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数据融合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数据融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982899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5 13:17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数据融合系统。该系统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密钥服务器、运算服务器和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其中,每个数据收集服务器生成数据掩码序列和扰动感知数据序列;密钥服务器对各个数据掩码进行混淆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混淆数据掩码序列;密钥服务器对至少两个扰动感知数据序列进行混淆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混淆感知数据序列,以及将至少两个混淆感知数据序列发送至运算服务器,以生成至少两个目标混淆感知数据序列;运算服务器构造数据融合混淆电路,以及将至少两个目标混淆感知数据序列、至少两个混淆数据掩码序列和初始感知目标真值序列输入混淆电路中;生成数据融合结果。该实施方式提高各个数据提供方的感知数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具体涉及数据融合系统


技术介绍

1、数据融合,对提高群智感知任务的感知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进行数据融合时,通常采用的方式为:各个数据提供方将群智感知任务对应的感知数据明文直接发送给数据融合服务器,数据融合服务器直接对所接收到的各个感知数据明文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并将数据融合结果进行存储或发送给群智感知任务的发起方。

2、然而,实践中,当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数据融合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3、第一,由于在数据融合的整个流程中,各个数据提供方发送的感知数据均以明文形式呈现,使得数据泄露风险较高,从而,导致各个数据提供方的感知数据安全性较低;

4、第二,由于各个数据提供方对执行群智感知任务的参与度不同,使得各自提交的感知数据的数量差异较大,容易造成数据分布的长尾效应,例如,一些可信度较高的数据提供方提交的数据量较少,从而,导致数据融合结果准确性较低;

5、在采用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技术问题二的过程中,往往又会伴随着如下技术问题三:如何选择数据提供方以提高感知数据的准确性。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三,常规的解决方案为:在选择数据提供方时,选择可信度权重高于预设可信度阈值的各个数据提供方执行群智感知任务。然而,上述常规解决方案依然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数据提供方提供的数据量与可信度权重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若设置较高的可信度阈值,则使得收集到的感知数据量较少,若设置较低的可信度阈值,则容易使得数据质量下降。

6、该
技术介绍
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公开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并因此,其可包含并不形成本国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2、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数据融合系统,来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3、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融合系统,上述数据融合系统包括密钥服务器、运算服务器和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其中,上述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中的每个数据收集服务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针对目标感知任务的、对应上述数据收集服务器的用户终端发送的感知数据序列,生成数据掩码序列和扰动感知数据序列,以及将上述数据掩码序列发送至上述密钥服务器、上述扰动感知数据序列发送至上述运算服务器;上述密钥服务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上述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掩码序列,以及响应于确定预设混淆电路连接信息不为空,对上述至少两个数据掩码序列中的各个数据掩码进行混淆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混淆数据掩码序列,以及将上述预设混淆电路连接信息和上述至少两个混淆数据掩码序列发送至上述运算服务器,其中,上述预设混淆电路连接信息与数据融合混淆电路相对应,上述数据融合混淆电路是根据预先构建的数据掩码移除函数、数据收集方权重更新函数和感知目标真值估计函数构造的;上述运算服务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上述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发送的至少两个扰动感知数据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上述预设混淆电路连接信息和上述至少两个混淆数据掩码序列,将上述至少两个扰动感知数据序列发送至上述密钥服务器;上述密钥服务器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上述至少两个扰动感知数据序列,对上述至少两个扰动感知数据序列进行混淆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混淆感知数据序列,以及将上述至少两个混淆感知数据序列发送至上述运算服务器,以生成至少两个目标混淆感知数据序列;上述运算服务器还被配置成基于上述预设混淆电路连接信息,构造数据融合混淆电路,以及将上述至少两个目标混淆感知数据序列、上述至少两个混淆数据掩码序列和预先生成的初始感知目标真值序列作为输入参数,输入上述数据融合混淆电路中以输出融合后感知目标真值序列;基于上述融合后感知目标真值序列,生成数据融合结果。

4、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数据融合系统,提高了各个数据提供方的感知数据的安全性。具体来说,造成各个数据提供方的感知数据安全性较低的原因在于:由于在数据融合的整个流程中,各个数据提供方的数据均以明文形式呈现,使得数据泄露风险较高,从而,容易导致各个数据提供方的感知数据安全性较低。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数据融合系统,包括密钥服务器、运算服务器和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其中,首先,上述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中的每个数据收集服务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针对目标感知任务的、对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感知数据序列,生成数据掩码序列和扰动感知数据序列,以及将上述数据掩码序列发送至上述密钥服务器、上述扰动感知数据序列发送至上述运算服务器。其中,上述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中的数据收集服务器与用户终端集中的用户终端相对应。由此,可以得到各个数据提供方的加密后的各个感知数据,以便后续在密文下进行数据融合,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其次,上述密钥服务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上述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发送的至少两个数据掩码序列,以及响应于确定预设混淆电路连接信息不为空,对上述至少两个数据掩码序列中的各个数据掩码进行混淆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混淆数据掩码序列,以及将上述预设混淆电路连接信息和上述至少两个混淆数据掩码序列发送至上述运算服务器。其中,上述预设混淆电路连接信息与数据融合混淆电路相对应,上述数据融合混淆电路是根据预先构建的数据掩码移除函数、数据收集方权重更新函数和感知目标真值估计函数构造的。由此,可以将用于数据融合的混淆电路的信息和用于加密感知数据的数据掩码安全传输给运算服务器。然后,上述运算服务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上述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发送的至少两个扰动感知数据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上述预设混淆电路连接信息和上述至少两个混淆数据掩码序列,将上述至少两个扰动感知数据序列发送至上述密钥服务器。上述密钥服务器还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上述至少两个扰动感知数据序列,对上述至少两个扰动感知数据序列进行混淆处理,得到至少两个混淆感知数据序列,以及将上述至少两个混淆感知数据序列发送至上述运算服务器,以生成至少两个目标混淆感知数据序列。由此,运算服务器可以从密钥服务器所提供的混淆后的所有扰动感知数据中选择与自身所拥有扰动感知数据相匹配的混淆感知数据,同时保证密钥服务器无法知晓运算服务器的选择结果。之后,上述运算服务器还被配置成基于上述预设混淆电路连接信息,构造数据融合混淆电路,以及将上述至少两个目标混淆感知数据序列、上述至少两个混淆数据掩码序列和预先生成的初始感知目标真值序列作为输入参数,输入上述数据融合混淆电路中以输出融合后感知目标真值序列。由此,可以实现对每个感知目标对应的密文状态下的感知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并得到数据融合后的真值。最后,基于上述融合后感知目标真值序列,生成数据融合结果。因此,所实现的数据融合系统通过数据收集服务器对相对应的数据提供方的感知数据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融合系统,所述数据融合系统包括密钥服务器、运算服务器和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融合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中的每个数据收集服务器进一步被配置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融合系统,其中,所述运算服务器进一步被配置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融合系统,其中,所述密钥服务器进一步被配置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融合系统,其中,所述运算服务器进一步被配置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融合系统,其中,所述运算服务器进一步被配置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融合系统,其中,所述密钥服务器进一步被配置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融合系统,其中,所述数据融合系统还包括数据请求客户端;以及所述运算服务器进一步被配置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融合系统,所述数据融合系统包括密钥服务器、运算服务器和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融合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数据收集服务器中的每个数据收集服务器进一步被配置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融合系统,其中,所述运算服务器进一步被配置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融合系统,其中,所述密钥服务器进一步被配置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志勇王振亚郑蕾戴俊峰余明阳徐焕余铮何远成宋艳张敏吴耿董晨曦胡梦兰刘忠佩侯岱龙霏孟浩华夏凡胡峻国房亮李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