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焦镜头。
技术介绍
1、随着安防和公共安全领域工作的普及,监控定焦镜头的需求日益上升,大光圈镜头由于拥有更高的通光量,拥有更高的画质,在保证镜头大光圈、低成本的同时,市场对其红外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现今市场上的监控大光圈定焦镜头仍有以下的不足:
3、1、现有的镜头透镜配置形式较难对系统像差做良好的补正,成像品质较差。
4、2、现有的镜头存在镜头总长过长、体积偏大的问题,使得镜头整体成本及重量过高。
5、3、现有的镜头相对孔径小,通光性能差,边缘相对照度低。
6、4、现有的镜头透镜在大光圈胡同时较难对系统色差做良好的补正,红外性能较差。
7、因此,综上所述,设计一种低成本、大光圈、焦距长、体积小、红外共焦的定焦镜头成为市场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定焦镜头,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的定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组成,所述第一透镜是光焦度为正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是光焦度为负的凹凹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是光焦度为正的凸凸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是光焦度为正的凸凸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是光焦度为正的凸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是光焦度为负的凹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f23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0.93≤f23/f≤-
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的芯厚d1和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0.06mm2≤(f1/f)*(d1*ttl)≤0.21mm2。
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1、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0.52≤(r21+r22)/f≤0.21。
5、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1、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2、所述第四透镜的芯厚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0≤(r41+r42)*d4/f≤33.7mm。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和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f234满足:11.25mm2≤|f2*f3*f4/f234|≤39.35mm2。
7、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和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032≤(f4+f5+f6)/(f4*f5*f6)≤-0.02。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和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3和有效焦距f3满足:0.74mm-1≤(v2-v3)/(f2+f3)≤1.48mm-1。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f234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1.00≤f234/f≤5.39。
10、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f456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0.53≤f456/f≤0.68。
11、进一步地,所述定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所述定焦镜头的后焦长度bfl满足:14.5mm≤enpd*f/bfl≤16.4mm。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0.53≤f5/f≤0.85。
13、进一步地,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0.53≤f6/f≤-0.37。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和芯厚d5、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和芯厚d6、所述第四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f456、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
15、0.048≤(f5+f6)*(d5+d6)/(f456*ttl)≤0.11。
16、进一步地,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1.43≤ttl/f≤1.86。
17、进一步地,所述定焦镜头的后焦长度bfl和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0.43≤bfl/ttl≤0.52。
18、本技术实施例的定焦镜头采用了六枚透镜,通过各透镜的光焦度和形状的搭配,以及合理的参数设置,可实现大光圈(光圈最大可达fno=1.6)、长焦距(f≥12.0mm),同时兼顾高低温(-40~80°)不虚焦以及结构简单、小型化、低成本、高解像并具备红外性能的日夜两用等有益效果至少之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由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是光焦度为正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L2)是光焦度为负的凹凹透镜,所述第三透镜(L3)是光焦度为正的凸凸透镜,所述第四透镜(L4)是光焦度为正的凸凸透镜,所述第五透镜(L5)是光焦度为正的凸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L6)是光焦度为负的凹凹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F1、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L1)的芯厚D1和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1、所述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1、所述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2、所述第四透镜(L4)的芯厚和所述定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L2)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L3)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F4和所述第二透镜(L2)、所述第三透镜(L3)、所述第四透镜(L4)的组合有效焦距F234满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五透镜(L5)的有效焦距F5和所述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F6满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2和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V3和有效焦距F3满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L2)、所述第三透镜(L3)、所述第四透镜(L4)的组合有效焦距F234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L4)、所述第五透镜(L5)、所述第六透镜(L6)的组合有效焦距F456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所述定焦镜头的后焦长度BFL满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L5)的有效焦距F5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F6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L5)的有效焦距F5和芯厚D5、所述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F6和芯厚D6、所述第四透镜(L4)至所述第六透镜(L6)的组合有效焦距F456、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镜头的后焦长度BFL和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由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是光焦度为正的凸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l2)是光焦度为负的凹凹透镜,所述第三透镜(l3)是光焦度为正的凸凸透镜,所述第四透镜(l4)是光焦度为正的凸凸透镜,所述第五透镜(l5)是光焦度为正的凸凸透镜,所述第六透镜(l6)是光焦度为负的凹凹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f1、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l1)的芯厚d1和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1、所述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1、所述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2、所述第四透镜(l4)的芯厚和所述定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l2)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l3)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f4和所述第二透镜(l2)、所述第三透镜(l3)、所述第四透镜(l4)的组合有效焦距f234满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五透镜(l5)的有效焦距f5和所述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伟朝,翟林燕,应永茂,黄妍鑫,
申请(专利权)人: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