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8122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5 13:16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本技术包括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且两主梁的相邻接触面处择一凹设或均凹设有配合凹槽;还包括两组彼此同轴设置且轴线垂直所述基准面的对接管,对接管的相邻端面预设有凹口和凸口,凹口构成用于避让相应主梁的避让槽,两组对接管的凸口分别位于所述基准面两侧并相向延伸,且各凸口的延伸对接面处以及各凹口与相应主梁的配合面处均焊接固定;所述对接管横截面外形呈正多边形,每个凹口独立布置于对接管的其中一个棱面处。本技术具备构造合理、简单实用、配件更少以及装配效率更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1、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对于项目装配式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组合结构因其装配式程度高、施工简单以及坚固耐用等优势,在现有建筑形式中比重逐渐增加;也因此,组合结构梁柱节点形式开始逐渐发展,并越来越多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常规的组合结构梁柱节点,参照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3152671b”的名称为“一种具有防落梁耗能装置的装配式rc框架节点”以及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0528950b”的名称为“一种装配式暗牛腿型梁柱节点连接装置”中所述,采用常规的螺栓组合等技术,将多组构件彼此螺纹拉紧或直接螺纹紧固即可;这类型的现有结构,显然存在着节点连接形式复杂和施工困难的问题,尤其是配件数目较多,且施工流程非常繁复。因此,怎样提升组合结构梁柱连接处施工效率成为先进急需解决的问题。

2、随着人们对于建筑审美要求的逐日增加,室内造型成为评定建筑是否符合审美要求的重要条件,致使室内使用外露式的组合结构梁柱节点的几率大大增加;此时,加工面较为流畅自然的传统榫卯技术开始逐渐融入相关设计中,这在后来逐渐出现有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1255072b”的名称为“碗扣式木梁柱组合节点及安装方法”及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2942573b”的名称为“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榫卯结构及施工方法”均有所表述。但,从上述公开技术中可看出,节点连接形式较为复杂和施工效率低下的现状仍然没有解决,配件数目仍然较多,螺栓等连接部件也有较多外露,尤其不适合外露式的室内造型场合所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其具备构造合理、简单实用、配件更少以及装配效率更高的优点,装配完毕后的整件的外观美观简洁,尤其适合外露式的室内造型场合所使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基准面上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且两主梁的相邻接触面处择一凹设或均凹设有配合凹槽,从而使得两主梁沿装配方向彼此榫卯插接并形成交叉结构;还包括两组彼此同轴设置且轴线垂直所述基准面的对接管,对接管的相邻端面预设有凹口和凸口,凹口构成用于避让相应主梁的避让槽,两组对接管的凸口分别位于所述基准面两侧并相向延伸,且各凸口的延伸对接面处以及各凹口与相应主梁的配合面处均焊接固定;

4、所述对接管横截面外形呈正多边形,每个凹口独立布置于对接管的其中一个棱面处。

5、优选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形成“十”字布局,以主梁的装配方向为相应主梁高度方向,凸口的高度为一半梁高,以使得各凸口的延伸对接面位于主梁中部处。

6、优选的,所述配合凹槽槽深为一半梁高,且两主梁上的配合凹槽槽深一致。

7、优选的,所述对接管为六棱管,对接管的其中两相对侧棱面的宽度等于第一主梁宽度,凸口沿对接管轴线并紧贴该相对侧棱面所在棱边向前延伸。

8、优选的,在各配合凹槽槽底处贯穿布置有贯通定位孔,各贯通定位孔轴线及对接管轴线均彼此同轴。

9、优选的,各主梁均为方钢管组合梁,各主梁上布置有可供混凝土填入的预留孔洞。

10、优选的,对接管构成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基体。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2、1)施工安装快捷便利。

13、本技术采用了“柱在梁高中间处断开”的独特榫卯连接形式,将两个方向的主梁通过配合凹槽实现首次榫卯插接后,再依靠预先断开的对接管管端的对合拼装效果,实现二次榫卯装配功能,再后直接焊接固定即可。整个装配流程无需螺栓等额外的连接部件,装配后的整件外表美观简洁且简单实用,施工效率也能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节约施工时间及施工成本的目的。

14、2)节点核心区域受力良好。

15、本技术依靠两个方向的主梁相交于节点核心区,主梁之间采用榫卯连接形式进行连接,配合凹槽的结合区域可充当柱中横隔板的功能,从而能够进一步优化节点核心区受力性能;此外,榫卯结构互相结合和互相支撑的特点使其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并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作用下可以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也能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16、此外,每个凸口始终独立占据对接管的其中一个棱面,即任意相邻两个凸口不会位于同一棱面上,且每个凹口也不会跨越相邻两个棱面;这样,对接管之制作时不仅加工更为方便,后期装配更效率化,同时,焊接固定后的整体结构刚度也更强,还可以与旁侧主梁配合形成三角式支撑连接构造,一举多得。

17、因此,本技术可在确保连接形式简单的同时,依旧具有优越的抗震及受力性能。

18、3)可装配效果更强。

19、本技术整个装配流程,一方面无额外螺栓等连接部件;另一方面,装配时完全采用榫卯装配工艺,并搭配简单的焊接流程,使得本技术中的节点核心区乃至相应柱、梁等均可在工厂预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从而实现批量生产,构件质量也能得到有效保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基准面上的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且两主梁的相邻接触面处择一凹设或均凹设有配合凹槽(10a),从而使得两主梁沿装配方向彼此榫卯插接并形成交叉结构;还包括两组彼此同轴设置且轴线垂直所述基准面的对接管(20),对接管(20)的相邻端面预设有凹口(21)和凸口(22),凹口(21)构成用于避让相应主梁的避让槽,两组对接管(20)的凸口(22)分别位于所述基准面两侧并相向延伸,且各凸口(22)的延伸对接面(23)处以及各凹口(21)与相应主梁的配合面处均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形成“十”字布局,以主梁的装配方向为相应主梁高度方向,凸口(22)的高度为一半梁高,以使得各凸口(22)的延伸对接面(23)位于主梁中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凹槽(10a)槽深为一半梁高,且两主梁上的配合凹槽(10a)槽深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20)为六棱管,对接管(20)的其中两相对侧棱面的宽度等于第一主梁(11)宽度,凸口(22)沿对接管(20)轴线并紧贴该相对侧棱面所在棱边向前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在各配合凹槽(10a)槽底处贯穿布置有贯通定位孔(10b),各贯通定位孔(10b)轴线及对接管(20)轴线均彼此同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各主梁均为方钢管组合梁,各主梁上布置有可供混凝土填入的预留孔洞(10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对接管(20)构成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基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基准面上的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且两主梁的相邻接触面处择一凹设或均凹设有配合凹槽(10a),从而使得两主梁沿装配方向彼此榫卯插接并形成交叉结构;还包括两组彼此同轴设置且轴线垂直所述基准面的对接管(20),对接管(20)的相邻端面预设有凹口(21)和凸口(22),凹口(21)构成用于避让相应主梁的避让槽,两组对接管(20)的凸口(22)分别位于所述基准面两侧并相向延伸,且各凸口(22)的延伸对接面(23)处以及各凹口(21)与相应主梁的配合面处均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形成“十”字布局,以主梁的装配方向为相应主梁高度方向,凸口(22)的高度为一半梁高,以使得各凸口(22)的延伸对接面(23)位于主梁中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方钢管组合梁的榫卯连接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齐敬王静峰肖亚明郑舒文丁迎喜郑皓诚孙奕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榫卯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