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0410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该充气轮胎包括:胎面;胎体;和夹置在胎体和胎面之间的锯齿带束层结构。该锯齿带束层结构由交织在一起的至少两层帘线形成,该至少两层帘线由通过一根或者多根帘线加强的橡胶条带形成,形成锯齿带束层结构的条带布置成第一锯齿绕圈,第一锯齿绕圈以锯齿波长从第一横向带束层边缘延伸到第二横向带束层边缘,该锯齿波长具有第一波幅W1,其后跟随第二波幅W2,该锯齿带束层结构的条带还布置成第二锯齿绕圈,该第二锯齿绕圈由具有由第二波幅W1跟随的第一波幅W2的锯齿波长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体和带束层加强结构,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飞行器、卡车和其他重载荷应用中的子午线轮胎。
技术介绍
在承受重载荷的轮胎例如卡车轮胎或者飞行器轮胎中,锯齿带束层已经用于带束 层包裹。锯齿带束层消除了胎肩的工作带束层末端。图1示出了具有锯齿带束层5的轮胎 的示例性部分。锯齿带束层的优点在于,在胎肩附近没有工作带束层边缘,极大地改进了轮 胎耐用性。锯齿带束层的缺点在于,在胎肩附近的边缘,存在重叠层。在一些区域,存在太 多层,例如通常为4层或者更多层,甚至在一些位置存在6层或者更多层。已经显示,胎肩 区域中的重叠条带的减少能够改进耐用性。因此,需要一种轮胎,其具有改进的带束层边缘 耐用性,而不具有过多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该充气轮胎具有胎面、胎体以 及夹置在所述胎体和所述胎面之间的锯齿带束层结构,该方法包括通过交织在一起的至少 两层帘线形成所述锯齿带束层结构,所述至少两层帘线由通过一根或者多根帘线加强的橡 胶条带形成。通过如下步骤形成锯齿带束层结构将条带形成为第一锯齿绕圈,所述第一锯 齿绕圈具有第一波幅Wl,在与所述第一波幅相反的方向跟随有第二波幅W2,所述第一波幅 和第二波幅从轴向中心面测量,并且W1不同于W2,然后将所述条带转位(indexing)所需的 轴向距离。该方法还包括步骤将所述条带形成为第二锯齿绕圈,所述第二锯齿绕圈具有第 一波幅W2,在与所述第一波幅相反的方向跟随有第二波幅Wl,然后重复所述第一锯齿绕圈 和所述第二锯齿绕圈的每个,直到形成锯齿带束层结构。 本专利技术在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该充气轮胎具有胎面、胎体,该 方法包括在所述胎体上形成锯齿带束层结构,其中,所述锯齿带束层结构由如下步骤形成 提供通过一根或者多根帘线加强的橡胶条带,并且将所述条带布置成第一锯齿绕圈,所述 第一锯齿绕圈的波长具有第一波幅Wmax和第二波幅Wmin,其中所述第二波幅相对于中心 面在与所述第一波幅相反的方向延伸;然后将所述条带轴向转位。接着,将所述条带布置成 第二锯齿绕圈,所述第二锯齿绕圈与所述第一锯齿绕圈相邻,所述第二锯齿绕圈具有第一 波幅Wmin和第二波幅Wmax,所述第二波幅相对于中心面在与所述第一波幅相反的方向延 伸;然后将所述条带轴向转位。接着将所述条带布置成第三锯齿绕圈,所述第三锯齿绕圈与 所述第二锯齿绕圈相邻,所述第三锯齿绕圈的波长具有第一波幅Wmax和第二波幅Wmin,所 述第三锯齿绕圈的每个边缘从所述第一和第二锯齿绕圈的边缘周向偏移。最后,将所述条 带布置成第四锯齿绕圈,所述第四锯齿绕圈与所述第三锯齿绕圈相邻,所述第四锯齿绕圈 具有第一波幅Wmin和第二波幅Wmax,所述第四锯齿绕圈的每个边缘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 三锯齿绕圈的边缘周向偏移。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锯齿带束层的现有技术的轮胎的局部示意性截面图; 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子午线轮胎10的局部截面; 图3是轮胎成型鼓的一个例子,其示出了所形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带束层; 图4A是用于示例目的的周向布置的轮胎成型鼓的一个例子,其示出了形成锯齿带束层的第一整转条带布置; 图4B显示了图4A的轮胎成型鼓,其示出了锯齿带束层的仅第二转帘线图案(为 了清楚起见,去除了第一转); 图4C是在带束层边缘经受U形转弯的条带的特写视图; 图5A是用于示例目的的周向布置的轮胎成型鼓的一个例子,其示出了对于每鼓 转1个锯齿波的具体情况下,形成锯齿带束层的第一整转条带布置或者第一条带绕圈布 置; 图5B显示了图5A的轮胎成型鼓,其示出了对于每鼓转1个锯齿波的具体情况下 鼓的第二转,显示了形成锯齿带束层的第一和第二条带绕圈布置; 图5C显示了图5A的轮胎成型鼓,其示出了对于每鼓转1个锯齿波的具体情况下鼓的第三转,显示了形成锯齿带束层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条带绕圈布置; 图5D显示了图5A的轮胎成型鼓,其示出了对于每鼓转1个锯齿波的具体情况下鼓的第四转,显示了形成锯齿带束层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条带绕圈布置; 图6示出了锯齿带束层边缘; 图7示出了锯齿带束层边缘在截面A-A、 B-B、 C_C、 D-D和E-E处的截面图,示出了 各层的估计重叠量; 图8示出了对于图1的现有技术的锯齿带束层,锯齿带束层边缘在截面A-A、B-B、 C-C、 D-D和E-E处的截面图,示出了各层的估计重叠量; 图9A-9C示出了锯齿带束层,其具有0. lmm的横向偏移,其中鼓偏移角度从图9A 中的6. 75度到图9B中的13. 5度到图9C中的27度变化;以及 图10A-10C示出了锯齿带束层,其具有8mm的横向偏移,其中鼓偏移角度从图10A 中的6. 75度到图10B中的13. 5度到图10C中的27度变化。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下面的定义用于本专利技术。"三角胶"是指位于胎圈芯径向上方的未加强的弹性体。 轮胎的"高宽比"是指轮胎的断面高度(SH)与其断面宽度(SW)的比乘以100%, 表达成百分比。"轴向"和"轴向地"是指与轮胎的旋转轴线平行的线或者方向。"胎圈"是指轮胎的包括环形抗拉构件的部分,由帘线包裹,并且成形为装配设计轮辋,其具有或者不具有其他加强元件,例如钢丝圈外包布、气釜、三角胶、护趾胶以及胎圈包布。"工作带束层"或者"露边缓冲层加强结构"是指至少两个平行帘线的露边帘布层, 编织或者非编织,位于胎面下方,没有固定到胎圈上,并且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具有10度 到60度的向左和向右的帘线角度。"斜交轮胎"是指胎体在胎体帘布层中具有加强帘线的轮胎,该加强帘线相对于轮 胎的赤道面以大约25-50度角从胎圈芯到胎圈芯横跨轮胎对角地延伸。这些帘线在交替层 中以相反的角度延伸。"胎体"是指除带束层结构、胎面、底胎面以及帘布层上的侧壁橡胶之外但是包括 胎圈的轮胎结构。"周向"是指沿着环形胎面的表面周边延伸的与轴向垂直的线或者方向。"胎圈包布"是指围绕胎圈外侧放置的材料窄条,用于保护帘布层不受轮辋损害,并且在轮辋上分布挠度,并且密封轮胎。"气釜"是指位于轮胎的胎圈部分中的加强结构。"帘线"是指加强绞线中的一股,轮胎中的帘布层由帘线形成。"赤道面(EP)"是指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穿过其胎面的中心的平面。"钢丝圈外包布"是指围绕胎圈芯和三角胶缠绕的加强的织物。"胎印"是指轮胎胎面以零速度并且在正常负载和压力下与平面接触的胎面接触 块或者接触面积。"气密层"是指形成无内胎轮胎的内表面并且在轮胎中包含膨胀流体的弹性体或 者其他材料层。"净毛比"是指胎印中与路面接触的轮胎胎面橡胶的面积除以胎印中的胎面的面 积的值,后者包括非接触部分,例如沟槽。"子午线轮胎"是指具有带束层或者周向受限的充气轮胎,其中从胎圈到胎圈延伸 的帘线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以65-90度的帘线角度布置。"断面高度"(SH)是指从标称轮辋直径到轮胎在其赤道面的外径的径向距离。 "绕圈(winding)"是指围绕轮胎成型鼓、轮胎或者胎身的条带的第一转中形成的 条带的图案。 图2示出了一种示例性子午线轮胎10的局部截面图,其包括胎圈部分23,该胎 圈部分中嵌置有胎圈芯22 ;侧壁部分24,其从胎圈部分23径向向外延伸;以及圆柱形胎面 部分25,其在侧壁部分24的径向外端部之间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胎面、胎体以及夹置在所述胎体和所述胎面之间的锯齿带束层结构,并且通过交织在一起的至少两层帘线形成所述锯齿带束层结构,所述至少两层帘线由通过一根或者多根帘线加强的橡胶条带形成,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a.将所述条带形成为第一锯齿绕圈,所述第一锯齿绕圈具有第一波幅W1,在与所述第一波幅相反的方向跟随有第二波幅W2,所述第一波幅和第二波幅从轴向中心面测量,并且W1不同于W2,b.将所述条带转位所需的轴向距离,然后c.将所述条带形成为第二锯齿绕圈,所述第二锯齿绕圈具有第一波幅W2,在与所述第一波幅相反的方向跟随有第二波幅W1,d.以及以非特定顺序重复所述第一锯齿绕圈和所述第二锯齿绕圈的每个,直到形成锯齿带束层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PCG乔治斯JMAF吉拉尔RW克里尔VB马索内BR尼科拉斯
申请(专利权)人: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