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构件进给装置和设置有其的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98934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带构件进给装置和设置有其的图像形成设备。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可转动的带构件;用于张架带构件的张架装置;以及用于张架带构件且使带构件转向的转向装置,其中,转向装置包括:能随带构件的转动而转动的可转动部;设置在可转动部的相反的轴向端中的每个轴向端的摩擦部,用于与带构件可滑动地接触;用于支撑可转动部和摩擦部的支撑装置;和可转动地支撑支撑装置的转动轴,转向装置能够通过由带构件和摩擦部之间的滑动产生的力使转向装置转动来使带构件转向,其中,各摩擦部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沿轴向向外距可转动部的转动轴线变远地倾斜,并且带构件与倾斜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进给图像形成用带构件的带进给装置。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进给中间转印带、转印带、感光带等带的带单元和设置有这种带单元的例如复印机、印刷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设备。本专利技术适合不直接用于图像形成的带构件(例如记录材料用传输带、定影装置用定影带)。
技术介绍
近来,随着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操作的速度的提高,多个图像形成站被配置于环形带状的图像承载构件,以及多色图像形成处理被并行处理。例如,电子照相式的全色图像形成设备中的中间转印带是这种图像形成设备的典型例子。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顺次叠加地转印至中间转印带的带表面上,且彩色调色剂图像被全部一起转印到记录材料上。该中间转印带由包括驱动辊的多个张架构件(stretching member)张架,且能够转动。对于这种带构件,根据辊的直径精度或辊之间的对准精度等在行进时存在宽度方向的端部朝向一侧偏离(offset)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日本特开平9-169449号公报提出了一种由致动器控制的转向辊(steering roller,用于纠偏)控制。另外,日本特开2001-146335号公报提出了一种带偏离限制构件。 然而,日本特开平9-169449号公报需要复杂的控制算法,并且所用的传感器和致动器等电器部件导致高成本。日本特开2001-146335号公报不需要传感器和致动器,但是由于限制构件在进给期间总是从带构件接收偏离力,因此限制了图像形成设备的速度的增大。另外,对于限制构件的安装精度,检查和管理成本增大。 在这种状况下,日本特开2001-520611号公报提出了如下系统其中,转向辊通过摩擦力a1的平衡自动地执行带对准(自动对准);部件的数目小,结构简单并且成本低廉。 日本特开2001-520611号公报的装置设置有如图9所示的转向系统。转向辊97具有能随着带构件的转动从动的中央辊部90和不能从动的端构件91,并且转向辊97由能在箭头S的方向相对于设置在中央部的转向轴(steering shaft)93转动的支撑板92支撑。这里,支撑板92被张力施加装置95在箭头K的方向上施力,该张力施加装置95被压力解除凸轮96挤压,结果,转向辊的外表面将张力施加至未示出的带构件的内表面。 参考图10,将对带自动对准的原理进行说明。 如前面已经说明的,端构件91是不能从动的,因此,带进给时内侧总是从带构件的内表面接收摩擦阻力。 在图10的(a)中,在箭头V的方向被驱动的带构件50在端构件91上卷起,包角(wrapping angle)为θs。这里,对于宽度(在垂直于纸的方向上测量的),取单位宽度。对于对应于包角θ的无穷小的包角dθ的带长度,其上游侧为松侧,这里的张力为T,其下游侧为紧侧,且这里的张力为T+dT。这些张力指向切线方向。因此,在无穷小的带长度内,在端构件91的向心的方向上由带施加近似Tdθ。当端构件91的摩擦系数为μS时,摩擦力dF为 dF=μsTdθ…(1) 这里,张力T由未示出的驱动辊控制,且当驱动辊的摩擦系数为μr时, dT=μrTdθ…(2) 即, 当公式(2’)关于包角θS积分时,张力T为 T=T1e-μrθ…(3) 这里,T1是θ=0时的张力。 从公式(1)和(3), 如图10的(a)所示,在支撑台相对于转向轴的转动方向是箭头S的方向的情况下,卷起开始的位置(θ=0)是相对于转动方向偏差角度α倾斜的位置。因此,由公式(4)表示的力的向下S方向的分量为 另外,通过相对于包角θS对公式(5)进行积分, 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在带进给时的内侧由端构件91从带构件接收的向下箭头S的方向的力(每单位宽度)。 图10的(b)为图10的(a)的从箭头TV方向观察的俯视图。可以假定,如图10的(b)所示,当带构件50在箭头V的方向被进给时,带向左偏离。此时,带构件50在端构件上的骑跨宽度(riding width)之间的关系为,使骑跨宽度w只存在于图10的(b)所示的左手侧。更特别地,左端构件91在S的向下方向接收的力为FSw,而右端构件91在相同的方向接收力为0。摩擦力在端部的这个差值产生绕转向轴(左侧向下)的力矩FSwL。下文中,绕转向轴的力矩被称为转向力矩。 由上述原理产生的转向辊97的转向角的方向是带构件50减小偏离的方向,因此,实现自动对准。 在不使用致动器的带自动对准中,转向力是由端构件91产生的摩擦力。如日本特开2001-520611号公报公开的或者从基于公式(6)的原理也明显的是,转向力FS随着端构件91的摩擦系数μS的值的增大而增大。 大转向力FS,即大转向力矩FSwL意味着带偏离的校正效果高,但是它们使带构件50的张架方位产生大的变化。在带构件(典型地,中间转印带)涉及图像形成操作的情况下,这种张架方位的时间变化(随时间改变)使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套色不准。因此,对于涉及图像形成的带构件50,需要同时考虑带偏离和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套色不准的问题,因此,不能简单地增大摩擦系数μS。 参考图12和图13,将对带构件50的姿态变化和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套色不准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12是带构件的俯视图,其中,在带的运动期间,张架姿态是恒定的。在时刻t时,带构件50绕包括驱动辊604和转向辊97的辊被张架在由实线所指示的位置,根据辊之间的对准误差等存在一定的倾度(inclination)γ。 当带在箭头V的方向以恒定倾度γ的方式被进给时,在时刻t+dt,带构件50被移位至由虚线所示的位置。带边缘的位置在检测位置M1和M2被检测到。在时刻t在检测位置M1所检测到的点Pt和在时刻t+dt在检测位置M2检测到的点Pt+dt是同一质点。为此,它们之间的相对差理想地为零。 当带以恒定的倾斜姿态*γ被进给时,如图12所示,从点Pt到点Pt+dt的轨迹在x方向(副扫描方向)上走直线,因此,此为理想状况,且检测位置M1和M2之间在y方向(主扫描方向)上不发生位置偏离。 另一方面,图13是在张架姿态不稳定时进给带构件50的俯视图。带构件50在时刻t以由实线指示的位置以倾度γ的方式被张架。当带在箭头V方向以倾度γ变化的方式被进给时,在时刻t+dt带构件50被移动至由虚线示出的位置。与图12类似,在检测位置M1和M2测量带边缘的位置。当带以倾度γ变化的方式被进给时,从点Pt到点Pt+dt的轨迹相对于x方向(副扫描方向)倾斜。为此,检测位置M1和M2在y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出现位置偏离。假定检测位置M1和M2分别是第一色和第二色图像形成站,在两种颜色之间出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离(主扫描方向套色不准)。通过这种方式,在带构件50涉及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张架姿态的时间变化导致使主扫描方向套色不准,以及在姿态的变化量和主扫描方向套色不准的量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图16示出在端构件91是由具有较高摩擦系数μS(μS=大约1.0)的硅橡胶制成的情况下的带行为的变化。 图16的(a)示出在图12和图13所述的检测位置M1检测的带边缘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图16的(b)示出作为在图12和图13所述的检测位置M1和M2检测的带边缘位置之间的差的主扫描位置偏离与时间的关系。图16示出当干扰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可转动的带构件;用于张架所述带构件的张架装置;以及用于张架所述带构件且使所述带构件转向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能随所述带构件的转动而转动的可转动部;设置在所述可转动部的相反的轴向端中的每个轴向端的摩擦部,用于与所述带构件可滑动地接触;用于支撑所述可转动部和所述摩擦部的支撑装置;和可转动地支撑所述支撑装置的转动轴,所述转向装置能够通过由所述带构件和所述摩擦部之间的滑动产生的力使所述转向装置转动来使所述带构件转向,其中,各所述摩擦部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沿轴向向外距所述可转动部的转动轴线变远地倾斜,并且所述带构件与所述倾斜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2-22 2008-325793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可转动的带构件;用于张架所述带构件的张架装置;以及用于张架所述带构件且使所述带构件转向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能随所述带构件的转动而转动的可转动部;设置在所述可转动部的相反的轴向端中的每个轴向端的摩擦部,用于与所述带构件可滑动地接触;用于支撑所述可转动部和所述摩擦部的支撑装置;和可转动地支撑所述支撑装置的转动轴,所述转向装置能够通过由所述带构件和所述摩擦部之间的滑动产生的力使所述转向装置转动来使所述带构件转向,其中,各所述摩擦部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沿轴向向外距所述可转动部的转动轴线变远地倾斜,并且所述带构件与所述倾斜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的摩擦系数比所述可转动部的摩擦系数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摩擦部中的一个与所述带构件彼此接触之后,通过所述带构件接触所述摩擦部中的一个来使所述带构件转向。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本武士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