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混凝土溜槽的,具体而言,涉及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
技术介绍
1、在道路建设、维修、边坡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山区或地形复杂的地区,经常需要在道路边坡下方进行施工作业。然而,由于地形限制,车辆往往难以直接抵达这些作业区域,导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运输成为一大难题。传统的混凝土输送方法,如使用车辆直接运输或使用泵送设备,在这些特殊场景下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2、对于车辆直接运输,由于道路边坡的陡峭和地形的不平整,车辆难以稳定行驶,且存在安全风险。同时,车辆运输还需要考虑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状况,这在繁忙或狭窄的道路上尤其困难。
3、对于泵送设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输送距离和地形限制的问题,但泵送设备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和专业的操作人员,成本较高。此外,泵送设备对于混凝土的稠度和粒径也有一定的要求,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混凝土。
4、采用天泵输送混凝土,由于臂架长度的限制,输送距离有限,受场地限制大,成本高。
5、采用地泵输送混凝土,能一次连续地完成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输送成本高,受场地限制大,作业调整不灵活。
6、现有技术中,针对道路边坡下方混凝土输送的问题,包括使用绳索吊装等。然而,绳索吊装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操作人员,成本高昂且操作复杂。
7、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混凝土溜槽的设计,简单、快捷高效,下坡不受场地限制,成本低,特别适用于时间紧急的抢险工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凝土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包括沿着斜坡自上而下延伸布置的槽体,所述槽体包围形成顶部开口且供混凝土自上而下流动的流道;沿着所述槽体在边坡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槽体依序包括上部段、呈单向弯曲布置的转弯段以及下部段,所述上部段及下部段分别呈直条状布置;所述上部段包围形成上部道,所述转弯段包围形成转弯道,所述下部段包围形成下部道,所述上部道、转弯道以及下部道依序连通形成所述流道;
3、所述转弯道具有外弯侧壁、内弯侧壁以及底部侧壁,所述外弯侧壁与内弯侧壁相向布置,且分别布置在底部侧壁的两侧;所述外弯侧壁上凸设有弹性反弹混凝土加速转弯的弹性块,所述弹性块具有朝向内弯侧壁的导流面,沿着所述混凝土在转弯道中的流动方向,所述导流面朝向内弯侧壁倾斜布置;
4、所述底部侧壁上设有弹性缓冲混凝土转弯流动的缓冲片,所述缓冲片的底部固定在底部侧壁上,所述缓冲片的顶部朝上延伸布置,且沿着混凝土在转弯道中的流动方向,所述缓冲片朝前倾斜布置。
5、可选的,所述槽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顶侧部,两个所述顶侧部分别位于顶部开口的两侧,所述顶侧部固定连接有侧部杆,所述侧部杆沿着流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侧部杆上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部与侧部杆固定连接,所述侧部杆的下部插设在边坡的土体中。
6、可选的,所述顶侧部自上而下包裹在侧部杆的上部,所述侧部杆的顶部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顶侧部穿设有螺柱,所述螺柱穿入在螺纹孔中,将所述顶侧部与侧部杆固定连接。
7、可选的,所述顶部开口上设有多个横杆,多个所述横杆沿着混凝土在流道中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两个侧部杆捆绑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中部形成位于顶部开口上的中部段。
8、可选的,所述中部段朝上拱起形成多个拱起槽,多个所述拱起槽沿着中部段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相邻的所述拱起槽之间形成有尖端状的凸出块。
9、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上连接有沿着支撑杆上下移动且可固定在支撑杆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具有顶部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壁覆盖有弹性层;所述固定座上连接有摆动布置且呈弧条状的摆扣件,所述侧部杆的下部嵌入在凹槽中,且抵压弹性层压缩变形;
10、所述摆扣件由侧部杆的上方朝下抵压在侧部杆的上部,且包裹着侧部杆的上部;所述侧部杆的上部朝上延伸有凸柱,所述凸柱穿过顶侧部,所述凸柱插入在摆扣件中,将所述摆扣件与固定座相对固定,将所述侧部杆与支撑杆相对固定。
11、可选的,所述转弯段的中部为可改变弯曲角度的弯曲结构。
12、可选的,所述转弯段的两端分别朝外延伸有搭接段,所述转弯段上端的搭接段延伸至上部段中,固定搭接在上部段上,所述转弯段下端的搭接段延伸至下部段中,固定搭接在下部段上。
13、可选的,沿着所述外弯侧壁的长度方向,所述外弯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弹性块,所述弹性块的内部呈镂空布置,相邻的所述弹性块之间形成有弹性间隔;所述弹性块的后端具有朝向弹性间隔的后端壁,所述后端壁朝前凹陷布置,形成内凹区域;
14、所述内弯侧壁背离流道凹陷布置,形成外凸且内侧开口且缓冲混凝土转弯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呈扩口状布置,所述缓冲槽的外侧填充有充气的气囊块,所述气囊块的外侧与缓冲槽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块的内侧活动显露在缓冲槽中;所述混凝土在转弯段转弯流动的过程中,部分混凝土冲入缓冲槽中,所述气囊块压缩变形,受到所述气囊块反弹作用,所述缓冲槽中的混凝土弹出缓冲槽。
15、可选的,沿着混凝土在转弯段中的流动方向,所述底部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缓冲片,所述缓冲片包括多个斜片段,多个所述斜片段沿着转弯段的横向间隔布置,相邻的所述斜片段之间形成有片间隔,且相邻的所述斜片段的倾斜角度相异;
16、所述混凝土在转弯段转弯流动的过程中,所述混凝土受到多个斜片段的倾斜导向,呈波浪状转弯流动,多个所述斜片段上下往复弹性变形,缓冲导向混凝土的转弯流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通过槽体来形成一个便于由上至下运输混凝土的流道,利用重力将混凝土从高处输送到低处,无需额外的动力源和操作人员。同时,通过转弯段的设计,使其适配与多种复杂地形使用。并且,通过外弯侧壁上的弹性块,有效地反弹并加速了混凝土的转弯流动,从而减少了混凝土在转弯处的堆积和滞留,提高了整体输送效率。接着,弹性块上的导流面设计,使得混凝土在转弯时能够更平滑地流动,减少了混凝土在转弯过程中的溅出和散落,降低了材料损耗。同时,底部侧壁上的缓冲片设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混凝土的冲击力,进一步减少混凝土的飞溅及损耗。接着,溜槽可适用于不同坡度、不同转弯角度的斜坡输送场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斜坡自上而下延伸布置的槽体,所述槽体包围形成顶部开口且供混凝土自上而下流动的流道;沿着所述槽体在边坡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槽体依序包括上部段、呈单向弯曲布置的转弯段以及下部段,所述上部段及下部段分别呈直条状布置;所述上部段包围形成上部道,所述转弯段包围形成转弯道,所述下部段包围形成下部道,所述上部道、转弯道以及下部道依序连通形成所述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顶侧部,两个所述顶侧部分别位于顶部开口的两侧,所述顶侧部固定连接有侧部杆,所述侧部杆沿着流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侧部杆上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部与侧部杆固定连接,所述侧部杆的下部插设在边坡的土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侧部自上而下包裹在侧部杆的上部,所述侧部杆的顶部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顶侧部穿设有螺柱,所述螺柱穿入在螺纹孔中,将所述顶侧部与侧部杆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开口上设有多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段朝上拱起形成多个拱起槽,多个所述拱起槽沿着中部段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相邻的所述拱起槽之间形成有尖端状的凸出块。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连接有沿着支撑杆上下移动且可固定在支撑杆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具有顶部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壁覆盖有弹性层;所述固定座上连接有摆动布置且呈弧条状的摆扣件,所述侧部杆的下部嵌入在凹槽中,且抵压弹性层压缩变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弯段的中部为可改变弯曲角度的弯曲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弯段的两端分别朝外延伸有搭接段,所述转弯段上端的搭接段延伸至上部段中,固定搭接在上部段上,所述转弯段下端的搭接段延伸至下部段中,固定搭接在下部段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外弯侧壁的长度方向,所述外弯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弹性块,所述弹性块的内部呈镂空布置,相邻的所述弹性块之间形成有弹性间隔;所述弹性块的后端具有朝向弹性间隔的后端壁,所述后端壁朝前凹陷布置,形成内凹区域;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混凝土在转弯段中的流动方向,所述底部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缓冲片,所述缓冲片包括多个斜片段,多个所述斜片段沿着转弯段的横向间隔布置,相邻的所述斜片段之间形成有片间隔,且相邻的所述斜片段的倾斜角度相异;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斜坡自上而下延伸布置的槽体,所述槽体包围形成顶部开口且供混凝土自上而下流动的流道;沿着所述槽体在边坡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槽体依序包括上部段、呈单向弯曲布置的转弯段以及下部段,所述上部段及下部段分别呈直条状布置;所述上部段包围形成上部道,所述转弯段包围形成转弯道,所述下部段包围形成下部道,所述上部道、转弯道以及下部道依序连通形成所述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顶侧部,两个所述顶侧部分别位于顶部开口的两侧,所述顶侧部固定连接有侧部杆,所述侧部杆沿着流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侧部杆上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部与侧部杆固定连接,所述侧部杆的下部插设在边坡的土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侧部自上而下包裹在侧部杆的上部,所述侧部杆的顶部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顶侧部穿设有螺柱,所述螺柱穿入在螺纹孔中,将所述顶侧部与侧部杆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开口上设有多个横杆,多个所述横杆沿着混凝土在流道中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两个侧部杆捆绑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中部形成位于顶部开口上的中部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溜槽的转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段朝上拱起形成多个拱起槽,多个所述拱起槽沿着中部段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芳,黄培霖,吴仕高,赵崇基,王娟娟,高明显,顾问天,陈艺炜,杨俊斌,杨诗源,王金,强小俊,郭杰,白瀑,夏志雄,郭栋,张凯,祁孜威,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铁科院深圳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