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0194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8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是由炙黄芪、血竭、水蛭共三味中药制备而成;该药具有益气活血、散瘀定痛的功效;主要用于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证见:面色淡暗、肢体乏力、倦怠自汗、气短懒言、皮下瘀斑、胁下癥块、固定疼痛、舌质紫暗、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等。其临床药效学试验效果显著,生物利用度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制药。


技术介绍

0、技术背景

1、高凝状态又称血栓前状态,是指多种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导致机体凝血异常、血液流动减慢、血黏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的状态。研究发现,约95%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存在高凝状态,主要表现为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血小板等检测值的升高(张雪菲,张帅,于雁.凝血指标异常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3):2070-2072.)。现有技术专利检索:1、中国专利公报2013年12月11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口服中药组方”公开号为cn103432520a的专利申请,说明书实施例1组成此专利技术原料药的配比为: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蜈蚣3条、鸡血藤30g、莪术15g、郁金15g、半夏15g、旋复花15g。申请人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此专利制备的产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本专利技术中药配方制成的中成药,其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在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方面疗效显著,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我们按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片剂和颗粒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疗效显著的一种用于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

2、炙黄芪150-250份血竭50-150份水蛭30-70份。

3、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优选的重量配比为:

4、炙黄芪200份血竭100份水蛭50份。

5、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优选为胶囊剂。

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一种用于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7、1、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8、以上炙黄芪、血竭、水蛭共三味中药材,炙黄芪、水蛭80℃干燥;血竭敲碎,与上述炙黄芪、水蛭混合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用95%乙醇制粒,70℃干燥、整粒,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

9、2、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片剂的制备方法:

10、以上炙黄芪、血竭、水蛭共三味中药材,炙黄芪、水蛭80℃干燥;血竭敲碎,与上述炙黄芪、水蛭混合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用95%乙醇制粒,70℃干燥、整粒,压片,制成1000片,即得片剂。

11、3、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12、以上炙黄芪、血竭、水蛭共三味中药材,炙黄芪、水蛭80℃干燥;血竭敲碎,与上述炙黄芪、水蛭混合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用95%乙醇制粒,70℃干燥、整粒,制成1000g颗粒,装袋,即得颗粒剂。

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14、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15、组方分析:本专利技术组方中,炙黄芪甘、温;归脾、肺经,善治诸气虚,为补气药之首。基于气血相关理论,黄芪既能益气生血,又能推运血行,消除瘀血,在方中为君药。血竭甘、咸;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散瘀定痛功效,在方中为臣药,与君药相伍,益气活血,行瘀止痛。结合恶性肿瘤临床特征,并发血液高凝状态时,瘀血难攻,得破血之品才能解除。水蛭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之功,善治癥瘕痞块,瘀血内停之症,在方中为佐药。三药配伍共奏益气活血、散瘀定痛之功效。用于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血瘀证),见面色淡暗、肢体乏力、倦怠自汗,气短懒言,皮下瘀斑,胁下癥块,固定疼痛,舌质紫暗,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等。

16、证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症状,如剧痛、肿块、肌肤甲错、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等,属于中医“血瘀证”的范畴。气虚导致血瘀是最常见的病因病机。恶性肿瘤的病因中医认为多有正气不足的一面,正虚多见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年老体衰所致的脏腑虚弱。先天不足、年老体衰多责于肾,肾虚则阴气之源和阳气之本不足,血液会因之运行无力而成瘀;后天失养,特别是脾阳不足,脾不统血亦可导致血液运行无力或血液离经而致血瘀。治疗当以“益气活血,散瘀定痛”。

17、现有技术专利检索:1、中国专利公报2013年12月11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口服中药组方”公开号为cn103432520a的专利申请,说明书实施例1组成此专利技术原料药的配比为: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蜈蚣3条、鸡血藤30g、莪术15g、郁金15g、半夏15g、旋复花15g。申请人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此专利制备的产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本专利技术中药配方制成的中成药,其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在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方面疗效显著,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18、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活血、散瘀定痛的功效,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组方是经过严格的药理筛选得出的组方配比,与现有技术cn103432520a相比,本专利技术在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方面疗效显著。

19、药效学试验:

20、本专利技术药效学试验: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药效学试验效果显著提高。

21、经专利检索,现有技术对比文件如下:

22、1、对比文件1:中国专利公报2013年12月11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口服中药组方”公开号为cn103432520a的专利申请。

23、主要药效学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药效与对比文件1(cn103432520a)相比,药效学试验结果显著。主要药效学试验如下:

24、实验药物的制备:

25、本专利技术芪血蛭胶囊组:按照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的胶囊剂。对照汤剂组:按照对比文件1公开号为cn103432520a专利申请说明书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的汤剂。

26、实验目的:通过对本专利技术芪血蛭胶囊和对照汤剂的镇痛、改善微循环、抗血栓、耐缺氧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实验研究,将本专利技术芪血蛭胶囊和对照汤剂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的强弱。

27、试验方法:本专利技术芪血蛭胶囊和对照汤剂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28、对大鼠在体血栓形成的影响;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29、一、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

30、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性,体重18~22g。

31、2、药物:本专利技术芪血蛭胶囊组;对照汤剂组。药物在实验前,本专利技术芪血蛭胶囊组用蒸馏水配制,对照汤剂组水煎液浓缩,均灌胃给药。

32、实验方法

33、对体重为18~22g的昆明种雌性小鼠进行筛选,实验前在(55±0.5)℃的电热板上测定每鼠的痛阈值,以小鼠舔后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优选为胶囊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缓解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优选为胶囊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彬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郝其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