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术后防粘连材料,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吸收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术后粘连是腹腔、盆腔、心脏等部位手术治疗中最常见、最棘手的问题,它不仅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是二次手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90%的患者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产生,60%的患者需要采取一定的防粘连措施。目前防止术后粘连采用较多的是物理隔离法,在手术伤口缝合之前,外科医生会将一层具有物理隔离作用的防粘连膜放在经过手术的组织或器官之间,从而防止组织与器官粘连的发生。
2、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有聚乳酸防粘连膜、ethicon公司开发的氧化纤维素interceed防粘连膜、cenzyne公司开的羧甲基纤维素钠separfilm防粘连膜等。但是,这些防粘连膜仍存在着一些缺点。聚乳酸防粘连膜与组织的粘附性差,在手术中需要通过缝合才能将防粘连膜与组织固定,不利于较深病灶的手术操作,并且降解速率快,降解产物易造成酸性积累引发炎症;氧化纤维素膜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止血,遇到局部出血则不能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膜吸收周期较快,且在湿态环境下力学性能及可操作性较差。传统的由几种不同纤维膜直接复合成的双层、三层纤维膜,单层纤维膜较厚,不同纤维层物性差异较大,纤维膜容易分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吸收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其能将不同材质的纤维膜复合在一起,改善防粘连膜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和功能性,同时有效避免防粘连膜分层,保持防粘连膜的结构稳定和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吸收防粘连膜,所述可吸收防粘连膜是由至少两种不同的纤维膜构成的多层复合膜,层数大于等于50层。
3、在一实施例中,单层纤维膜的厚度为0.1~10微米。
4、在一实施例中,层数大于等于60层。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吸收防粘连膜由多层复合的a纤维膜和b纤维膜构成,a纤维膜和b纤维膜由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构成。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天然高分子或合成高分子中的一种或多种;天然高分子包括蛋白质类高分子、多糖类高分子、天然聚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合成高分子的单体包括丙交酯、乙交酯、己内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聚合物、聚乙烯醇、聚羟基脂肪酸酯、聚氨酯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蛋白质类高分子包括明胶、胶原、丝素蛋白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糖类高分子包括透明质酸、壳聚糖、纤维素、淀粉、海藻酸盐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a纤维膜为聚己内酯/明胶纤维膜,b纤维膜为壳聚糖纤维膜。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吸收防粘连膜的两个外侧表面均为b纤维膜。
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将至少两种不同的纤维膜的纺丝溶液分别通过不同的喷头供液纺丝;(2)所述至少两种不同的纤维膜的纺丝溶液在静电纺丝装置上,同步进行纺丝,纺丝过程中,喷头按序排布并与接收装置做循环相对移动,喷头或接收装置的移动方向为喷头的排布方向,随着循环相对移动,至少两种不同的纤维膜循环交替在接收装置上沉积,最终形成多层交替结构的复合纤维膜。
10、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种纺丝溶液的喷头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11、在一实施例中,静电纺丝时,喷头与接收装置做循环相对移动,喷头移动或接收装置移动或喷头与接收装置同时移动,循环相对移动速率为1mm/s~1000mm/s。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专利技术的可吸收防粘连膜由大量超薄的不同纤维膜交替复合形成,其能将不同材质的纤维膜复合在一起,改善防粘连膜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和功能性,同时不同纤维均匀分散在防粘连膜中,纤维层之间无差异,能够有效避免防粘连膜分层,保持防粘连膜的结构稳定和医用性能稳定可靠。
14、(2)天然高分子能够促进组织再生,壳聚糖具有止血、抗菌作用,合成高分子/天然高分子纤维膜与含壳聚糖的纤维膜多层交替结构,每层比较薄,不仅在术后组织修复过程中能促进组织修复,还能同时起到止血抗菌作用,而传统的多层复合膜,只有一层和组织创面接触,与创面接触层降解后,下一层才能与组织创面接触,各层难以起到协同作用;并且,多层交替结构使壳聚糖纤维膜能够起到长期抗菌效果,而传统多层纤维膜需要通过药物缓释的方法添加抗菌剂才能达到类似效果。
15、(3)合成高分子力学性能优异,为防粘连膜提供力学支撑,而多层交替结构使得降解速率慢的纤维膜层交替分散在防粘连膜中,能够确保组织愈合前,防粘连膜的阻隔功能完整,具有良好的生物屏蔽作用。
1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吸收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防粘连膜是由至少两种不同的纤维膜构成的多层复合膜,层数大于等于50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单层纤维膜的厚度为0.1~1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层数大于等于60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防粘连膜由多层复合的A纤维膜和B纤维膜构成,A纤维膜和B纤维膜由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天然高分子或合成高分子中的一种或多种;天然高分子包括蛋白质类高分子、多糖类高分子、天然聚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合成高分子的单体包括丙交酯、乙交酯、己内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聚合物、聚乙烯醇、聚羟基脂肪酸酯、聚氨酯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蛋白质类高分子包括明胶、胶原、丝素蛋白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糖类高分子包括透明质酸、壳聚糖、纤维素、淀粉、海藻酸盐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防粘连膜的两个外侧表面均为B纤维膜。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种纺丝溶液的喷头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静电纺丝时,喷头与接收装置做循环相对移动,喷头移动或接收装置移动或喷头与接收装置同时移动,循环相对移动速率为1mm/s~1000mm/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收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防粘连膜是由至少两种不同的纤维膜构成的多层复合膜,层数大于等于50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单层纤维膜的厚度为0.1~1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层数大于等于60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防粘连膜由多层复合的a纤维膜和b纤维膜构成,a纤维膜和b纤维膜由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吸收防粘连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天然高分子或合成高分子中的一种或多种;天然高分子包括蛋白质类高分子、多糖类高分子、天然聚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合成高分子的单体包括丙交酯、乙交酯、己内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聚合物、聚乙烯醇、聚羟基脂肪酸酯、聚氨酯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蛋白质类高分子包括明胶、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凯,姜秀娟,周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青丽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