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二次电池因为其高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性能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在二次电池领域,负极材料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环节,负极材料中硅碳复合材料因为高容量的性能成为当下的研究重点,但是硅碳复合材料虽然能能提高二次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但是极易膨胀,导致电池发证爆炸、漏液等安全事故,安全性能较差。
2、针对这一缺点,为了进一步提高硅碳复合材料负极的性能,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新型电极结构和界面工程技术。其中,底涂层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它通过在集流体和活性材料之间引入一层功能性涂层,来改善电极的机械稳定性、导电性和界面兼容性。然而,传统的底涂层材料往往无法同时满足高导电性、优异的机械稳定性和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3、鉴于目前二次电池的负极片还存在的上述缺陷,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负极片,设置的底涂层不仅能够提供均匀的锂离子或钠离子扩散路径,减少硅颗粒的破裂,解决了硅碳复合材料负极在二次电池中的应用难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负极片,包括:
4、集流体;
5、底涂层,设置于集流体的至少一表面,包括导电材料、粘结剂和铁电材料;
6、活性物质层,设置于底涂层的外表面。<
7、优选的,所述铁电材料为钛酸钡、锆钛酸铅(pzt)、钽酸钡锶(bst)、钽酸锶铋(sbt)、钛酸铅(pbtio3)、钛酸钙(catio3)、钛酸钡钙(bct)和钛酸钡锆(bzt)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铁电材料为钛酸钡。
8、优选的,所述导电材料、粘结剂和铁电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30%~35%):(30%~35%):(30%~40%)。
9、优选的,所述导电材料为导电炭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的一种。
10、优选的,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0.3~1μm。
11、优选的,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95~98份负极活性物质、1~2.5份导电材料和1~2.5份粘结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硅碳复合材料。
12、优选的,所述集流体的厚度为4~12μm。
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一:将所述导电材料、粘结剂、铁电材料和水混合,进行湿磨,得到底涂浆料;
15、步骤二:将所述底涂浆料涂覆到集流体的至少一表面上,烘干,得到底涂层;
16、步骤三:对所述底涂层和所述集流体施加电场,诱导形成极化,得到内置电场;
17、步骤四:将负极活性材料、导电材料和粘结剂混合制成负极浆料,将所述负极浆料涂覆到所述底涂层的外表面,烘干,得到活性材料层;冷压、裁片得到负极片。
18、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内置电场的方向为集流体表面向底涂层外表面方向。
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上述的负极片。
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二次电池。
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负极片上设置底涂层,能够促进锂离子或钠离子在硅碳复合材料负极中的均匀扩散,减少硅颗粒的破裂;还有助于维持电极的完整性,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寿命,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实用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电材料为钛酸钡、锆钛酸铅、钽酸钡锶、钽酸锶铋、钛酸铅、钛酸钙、钛酸钡钙和钛酸钡锆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粘结剂和铁电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30%~35%):(30%~35%):(3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0.3~1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95~98份负极活性物质、1~2.5份导电材料和1~2.5份粘结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硅碳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的厚度为4~12μm。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内置电场的方向为集流体向底涂层外表面方向。
9.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电材料为钛酸钡、锆钛酸铅、钽酸钡锶、钽酸锶铋、钛酸铅、钛酸钙、钛酸钡钙和钛酸钡锆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粘结剂和铁电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30%~35%):(30%~35%):(3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0.3~1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层包括95~98份负极活性物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建凯,罗钰楠,宋可为,刘伟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维科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