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94671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1 16:0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电池包括电池单体以及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换热部以及介质传输部,换热部设于电池单体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用于与电池单体换热,介质传输部设置于换热部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且凸出于电池单体。介质传输部连接于换热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介质传输部内具有缓冲腔使得介质传输部能沿第二方向收缩。介质传输部中设有缓冲腔,当电池受到外界冲击或碰撞时,介质传输部的部分结构能够向缓冲腔中收缩,降低了介质传输部发生破裂导致介质泄漏的风险,保持了换热稳定性,提高了电池单体运行的效率以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飞机、电动玩具轮船、电动工具和储能系统等等。

2、目前,如何提高电池单体的散热效率,提高电池运行稳定性是本领域研究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已经用电装置,能够提高换热组件结构稳定性,保持换热效果,以提高电池运行的效率以及稳定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单体以及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换热部以及介质传输部。换热部设于电池单体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用于为电池单体换热,介质传输部至于换热部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且凸出于电池单体,介质传输部连接于换热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介质传输部内具有缓冲腔使得介质传输部能沿第二方向收缩。

3、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换热组件中的换热部为电池单体换热,降低电池单体内部的热量聚集,提高电池单体运行的稳定性。换热组件中的介质传输部与换热部连接,为换热部进行能量交换。介质传输部中设有缓冲腔,当电池受到外界冲击或碰撞时,介质传输部能够向缓冲腔中收缩,降低了介质传输部发生破裂导致介质泄漏的风险,保持了换热稳定性,提高了电池单体运行的效率以及稳定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介质传输部的断裂伸长率m满足:60%≤m≤1600%。在上述的结构中,将介质传输部的断裂伸长率设置在一定的范围内,介质传输部能够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受到外界冲击时,能够回弹并恢复原有形状,提高热量传递的稳定性。

5、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缓冲腔的最大宽度l为:1cm≤l≤7cm。上述的结构,缓冲腔的宽度小于或等于7cm,限制了宽度空间,减少了介质传输部占用的空间。缓冲腔的宽度大于等于1cm,为介质传输部的收缩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降低介质传输部发生破裂的风险,提高换热稳定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防护组件,防护组件至少部分地围设于介质传输部的外侧介质传输部。上述的结构,通过设置防护组件对介质传输部形成防护,能够吸收外界对电池单体的至少部分的冲击或碰撞,提高了介质传输部的抗冲击性能。

7、在一些实施例中,介质传输部靠近换热部沿第三方向的一端设置,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相交。上述的结构,介质传输部将介质传输部设于偏离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能够降低侧面冲击对介质传输部造成的损坏,提高了介质传输部的结构稳定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介质传输部包括连接管以及集流管。连接管一端与换热部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集流管连通,其中,换热部的至少部分、连接管以及集流管的至少部分共同形成缓冲腔。

9、在上述的结构中,设置连接管与换热部连接对电池单体进行换热,同时换热部的至少部分、连接管以及集流管的至少部分共同围合形成缓冲腔,利用了连接管本身的柔韧性,集流管受到冲击后连接管发生一定的形变将集流管收缩至缓冲腔内,冲击消失后连接管能够恢复至之前的形状,提高了介质传输部抗冲击性能,保持了换热组件的换热效果。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连接管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换热部的至少部分、两个连接管以及集流管的至少部分共同围合形成缓冲腔。设置两个连接管提高了换热部与集流管之间的介质的传输速度,提高了换热效率。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的数量为多个,换热组件对应设置为多个,多个电池单体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相邻两个换热组件的集流管相互连通。上述的结构中,设置多个换热组件为多个电池单体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以及电池单体运行稳定性,并且相邻两个集流管互通,提高了换热介质的流通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多个电池单体的换热效率。

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管、热塑性聚烯烃管、聚烯烃弹性体管、热塑性硫化橡胶管,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管、硅胶管或者聚酰胺管中的任意一种,和/或集流管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管、热塑性聚烯烃管、聚烯烃弹性体管、热塑性硫化橡胶管,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管、硅胶管或者聚酰胺管中的任意一种。上述的管道,均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较高的弹性,能够提高换热组件换热过程的稳定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防护板的一侧连接于换热部和/或电池单体,防护板的另一侧沿着背离电池单体向上且向外延伸,以至少部分地包围介质传输部。在上述的结构中,防护板沿着背离电池单体向上且向外延伸,以至少部分地包围介质传输部,减少了防护板占用的空间,并且同时对介质传输部形成了防护,吸收一定的侧面撞击力,降低了外界冲击以及碰撞对介质传输部造成的直接伤害,提高了换热过程的稳定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组件包括第一壁、第二壁以及第三壁。第一壁连接于电池单体和/或介质传输部,第二壁沿第三方向与第一壁相对设置,第三壁连接于第一壁以及第二壁,第一壁、第二壁以及第三壁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介质传输部的容纳仓。在上述的结构中,设置第一壁、第二壁以及第三壁形成稳定的防护结构提高了介质传输部的结构稳定性。

15、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组件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设于容纳仓内,支撑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壁以及第二壁。介质传输部设于支撑部与电池单体之间。在上述的结构中,通过设置支撑部,在介质传输部的外侧形成缓冲空腔,可以吸收至少部分外界冲击,降低外界冲击对介质传输部的损害。

16、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组件还包括加强部,加强部设于支撑部以及第三壁之间。设置加强部,提高了缓冲空腔的结构强度以及抗冲击性能,进一步抵抗外界冲击,提高了换热组件的结构稳定性以及换热效率。

17、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18、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输部的断裂伸长率M满足:60%≤M≤16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缓冲腔的最大宽度L为:1cm≤L≤7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至少部分地围设于所述介质传输部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输部靠近所述换热部沿第三方向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输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连接管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换热部的至少部分、两个所述连接管以及所述集流管的至少部分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缓冲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换热组件对应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单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组件的所述集流管相互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管、热塑性聚烯烃管、聚烯烃弹性体管、热塑性硫化橡胶管,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管、硅胶管或者聚酰胺管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换热部和/或所述电池单体,所述防护板的另一侧沿着背离所述电池单体向上且向外延伸,以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介质传输部。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容纳仓内,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壁以及所述第二壁,所述介质传输部设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电池单体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三壁之间。

14.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用电装置提供电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输部的断裂伸长率m满足:60%≤m≤16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缓冲腔的最大宽度l为:1cm≤l≤7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至少部分地围设于所述介质传输部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输部靠近所述换热部沿第三方向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输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连接管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换热部的至少部分、两个所述连接管以及所述集流管的至少部分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缓冲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换热组件对应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单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相邻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林欣钱欧王世涵李耀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