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梁体结构施工,特别涉及一种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梁体结构施工中,尤其针对桥梁结构或岸边的沉桩码头结构,会首先在多个支撑柱上方架设多个模板,形成模板组合,再在模板形成的浇筑空间中浇筑砼形成梁体混凝土整体结构,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凝固后再将模板拆卸,对于底模板结构而言,由于底模板安装在梁体结构下方,起到承载混凝土重力载荷的作用,会将底模板架设在支撑柱的支架上以形成稳定结构以承载浇筑的混凝土;而在现有的模板拆卸方法中,尤其针对架设在支撑柱的支架上的底模板结构,底模板被固定在混凝土梁体和支架之间,拆卸过程十分不便,通常只能采用破拆的方法通过切割底模板结构的方式强行拆除,但此方法无法将支架上方的部分底模板拆卸,同时破坏了底模板结构也造成了材料浪费,无法实现底模板的完整拆卸并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了施工成本,对底模板切割破坏的过程也延长了施工时间,造成施工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对底模板进行破拆的方式会造成材料浪费、效率低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
2、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所述现浇梁模板包括架设在支撑柱的支架上的底模板结构,所述支架沿周向布设在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方法包括对所述底模板结构施加向上的拉力以稳定所述底模板结构,将所述支撑柱上的支架拆卸,将所述底模板结构下放以脱离现浇梁实现拆卸。
3、相较于现有的采用切割破拆的方式进行
4、优选地,所述现浇梁模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模板结构上的侧模板;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对侧模板施加向上的拉力,使侧模板脱离现浇梁并被吊出实现拆卸。
5、侧模板通常为竖直安装在底模板上,混凝土浇筑后也可保持竖直放置的姿态,其上端通常可高于混凝土的上表面,因此可在侧模板的上端设置吊点,利用吊装设备通过吊点与侧模板连接,再对侧模板施加向上的拉力,必要时也可通过人工向侧模板施加远离混凝土的横向力,从而可促使侧模板与混凝土相脱离,结合吊装拉力,可将侧模板向上吊出混凝土梁体进而实现侧模板的拆卸。
6、优选地,所述现浇梁模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模板结构上的端模板结构,端模板结构包括端模板和榫头模板组件,榫头模板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侧模板的一侧,榫头模板组件包括上下对接的第一榫头模板和第二榫头模板,第一榫头模板位于第二榫头模板之上;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断开端模板与榫头模板组件的连接,使第一榫头模板在重力作用下脱模。
7、将端模板结构的榫头部分设计为可发生相对移动的上下两个榫头模板,当两个榫头模板同时安装在端模板上时,两个榫头模板可保持相对固定以形成榫头整体有利于浇筑作业,当浇筑完成后需要将模板拆卸时,可先松开端模板与榫头模板组件之间的连接,安装在上方的榫头模板(第一榫头模板)可利用其自身重力作用与安装在下方的榫头模板(第二榫头模板)发生相对移动,也就是使第一榫头模板向远离混凝土的方向移动,即可克服混凝土的吸附力和摩擦力并脱离混凝土进行拆卸,第一榫头模板脱模后,利用吊装设备对侧模板及第二榫头模板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即可实现模板结构的整体拆卸,拆卸过程简单易行,效率高,无需施加较大的额外拉力,也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
8、优选地,所述第一榫头模板和第二榫头模板的连接面为斜面,斜面接近所述端模板的一侧高于远离所述端模板的一侧;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榫头模板向所述第二榫头模板施加压力,推动所述第二榫头模板脱模。
9、将第一榫头模板和第二榫头模板之间的连接面设计为斜面,且使斜面接近所述端模板的一侧高于远离所述端模板的一侧,也就是斜面远离混凝土的一侧高于接近混凝土的一侧,可在第一榫头模板失去侧模板对其的约束后与第二榫头模板发生相对移动的同时推动第二榫头模板向远离混凝土的方向移动,进而有助于第二榫头模板的拆卸。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榫头模板和第二榫头模板的连接面为斜面,斜面接近所述端模板的一侧低于远离所述端模板的一侧;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端模板和所述第一榫头模板之间留出间隙,使所述第一榫头模板受重力作用沿所述斜面下滑并脱模。
11、将第一榫头模板和第二榫头模板之间的斜面设计为远离混凝土的一侧高于接近混凝土的一侧,可使第一榫头模板在利用自身重力向下移动的同时,利用斜面作用朝远离混凝土的方向移动,可进一步促进第一榫头模板脱离混凝土。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榫头模板和第二榫头模板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榫头模板与所述端模板之间的连接处不高于所述第一榫头模板的上端面;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端模板和所述第一榫头模板之间留出间隙,使第一榫头模板受重力作用绕所述铰链向下转动并脱离混凝土。
13、也可进一步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替代斜面配合连接的方式,使第一榫头模板和第二榫头模板之间形成转动连接,当第一榫头模失去侧模板对其的约束后,可利用其自身重力与第二榫头模板发生相对转动,也可实现第一榫头模板与混凝土分离的效果,第一榫头模板也可利用自身重力对第二榫头模板施压,以促进第二榫头模板与混凝土分离。
14、优选地,所述底模板结构包括若干第一底模板和第二底模板,若干第一底模板和第二底模板交错设置,第一底模板架设在所述支撑柱的支架上,第二底模板架设在第一底模板上。
15、若干第一底模板和第二底模板可交错设置并搭接形成格构梁结构,在浇筑后模板拆卸时,可同时吊住第二底模板及其对应的第一底模板,再拆卸支撑柱上的支架结构,使第一底模板和第二底模板失去支架的约束,可先下放第一底模板将第一底模板拆卸后,再下放第二底模板进行拆卸,也可同时下放第一底模板和第二底模板将二者共同拆卸。
16、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相互垂直设置。
17、将第一底模板与第二底模板相互垂直设置后可形成纵横交错的格构梁结构,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底模板可同时搭设在其前后两侧的4个第一底模板上,可最大程度地将载荷分担,从而可形成稳定的架设结构。
18、优选地,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拆卸与任意所述第一底模板对应的所述支撑柱的支架,再下放所拆卸的支架对应的第一底模板及其上方的第二底模板。
19、底模板结构的拆卸过程中,需先吊住所要拆卸的底模板(包括第一和第二底模板),再拆卸底模板对应的支撑柱的支架,使所要拆卸的底模板失去支架的约束,再吊住底模板缓慢下放,最终完成底模板的拆卸。
20、优选地,所述底模板结构的下方设有载具,所述载具用于承载下放的所述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所述现浇梁模板包括架设在支撑柱(1)的支架(2)上的底模板结构(3),所述支架(2)沿周向布设在所述支撑柱(1)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梁模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模板结构(3)上的侧模板(4);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对侧模板(4)施加向上的拉力,使侧模板(4)脱离现浇梁并被吊出实现拆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梁模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模板结构(3)上的端模板结构(5),端模板结构(5)包括端模板(51)和榫头模板组件(52),榫头模板组件(52)可拆卸地连接在侧模板(4)的一侧,榫头模板组件(52)包括上下对接的第一榫头模板(521)和第二榫头模板(522),第一榫头模板(521)位于第二榫头模板(522)之上;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断开端模板(51)与榫头模板组件(52)的连接,使第一榫头模板(521)在重力作用下脱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头模板(521)和第二榫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头模板(521)和第二榫头模板(522)的连接面为斜面(5211),斜面(5211)接近所述端模板(51)的一侧低于远离所述端模板(51)的一侧;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端模板(51)和所述第一榫头模板(521)之间留出间隙,使所述第一榫头模板(521)受重力作用沿所述斜面(5211)下滑并脱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头模板(521)和第二榫头模板(522)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榫头模板(521)与所述端模板(51)之间的连接处不高于所述第一榫头模板(521)的上端面;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端模板(51)和所述第一榫头模板(521)之间留出间隙,使第一榫头模板(521)受重力作用绕所述铰链向下转动并脱离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结构(3)包括若干第一底模板(31)和第二底模板(32),若干第一底模板(31)和第二底模板(32)交错设置,第一底模板(31)架设在所述支撑柱(1)的支架(2)上,第二底模板(32)架设在第一底模板(3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模板(31)与第二底模板(32)相互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拆卸与任意所述第一底模板(31)对应的所述支撑柱(1)的支架(2),再下放所拆卸的支架(2)对应的第一底模板(31)及其上方的第二底模板(3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结构(3)的下方设有载具,所述载具用于承载下放的所述底模板结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所述现浇梁模板包括架设在支撑柱(1)的支架(2)上的底模板结构(3),所述支架(2)沿周向布设在所述支撑柱(1)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梁模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模板结构(3)上的侧模板(4);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对侧模板(4)施加向上的拉力,使侧模板(4)脱离现浇梁并被吊出实现拆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梁模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模板结构(3)上的端模板结构(5),端模板结构(5)包括端模板(51)和榫头模板组件(52),榫头模板组件(52)可拆卸地连接在侧模板(4)的一侧,榫头模板组件(52)包括上下对接的第一榫头模板(521)和第二榫头模板(522),第一榫头模板(521)位于第二榫头模板(522)之上;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断开端模板(51)与榫头模板组件(52)的连接,使第一榫头模板(521)在重力作用下脱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头模板(521)和第二榫头模板(522)的连接面为斜面(5211),斜面(5211)接近所述端模板(51)的一侧高于远离所述端模板(51)的一侧;所述脱模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榫头模板(521)向所述第二榫头模板(522)施加压力进而推动所述第二榫头模板(522)脱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梁模板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头模板(521)和第二榫头模板(522)的连接面为斜面(5211),斜面(5211)接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振华,刘岩,宋燕君,马磊,佘希武,郑钦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