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4204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同轴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入端与输出端可相对转动的转动同轴连接器;它包括一座体和转体,座体在轴心处形成有一空腔,座体内固定有接触片,接触片一端伸入空腔,另一端伸出座体并连入外部电路中;所述转体中心固定有一转轴,转轴外表面固定套设有触环,触环通过导线连入外部电路中;转体和座体通过转轴与空腔的配合而枢接,接触片与触环触接且电连通;接触片和触环分别连入不同的电路中,使两电路通过接触片与触环的接触而连通,当转体相对座体旋转时,接触片始终触抵触环,可多方位进行信号传输,且阻抗低,信号传输稳定。(*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同轴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输入端与输出端可相对转动的转动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组装电气系统时,通常需要连接两个或多个印刷电路板以从一个印刷电路板向另一个印刷电路板传送高频信号。同轴连接器通常用于在相关的电路板之间建立可靠的信号联系,特别是在传送高频信号时。这类连接器也被称为"板到板连接器"。目前应用于印刷电路板之间或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同轴连接器多为单向不可转动的连接器,而由于电路板组装和表面贴装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同轴连接器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信号转换方向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的同轴连接器由于其信号输出方向不可转动的缺陷,无法做到多方位可用性,影响了连接的灵活性,对外接电路的功能带来了严重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转动同轴连接器,该连接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可相对转动,可多方位进行信号传输,而且其阻抗低,信号传输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转动同轴连接器,包括相互接触并电连接的座体和转体,该座体在轴心处形成有一空腔,座体内固定有接触片,所述接触片一端伸入空腔,另一端伸出所述座体并连入外部电路中;所述第二接触端为一转体,该转体中心固定有一转轴,所述转轴外表面固定套设有触环,所述触环通过导线连入外部电路中;所述转体和座体通过转轴与空腔的配合而枢接,所述接触片与所述触环触接且电连通。其中,所述接触片为弯折成两脚不等长的"U"型,其一端伸出所述座体并连入外部电路中,另 一端与所述触环线接触或面接触。其中,所述触环呈圆环状。其中,所述座体内设置有至少两组接触片,每组接触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触环的数量与接触片的组数相匹配;每个触环与一组接触片触接;各触环依次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并相互绝缘。更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内设置有四组接触片,所述转轴上套依次套设有四个触环;每个触环分别与一组接触片接触。其中,所述座体内开设有插槽,所述接触片插设于插槽内。其中,所述座体底端凹设有一环状槽体,所述转体顶端设有一与所述槽体匹配的环状凸起。其中,所述座体顶端还罩设有一上罩板,所述罩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接触片一端伸出的卡槽。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所述的转动同轴连接器包括一座体和转体,该座体在轴心处形成有一空腔,座体内固定有接触片,所述接触片一端伸入空腔,另一端伸出所述座体并连入外部电路中;所述转体中心固定有一转轴,所述转轴外表面固定套设有触环,所述触环通过导线连入外部电路中;所述转体和座体通过转轴与空腔的配合而枢接,所述接触片与所述触环触接且电连通;接触片和触环分别连入不同的电路中,使两电路通过接触片与触环的接触而连通,当转体绕其转轴轴心相对座体旋转时,接触片始终触抵触环,所以可多方位进行信号传输,而且其阻抗低,信号传输稳定。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附图2是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附图3是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附图4是本技术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转动同轴连接器,包括相互接触并电连接的座体1和转体2,该座体1在轴心处形成有一空腔11,座体1内固定有接触片4,所述接触片4 一端伸入空腔11,另一端伸出所述座体1并连入外部电路中;所述第二接触端为一转体2,该转体2中心固定有一转轴3,所述转轴3外表面固定套设有触环5,所述触环5通过导线连入外部电路中;所述转体2和座体1通过转轴3与空腔11的配合而枢接,所述接触片4与所述触环5触接且电连通。见附图1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转轴3与空腔11的配合具体为所述转轴3的大小与座体1底部处的空腔11大小匹配,所述转轴3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空腔11内,从而使所述转体2和座体1枢接;在使用过程中,所述转体2可绕其转轴3轴心作360°的旋转,而在其旋转过程中,所述接触片4始终保持与触环5的触接,从而实现可旋转多方位地同轴信号传输。见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接触片4为弯折成两脚不等长的"U"型,其一脚片伸出所述座体l并连入外部电路中,另一脚片与所述触环5线接触或面接触;所述接触片4为弹性金属材料制成的薄片,弯折成"U"型后,接触片4在自身弹力作用下紧抵所述触环5的外表面。所述接触片4与触环5线接触或面接触均可,一般而言,线接触时接触摩擦力小,适用于转体2需频繁旋转或高速旋转的情况,这样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较小,且磨损相对较弱,但这种接触方式阻抗相对较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不如面接触;而面接触因为接触面积较大,信号传输更为稳定,但转体2旋转时,因为接触面大而使相互接触的摩擦力更大,频繁或高速转动时会造成摩擦温升较高,且接触片4和触环5的磨损较大,故而适用于所述转体2旋转不频繁的场合。见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触环5呈圆环状,这样保证了触环5与接触片4的接触面顺滑无突变,进一步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信号往往由多组线路共同传输,则所述连接器要求设置有多组接触点,所以为了信号顺利传输,所述座体l内设置有至少两组接触片4,每组接触片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触环5的数量与接触片4的组数相匹配;每个触环5与一组接触片4触接;各触环5依次套设在所述转轴3上并相互绝缘。见附图2或3所示,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座体1内设置有四组接触片4,所述转轴3上套依次套设有四个触环5;每个触环5分别与一组接触片4接触。具体地讲,是指从所述转轴3顶端至底端依次套接有四个相互绝缘的触环5,而所述的四组接触片4分别与不同的触环5接触,同一组的接触片4与同一个触环5接触;亦即是说,不同组的接触片4,其伸入空腔ll的脚片长短不相同,与转轴3顶端的触环5接触的一组接触片4,其伸入空腔11的脚片最长,而与转轴3底端的触环5接触的一组接触片4,其伸入空腔11的脚片最短,同时,同一组的接触片4,因为与同一个触环5接触,所以其脚片长度相同。见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座体1内开设有插槽12,所述接触片4插设于插槽12内。这主要是为了组装方便快捷,加工时,座体1注塑模制成型,可以在其内一次加工成型空腔11和插槽12,在组装时,只需将所述接触片4依次插入对应的插槽12中即可完成组装,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组装效率。本实施例所述座体1底端凹设有一环状槽体,所述转体2顶端设有一与所述槽体匹配的环状凸起21。这样,转体2在旋转过程中,除了受到空腔11的约束,也受到所述凸起21的约束,使得转体2的旋转过程更平稳,避免偏转等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见附图1或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座体1顶端还罩设有一上罩板6,所述上罩板6上开设有供所述接触片4 一端伸出的卡槽;为了组装接触片4时能顺利组装,所述座体1设置为开口空间,这样方便接触片4的插嵌组装,而组装完成后,需要把所述开口空间封闭起来,起到防尘防腐蚀的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转动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接触并电连接的座体(1)和转体;所述座体(1)在轴心处形成有一空腔(11),座体(1)内固定有接触片(4),所述接触片(4)一端伸入空腔(11),另一端伸出所述座体(1)并连入外部电路中;所述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转动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接触并电连接的座体(1)和转体; 所述座体(1)在轴心处形成有一空腔(11),座体(1)内固定有接触片(4),所述接触片(4)一端伸入空腔(11),另一端伸出所述座体(1)并连入外部电路中;  所述转体(2)中心固定有一转轴(3),所述转轴(3)外表面固定套设有触环(5),所述触环(5)通过导线连入外部电路中; 所述转体(2)和座体(1)通过转轴(3)与空腔(11)的配合而枢接,所述接触片(4)与所述触环(5)触接且电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