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控制,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散热控制系统、方法及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1、全地面汽车起重机底盘一般都配备液力变矩及液力缓速等功能。相比其他工程车辆,该底盘的散热模块为多元化,其中包括发动机中冷系统与水冷系统、变速器液力变矩散热及液力缓速散热等。现有大功率散热系统采用集成的风扇驱动散热结构,同时满足上述水冷系统与中冷系统的散热需求,风扇一般由液压马达独立驱动,风扇转速为满足多种工况需求面临诸多取舍。
2、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多风扇系统液压马达转速控制方案,此时风扇转速只能依赖于风扇马达的转速,而无法实现主动控制,不能进行比例调节。而有些现有方案中风扇转速可以按需比例调节时,多个风扇共用压力油源,而不同回路的风扇马达对于流量需求不同。若系统匹配水冷风扇的高转速需求,中冷系统因散热能力过剩严重导致功率浪费严重及噪音污染大等缺陷;若系统只匹配中冷风扇的低转转速需求,水冷系统因散热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发动机或者动力电池模块的高温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液压散热控制系统、方法及工程机械,旨在解决在对于不同回路的散热风扇,如何控制负载敏感泵对应比例相应不同散热回路的散热马达的压力流量需求且降低系统的功率损失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包括:
3、负载敏感泵,用于泵送液压油,负载敏感泵和油箱之间的连接油路上设有卸荷元件;
4、多个散热回路,多个散热回路独立设置,每个散
5、控制单元,与每个比例调节阀组均电连接并被配置为:
6、获取每个散热回路上的散热马达的目标驱动压力;
7、根据目标驱动压力控制每个比例调节阀组的输出电流;
8、根据每个比例调节阀组的输出电流确定每个散热回路所需要的输入流量;
9、根据每个散热回路所需要的输入流量来对应分配负载敏感泵的总输出流量。
10、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每个散热回路中的散热马达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当散热回路中的散热马达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多个散热马达之间并联。
11、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比例调节阀组和负载敏感泵之间的油路连接有回油油路,比例调节阀组包括:
12、逻辑减压阀,包括第一进油口、工作油口和先导油口,工作油口与散热马达的进油端连接;
13、电比例溢流阀,包括第二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第二进油口与先导油口连接,第一出油口与回油油路连通。
14、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散热马达的进油端所在的油路和出油端所在的油路之间连接有旁支油路,比例调节阀组还包括设于旁支油路上的补油单向阀。
15、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负载敏感泵包括:
16、第二出油口,与比例调节阀组的第一进油口连通;
17、负载反馈口,与第二出油口油路连通且二者之间的连接油路上设有阻尼,且负载反馈口与油箱连通。
18、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卸荷元件为卸荷阀,卸荷阀设于负载反馈口和油箱之间的连接油路上。
19、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负载反馈口和油箱之间的连接油路上设有卸荷阀。
20、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负载敏感泵包括:
21、变量机构,包括变量泵和变量油缸,变量油缸包括活塞腔、有杆腔以及插接于有杆腔内的活塞杆,活塞杆与变量泵连接;
22、压力切断阀,一端与有杆腔连通,另一端与活塞腔连通;
23、流量调节阀,一端与负载反馈口和有杆腔连通,另一端与活塞腔连通。
24、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卸荷阀为电磁阀,控制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
25、在散热回路工作时,控制卸荷阀失电,变量泵的输出压力维持压力切断阀的预设值,以使得变量泵的总输出流量和多个散热回路的负载需求适配;
26、在散热回路停止工作时,控制卸荷阀得电时,负载反馈口和油箱连通,以使变量泵处于低压小排量的待机状态。
27、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液压散热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中,该液压散热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28、获取每个散热回路上的散热马达的目标驱动压力;
29、根据目标驱动压力控制每个比例调节阀组的输出电流;
30、根据每个比例调节阀组的输出电流确定每个散热回路所需要的输入流量;
31、根据每个散热回路所需要的输入流量来对应分配负载敏感泵的总输出流量。
3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根据每个散热回路所需要的输入流量来对应分配负载敏感泵的总输出流量的步骤包括:
33、根据每个散热回路上的输入电流控制逻辑减压阀的先导油口的压力;
34、根据先导油口的压力确定逻辑减压阀的工作油口的压力;
35、根据逻辑减压阀的工作油口的压力确定在当前散热回路上所需要的负载敏感泵的输出流量。
36、在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
3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8、在采用本申请的双散热回路的设计进行控制时,由于散热马达的转速是由驱动压力间接决定的,因此在控制时首先获取每个散热回路上的每个散热马达的目标驱动压力,根据目标驱动压力对应调节每个散热回路上的比例调节阀组的输出电流;并且根据每个比例调节阀组的输出电流确定每个散热回路所需要的输入流量;根据每个散热回路所需要的输入流量来对应分配负载敏感泵的总输出流量,以响应系统所有散热马达的不同压力流量需求。与现有技术中的中冷风扇马达和水冷风扇马达之间的油路连通的技术方案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实现风扇转速独立调节且互不干扰,满足不同回路风扇的多样化散热需求。此外,在负载敏感泵和油箱之间的连接油路上设有卸荷元件,在散热回路不工作时,实现对负载敏感泵的卸荷,降低了系统的功率损失,避免了液压系统发热严重及风扇噪音污染等问题。
39、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回路中的所述散热马达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当所述散热回路中的所述散热马达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多个所述散热马达之间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调节阀组和所述负载敏感泵(10)之间的油路连接有回油油路(L2),所述比例调节阀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马达的进油端所在的油路和出油端所在的油路之间连接有旁支油路(L1),所述比例调节阀组还包括设于所述旁支油路(L1)上的补油单向阀(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敏感泵(1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元件为卸荷阀,所述卸荷阀(40)设于所述负载反馈口(X)和所述油箱(60)之间的连接油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敏感泵(10)包括:
8
9.一种液压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中,所述液压散热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散热回路所需要的输入流量来对应分配所述负载敏感泵(10)的总输出流量的步骤包括:
11.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回路中的所述散热马达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当所述散热回路中的所述散热马达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多个所述散热马达之间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调节阀组和所述负载敏感泵(10)之间的油路连接有回油油路(l2),所述比例调节阀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马达的进油端所在的油路和出油端所在的油路之间连接有旁支油路(l1),所述比例调节阀组还包括设于所述旁支油路(l1)上的补油单向阀(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散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敏感泵(1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军,何伟,李武,林小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