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0299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8 17:30
本公开涉及光学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它们沿着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依次设置,第一透镜组至第四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配置成沿着光轴可移动;以及反射构件,设置在第一透镜组的物侧并且包括配置成改变光路的反射表面,其中,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并且满足0.45≤fG1/L≤0.8,其中,fG1是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L是从反射构件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1、相机已经成为包括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基本功能。

2、为了模拟光学变焦效果,已经提出了一种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设置具有不同焦距的多个相机模块的方法。

3、然而,这种方法不仅需要多个相机模块来模拟光学变焦效果,而且多个相机模块还具有不同的视场,从而当以中等放大率捕获图像时,需要通过软件而不是光学变焦进行图像处理,从而导致图像质量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提供本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对构思的选择,而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这些构思。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2、在一个一般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沿着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依次设置,第一透镜组至第四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配置成沿着光轴可移动;以及反射构件,设置在第一透镜组的物侧,并且包括配置成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路的反射表面,其中,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并且满足0.45≤fg1/l≤0.8,其中,fg1是第一透镜组的焦距,以及l是在光轴上从反射构件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距离。

3、第一透镜组可以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它们沿着光轴从第一透镜组的物侧朝向第一透镜组的像侧依次设置,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中的一个可以具有正焦距和50或更大的阿贝数,并且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中的另一个可以具有负焦距和40或更小的阿贝数。

4、可以满足(n1+n2)/2>1.7,其中,n1是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以及n2是第二透镜的折射率。

5、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以彼此结合,并且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可以各自由相应的玻璃材料制成。

6、第二透镜组可以具有负屈光力,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透镜,并且可以配置成沿着光轴远离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移动,以使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变窄。

7、可以满足0.4≤lg3/l≤0.7,其中,lg3是在光轴上从反射构件的物侧面到第三透镜组的最前面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

8、可以满足0.08≤dg2/l≤0.7,其中,dg2是第二透镜组从光学成像系统的广角模式移动到光学成像系统的远摄模式的沿着光轴的距离。

9、在第二透镜组至第四透镜组中的所有透镜中,第二透镜组的最前面透镜可以具有最大的有效半径。

10、第一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可以被固定地设置,并且第四透镜组可以配置成沿着光轴移动,以随着第二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而校正光学成像系统的焦点位置。

11、可以满足0.4≤bflw/bflt≤2.8,其中,bflw是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广角模式下从第四透镜组的最后透镜的像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bflt是在光学成像系统的远摄模式下从第四透镜组的最后透镜的像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12、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可以各自具有正屈光力。

13、第三透镜组可以包括光阑和多个透镜,光阑和多个透镜沿着光轴从第三透镜组的物侧朝向第三透镜组的像侧依次设置,并且第三透镜组的多个透镜中的最靠近光阑设置的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

14、可以满足1.2≤dmax/sd≤1.55,其中,dmax是在第二透镜组至第四透镜组中的所有透镜中的具有最大有效半径的透镜的有效半径,以及sd是光阑的半径。

15、第三透镜组可以包括沿着光轴从第三透镜组的物侧朝向第三透镜组的像侧依次设置的两个透镜,第三透镜组的两个透镜中的一个可以具有正焦距和大于50的阿贝数,并且第三透镜组的两个透镜中的另一个可以具有负焦距和小于30的阿贝数。

16、第四透镜组可以包括具有大于50的阿贝数的至少一个透镜。

17、可以满足1.2≤epdt/epdw≤4.4,其中,epdw是在光学成像系统的广角模式下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光瞳直径,以及epdt是在光学成像系统的远摄模式下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光瞳直径。

18、在另一个一般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沿着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依次设置,第一透镜组至第四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配置成沿着光轴可移动;以及反射构件,设置在第一透镜组的物侧,并且包括配置成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路的反射表面,其中,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并且满足0.4≤lg3/l≤0.7,其中,lg3是在光轴上从反射构件的物侧面到第三透镜组的物侧面的距离,以及l是在光轴上从反射构件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距离。

19、第一透镜组可以包括两个透镜,第二透镜组可以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可以包括两个或三个透镜,第三透镜组可以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可以包括光阑和两个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组可以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可以包括一个或三个透镜。

20、第二透镜组可以配置成沿着光轴可移动,以在广角模式和远摄模式之间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并且可以满足0.4≤bflw/bflt≤2.8,其中bflw是在广角模式下从第四透镜组的最后透镜的像侧面到成像面的距离,以及bflt是在远摄模式下从第四透镜组的最后透镜的像侧面到成像面的距离。

21、第二透镜组可以配置成沿着光轴可移动,以在广角模式和远摄模式之间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并且可以满足1.2≤epdt/epdw≤4.4,其中,epdw是光学成像系统在广角模式下的入射光瞳直径,以及epdt是光学成像系统在远摄模式下的入射光瞳直径。

22、在另一个一般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沿着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依次设置,第二透镜组配置成沿着光轴可移动,以在广角模式和远摄模式之间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以及反射构件,设置在第一透镜组的物侧,并且包括配置成改变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路的反射表面,其中,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并且满足0.08≤dg2/l≤0.7,其中,dg2是第二透镜组在广角模式和远摄模式之间沿着光轴移动的距离,以及l是在光轴上从反射构件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距离。

23、第一透镜组可以包括两个透镜,第二透镜组可以具有负屈光力并且可以包括两个或三个透镜,第三透镜组可以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可以包括光阑和两个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组可以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可以包括一个或三个透镜。

24、可以满足0.4≤bflw/bflt≤2.8,其中,bflw是在广角模式下从第四透镜组的最后透镜的像侧面到成像面的距离,以及bflt是在远摄模式下从第四透镜组的最后透镜的像侧面到成像面的距离。

25、可以满足1.2≤epdt/epdw≤4.4,其中,epdw是光学成像系统在广角模式下的入射光瞳直径,以及epdt是光学成像系统在远摄模式下的入射光瞳直径。

26、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沿着所述光轴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物侧朝向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像侧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n1+n2)/2>1.7,其中,n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以及n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彼此结合,以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包括至少两个透镜,并且配置成沿着所述光轴远离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朝向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移动,以使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变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0.4≤LG3/L≤0.7,其中,LG3是在所述光轴上从所述反射构件的物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组的最前面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0.08≤dG2/L≤0.7,其中,dG2是所述第二透镜组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广角模式移动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远摄模式的沿着所述光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二透镜组至所述第四透镜组中的所有透镜中,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最前面透镜具有最大的有效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被固定地设置,并且所述第四透镜组配置成沿着所述光轴移动,以随着所述第二透镜组沿着所述光轴移动而校正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0.4≤BFLw/BFLt≤2.8,其中,BFLw是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广角模式下从所述第四透镜组的最后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以及BFLt是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远摄模式下从所述第四透镜组的所述最后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各自具有正屈光力。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光阑和多个透镜,所述光阑和所述多个透镜沿着所述光轴从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物侧朝向所述第三透镜组的像侧依次设置,并且所述第三透镜组的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最靠近所述光阑设置的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1.2≤Dmax/SD≤1.55,其中,Dmax是在所述第二透镜组至所述第四透镜组中的所有透镜中的具有最大有效半径的透镜的有效半径,以及SD是所述光阑的半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两个透镜,所述两个透镜沿着所述光轴从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物侧朝向所述第三透镜组的像侧依次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组包括阿贝数大于50的至少一个透镜。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1.2≤EPDt/EPDw≤4.4,其中,EPDw是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广角模式下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光瞳直径,以及EPDt是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远摄模式下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光瞳直径。

17.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两个透镜,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配置成能够沿着所述光轴移动,以在广角模式和远摄模式之间改变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以及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配置成能够沿着所述光轴移动,以在广角模式和远摄模式之间改变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以及

2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两个透镜,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0.4≤BFLw/BFLt≤2.8,其中,BFLw是在所述广角模式下从所述第四透镜组的最后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成像面的距离,以及BFLt是在所述远摄模式下从所述第四透镜组的是最后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成像面的距离。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1.2≤EPDt/EPDw≤4.4,其中,EPDw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所述广角模式下的入射光瞳直径,以及EPDt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所述远摄模式下的入射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沿着所述光轴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物侧朝向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像侧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n1+n2)/2>1.7,其中,n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以及n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彼此结合,以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包括至少两个透镜,并且配置成沿着所述光轴远离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朝向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移动,以使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变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0.4≤lg3/l≤0.7,其中,lg3是在所述光轴上从所述反射构件的物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组的最前面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0.08≤dg2/l≤0.7,其中,dg2是所述第二透镜组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广角模式移动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远摄模式的沿着所述光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二透镜组至所述第四透镜组中的所有透镜中,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最前面透镜具有最大的有效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被固定地设置,并且所述第四透镜组配置成沿着所述光轴移动,以随着所述第二透镜组沿着所述光轴移动而校正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0.4≤bflw/bflt≤2.8,其中,bflw是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广角模式下从所述第四透镜组的最后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以及bflt是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远摄模式下从所述第四透镜组的所述最后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各自具有正屈光力。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光阑和多个透镜,所述光阑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台渊柳在明赵镛主郑弼镐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