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轴承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轴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0419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2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轴承系统包括轴承座和轴承,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多个滚动体。轴承座开设有气冷通道,气冷通道用于通入冷气。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多个滚动体,轴承外圈设置在轴承座的内部,轴承外圈开设有连通通道,连通通道和气冷通道连通,冷气能够通过气冷通道和连通通道进入轴承外圈的内侧;多个滚动体沿轴承外圈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和轴承外圈的内壁滚动接触,冷气能够通过相邻滚动体之间的间隔排出。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轴承系统,轴承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出,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高速运动的设备因轴承受热损坏而发生的停机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具体涉及一种轴承系统


技术介绍

1、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的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对于设备的寿命和性能至关重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高速运动的设备常常因为轴承损坏而发生停机故障,严重影响生产进程。轴承长时间热量过高是轴承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轴承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大量热量,由于轴承结构密封性的原因,这部分热量难以及时排出,长时间高速运转将致使轴承受热膨胀,甚至发生损坏。

2、因此,亟需提出一种轴承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轴承系统内部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轴承系统,包括:

3、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开设有气冷通道,所述气冷通道用于通入冷气;

4、轴承,所述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多个滚动体,所述轴承外圈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内部,所述轴承外圈开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气冷通道连通,所述冷气能够通过所述气冷通道和所述连通通道进入所述轴承外圈的内侧;多个所述滚动体沿所述轴承外圈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和所述轴承外圈的内壁滚动接触,所述冷气能够通过相邻所述滚动体之间的间隔排出。

5、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轴承系统,冷气依次经过气冷通道和连通通道到达轴承系统的内部,实现轴承系统的降温。冷气进入气冷通道时,为轴承座进行降温,进入连通通道时,为轴承外圈进行降温,进入轴承外圈的内部后,和轴承外圈的内壁以及滚动体进行接触换热,经过换热后的冷气从滚动体之间的间隔排出,带走轴承内部的热量,能够有效防止轴承系统温度过高,进而避免高速运动的设备因轴承损坏而发生停机故障。

6、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轴承系统,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外圈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外圈,所述第一轴承外圈朝向所述第二轴承外圈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道缺口,所述第二轴承外圈朝向所述第一轴承外圈一侧开设有第二通道缺口,所述第一通道缺口和所述第二通道缺口相对形成所述连通通道;

8、所述滚动体包括第一滚动体和第二滚动体,多个所述第一滚动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外圈的内侧并和所述第一轴承外圈的内壁滚动接触,多个所述第二滚动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外圈的内侧并和所述第二轴承外圈的内壁滚动接触,所述间隔包括相邻所述第一滚动体之间的第一间隔和相邻所述第二滚动体之间的第二间隔。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承外圈的内部具有沿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周向设置的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缺口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轴承外圈朝向所述第二轴承外圈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气缺口和第二出气缺口,所述第一出气缺口和所述第二出气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缺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出气缺口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缺口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和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两端连通,所述冷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并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排出;和/或,

10、所述第二通道缺口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轴承外圈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二轴承外圈朝向所述第一轴承外圈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出气缺口和第四出气缺口,所述第三出气缺口和所述第四出气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缺口的两侧,所述第三出气缺口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出气口,所述第四出气缺口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四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和所述第四出气口分别和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两端连通,所述冷气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并通过所述第三出气口和所述第四出气口排出。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冷通道的轴向和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轴承座的轴向垂直。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外圈开设有贯通所述轴承外圈的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和所述轴承座的内壁形成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用于储存润滑油。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外圈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外圈,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和所述第二轴承外圈相接触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油槽缺口,所述第二轴承外圈和所述第一轴承外圈相接触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油槽缺口,所述第一油槽缺口和所述第二油槽缺口相对形成所述储油腔。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冷通道位于所述轴承座的顶部,所述连通通道位于所述轴承外圈的顶部,所述储油腔位于所述轴承外圈的底部。

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座的端面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沿所述轴承座的端面的径向延伸,所述散热槽远离所述轴承座中心的一端和外部连通。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座的端面连接有挡圈,所述挡圈和所述轴承外圈之间设置有减震垫圈。

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座的端面设置有定位环槽,所述减震垫圈的外圈位于所述定位环槽内,所述减震垫圈的至少部分和所述轴承外圈的端面接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210)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轴承外圈(211)和第二轴承外圈(212),所述第一轴承外圈(211)朝向所述第二轴承外圈(2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道缺口(2111),所述第二轴承外圈(212)朝向所述第一轴承外圈(211)一侧开设有第二通道缺口,所述第一通道缺口(2111)和所述第二通道缺口相对形成所述连通通道(2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外圈(211)的内部具有沿所述第一轴承外圈(211)周向设置的第一散热通道(2114),所述第一通道缺口(21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2113),所述第一轴承外圈(211)朝向所述第二轴承外圈(2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气缺口(2115),所述第一出气缺口(2115)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口(2117),所述第一进气口(2113)和所述第一出气口(2117)分别和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14)连通,所述冷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2113)进入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14),并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口(2117)排出;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冷通道(101)的轴向和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轴承座(100)的轴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210)开设有贯通所述轴承外圈(210)的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和所述轴承座(100)的内壁形成储油槽(2102),所述储油槽(2102)用于储存润滑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210)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轴承外圈(211)和第二轴承外圈(212),所述第一轴承外圈(211)和所述第二轴承外圈(212)相接触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油槽缺口(2112),所述第二轴承外圈(212)和所述第一轴承外圈(211)相接触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油槽缺口,所述第一油槽缺口(2112)和所述第二油槽缺口相对形成所述储油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冷通道(101)位于所述轴承座(100)的顶部,所述连通通道(2101)位于所述轴承外圈(210)的顶部,所述储油腔位于所述轴承外圈(210)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100)的端面开设有散热槽(110),所述散热槽(110)沿所述轴承座(100)的端面的径向延伸,所述散热槽(110)远离所述轴承座(100)中心的一端和外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100)的端面连接有挡圈(300),所述挡圈(300)和所述轴承外圈(210)之间设置有减震垫圈(4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100)的端面设置有定位环槽(120),所述减震垫圈(400)的外圈位于所述定位环槽(120)内,所述减震垫圈(400)的至少部分和所述轴承外圈(210)的端面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210)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轴承外圈(211)和第二轴承外圈(212),所述第一轴承外圈(211)朝向所述第二轴承外圈(2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道缺口(2111),所述第二轴承外圈(212)朝向所述第一轴承外圈(211)一侧开设有第二通道缺口,所述第一通道缺口(2111)和所述第二通道缺口相对形成所述连通通道(2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外圈(211)的内部具有沿所述第一轴承外圈(211)周向设置的第一散热通道(2114),所述第一通道缺口(21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2113),所述第一轴承外圈(211)朝向所述第二轴承外圈(2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气缺口(2115),所述第一出气缺口(2115)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口(2117),所述第一进气口(2113)和所述第一出气口(2117)分别和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14)连通,所述冷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2113)进入所述第一散热通道(2114),并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口(2117)排出;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冷通道(101)的轴向和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轴承座(100)的轴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210)开设有贯通所述轴承外圈(210)的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和所述轴承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德奎刘小强陈志敏余苏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子牛亦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