目标墩柱的第一连接模板连接,包括:

28、将所述第一目标墩柱处第一连接模板一侧第一连接板,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目标墩柱处第一连接模板一侧的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在所述第一连接模板的厚度方向上倾斜设置;

29、以及,将所述第二模板组件的第二连接模板,与所述第四模板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目标墩柱的第二连接模板连接,包括:

30、将所述第一目标墩柱处第二连接模板一侧的第二连接板,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目标墩柱处第二连接模板一侧的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二连接模板的厚度方向上倾斜设置。

31、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倾斜角度相等。

32、可选地,将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圆弧模板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包括:

33、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端部的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圆弧模板端部的第四连接板。

3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3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别将第一模板组件和第二模板组件吊装至第一目标墩柱处,并将第一模板组件的第一圆弧模板围设于第一目标墩柱一侧的外周、将第二模板组件的第二圆弧模板围设于第一目标墩柱另一侧的外周;接着将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与第二圆弧模板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将第一模板组件的第一连接模板与第二模板组件的第二连接模板贴合,使得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与第一目标墩柱之间紧密贴合,使得系梁底部衔接部位由传统工艺的圆弧衔接部位转变为相邻两个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直缝拼接部位,从而系梁浇筑完成后,底部不会出现漏浆或蜂窝麻面等现象。

36、而且,包含第一目标墩柱在内的多个墩柱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一模板组件与第二模板组件之间是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进行对合、可拆卸连接和贴合的,包括第一圆弧模板围设于第一目标墩柱沿第二方向一侧的外周,第二圆弧模板围设于第一目标墩柱沿第二方向另一侧的外周,沿第二方向,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与第二圆弧模板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模板组件吊装至第一目标墩柱处之前,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圆弧模板开口处的径向,将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一侧;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对齐,得到所述第一模板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三模板组件吊装至第二目标墩柱处之前,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圆弧模板开口处的径向,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模板对称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两侧;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对齐,得到第三模板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模板贴合,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模板组件吊装至第一目标墩柱处,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模板贴合之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模板组件的第一连接模板,与所述第三模板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目标墩柱的第一连接模板连接,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倾斜角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圆弧模板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模板组件吊装至第一目标墩柱处之前,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圆弧模板开口处的径向,将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一侧;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对齐,得到所述第一模板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三模板组件吊装至第二目标墩柱处之前,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圆弧模板开口处的径向,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模板对称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两侧;将所述第一连接模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圆弧模板的端部对齐,得到第三模板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防漏浆一体化系梁模板的施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莹孙晓飞张培蒋天翔尹正星刘佳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