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剪发器,包括:装饰盖、装设有电动元器件的上壳、中心轴、平面轴承、弹性件、盖板、刀垫、第一刀片、第二刀片、下壳及配梳。所设的第一、二刀片呈圆环状,于刀片内缘设有复数刀齿,外缘设有卡掣部,且第一刀片横截面呈Z形,第二刀片刀齿与外缘之间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的第一刀片装设于刀垫上,第二刀片装设于下壳内,刀垫套设于下壳内,使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相叠加,通过驱动其中一刀片往复旋转动作以产生剪发效果。调节好配梳尺度,手持该剪发器在头部游动,便可修剪头发,同时还可确保修剪长度的匀称性,实现剪发的快捷性与方便性,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剪发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剪发器,尤指一种刀片呈圆环状的电动剪发器。
技术介绍
常用的电动剪发器均是沿直线路径推动剪发,同时配设有控制剪发长度的配梳, 如此剪发时,很是受约束。手持电动剪发器剪发时,由于角度与方向的把握及视角的差异, 均会影响剪发长度,很难达到头发长度勻称的效果。尤其是修剪平头发型时,头发的长度勻 称性更是难把握,只能通过仔细的慢慢局部修剪,来达到较佳的头发长度勻称效果,从而浪 费大量的时间,使剪发人员不但费时,且又费力。由上所述,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电动剪发器,已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片呈圆环状的电动剪发器,剪发时不但方便快 捷,还可确保剪发长度的勻称性,既省时又省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动剪发器,包括装饰 盖、装设有驱动元器件的上壳、中心轴、平面轴承、弹性件、盖板、刀垫、第一刀片、第二刀片、 下壳及配梳。所设的第一、二刀片呈圆环状,于刀片内缘设有复数刀齿,外缘设有卡掣部,且 第一刀片横截面Z形,第二刀片刀齿与外缘之间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的第一刀片装设于 刀垫上,第二刀片装设于下壳内,将刀垫套设于下壳内,使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相叠加,通 过驱动其中一刀片往复旋转动作以产生剪发效果。该剪发器的刀片呈环形状设计,是为剪发时环形的剪切刀口与头部表层保持较佳 的距离,剪发时有利于对剪发器的控制与操作,确保头发被修剪后的勻称性。且一刀片截面 呈Z形及另一刀片设有环形凹槽,使刀片冲压成型后可确保刀片的平整度,当刀片与刀片 之间层叠时,可确保两刀片接触面之间的接触紧密性,以实现较佳的剪切效果。这样,剪发时调节好配梳尺度,手持该剪发器在头部自由游动,便可对头发进行长 度勻称且整齐的修剪,同时剪发的操作也较简单,实现剪发的快捷性与方便性。为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与结构特征能进一步的让熟悉此技术的人员明了,配 合所属附图,以一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动剪发器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电动剪发器修饰盖与上壳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动剪发器弹弓与弹性件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电动剪发器第一刀片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动剪发器第二刀片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电动剪发器刀垫与下壳装配示意3图7为本技术电动剪发器弹性件、中心轴、平面轴承、刀垫、下壳组装后示意 图;图8为本技术电动剪发器上壳、盖板、刀垫、刀片、下壳组装后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电动剪发器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中A-A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电动剪发器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剪发器100,包括装饰盖1、装设有驱动元器件的上壳2、中 心轴3、平面轴承4、弹性件5、盖板6、刀垫7、第一刀片8、第二刀片9、下壳10及配梳11。装饰盖1是盖合于上壳2之上,并在其上设有开关键11,与开关键连接所设的推动 杆12(同时参照图2所示)以开启或关闭开关装置以通断电动剪发器100的电路;所述的 上壳2承载有电动马达21、可充电电池22、指示灯23、驱动电路及开关装置(为可通断电路 的拨动开关,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并于电动马达21上设有偏心轴24,及一传动杆25穿设 于上壳2,一端卡设于偏心轴24上,另一端驱动部251 (同时参照图2所示)可插置于盖板 6所设的凹槽62内,其中部以形成支点、可活动的方式固定(后叙中加以描述)。并于上壳 2底部边缘设有一卡掣键26,是为对所装设的配梳11卡掣固定及进行上下旋转位移的尺度 调节;所设的中心轴3穿设于平面轴承4及弹性件5所设的穿孔41、56,一端插置于上壳2 所设的孔27 (同时参照如图2所示)内,另一端插置于盖板6所设的孔63内;所述的平面 轴承4置于弹性件所设的轨迹槽52内,再由弹性件5的抵顶作用便可将平面轴承4弹性抵 持于上壳2所设的轨迹槽28 (同时参照如图2所示)上,弹性件5弹性夹设于上壳2与盖 板6之间,使盖板6相对于上壳2可顺畅的做旋转动作。同时所述的盖板6于设有凹槽62 的同一面,相对中心位置四周还设有复数卡位槽61,以供弹性件5的支撑定位。第一切刀 8是安装于刀垫7设有卡口 72的环形安装部71上,第二切刀9是装设于下壳10具有卡口 102的安装部101上。并于下壳10外表面还设有螺旋纹路103,同时于所设配梳11内侧表 面也设有与之匹配的螺旋纹路111,并于该纹路上设有复数卡口 112,由上壳2所设的卡掣 键26对卡口 112进行卡掣,使配梳11旋转的同时可卡设固定于下壳10表面,如此一来可 对配梳11相对下壳10进行上下旋转位移的尺度调节。参照图3所示,所述的弹性件5其主体部51呈平板状,其中部设一穿孔56供中心 轴穿设,两侧分别设有槽道53,再由所设的弹弓50卡设其内所形成;而该弹弓50是由固定 部54两端弯折延伸形成支撑部55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刀片8呈圆环状,于刀片8内缘设有复数刀齿86,环形外 缘上设有限制刀片相对刀垫旋转的卡掣部82,且刀片横截面呈Z形,环形外缘即上顶部为 安装固定部81,由固定部81拉伸形成弯折部83再延伸产生具有复数刀齿的剪切部84,于 剪切部84底面形成剪切平面85。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二刀片9与第一刀片呈对应的圆环 状,于刀片内缘也设有复数刀齿94,外缘设有限制刀片相对下壳旋转的的卡掣部92,于上 顶面形成剪切平面91,同时刀齿94与外缘之间经冲压形成环形凹槽93,并产生环形突起部 96,界分环形安装固定部97与剪切部95的同时以确保刀片冲压成型时剪切平面91的平整 度。如图6所示,所述的盖板6安装固定于环形刀垫7上,刀垫7上顶部可供盖板6安 装,所述的第一刀片8安装于与刀片8匹配的环形安装部上,其所设的卡掣部82与卡口 72 卡掣;所设第二刀片9安装于环形下壳内所述的环形安装部中,并于其上设有相同的卡口, 第二刀片9所设的卡掣部以同样的方式于卡口内进行卡掣。且下壳10的体积大于刀垫的 体积,盖设有盖板的刀垫7可完全包容套设于下壳10内。如图7所示,装设有盖板6及第一刀片的刀垫容置于装设有第二刀片下壳10内, 使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剪切面叠加。前述弹性件5装设于盖板6时,支撑部55卡掣且弹性 支撑于盖板6所设的卡位槽61内,其弹弓支撑部55使盖板6被弹性压制的同时还可产生 旋转扭矩,从而使第一刀片被旋转驱动的同时可产生旋转回复力。平面轴承4置于弹性件 轨迹槽52内,中心轴3穿设于平面轴承4与弹性件5,插置于盖板6上。如图8所示,所述 的上壳2与下壳10通过螺70锁持结合,所述的传动杆25 —端被偏心轴24穿设,另一端驱 动部251插置于盖板6所设的凹槽62内,并于驱动杆25两端之间穿设一固定轴形成摆动 支点60,当偏心轴24随马达转动时,传动杆25驱动部251两端便可往复摆动,而盖板6盖 合于安装有刀片的刀垫7上固定,从而便可驱动第一刀片产生往复旋转动作。如图9所示,装饰盖1盖合于上壳6上,从而使该剪发器顶部形成完整的凸起部d, 手持该部位便可实现剪发器100的操作及使用。同时通过配梳即可调节剪发长度。如图10所示,中心轴3穿设于弹性件5及平面轴承4,两端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定 位于上壳2及盖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剪发器,包括:装饰盖、装设有电动元器件的上壳、中心轴、平面轴承、弹性件、盖板、刀垫、第一刀片、第二刀片、下壳及配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刀片呈圆环状,于刀片内缘设有复数刀齿,外缘设有卡掣部,且第一刀片横截面呈Z形,由固定部拉伸形成弯折部延伸产生剪切部,底面形成剪切面,第二刀片于上顶面形成剪切面,且刀齿与外缘之间形成环形凹槽,并产生环形突起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诗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凤岗浸校塘有成电器制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