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安全带,尤其涉及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随动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安全带的使用可以降低交通事故中人员的伤害程度。汽车会急速停顿,安全带能确保人体固定在座椅上,不会因为惯性而向前冲,同时安全气囊起爆吸收剩余部分的冲击能量。安全气囊的起爆是瞬间发生的,驾乘人员根本来不及反应。有研究标明,起爆时会产生约180kg左右的冲击力,如果碰撞前没系安全带,安全气囊快速膨胀发出的巨大冲击力,将直接正面冲击前排驾乘人员的头部及胸部,造成严重伤害。安全带的作用就是在上述安全气囊起爆的过程中把人固定在座椅上,吸收部分冲击力,并将其施加到人体坚硬的胸部和骨盆位置,避免过早接触安全气囊。
2、安全带同样起到约束乘员运动的作用,当被碰撞汽车发生旋转时,能很好的固定乘员位置,减少位移伤害,不至于甩出车外;当被碰撞车辆发生翻滚时,车内乘员失去重心,安全带既能缓和乘员与车顶的撞击过程,又能约束乘员防止被抛出。
3、现如今,多家车企推出一体式座椅,即安全带的卷收器、下锚点等零部件从传统的安装方式,安装在车身上转变为安装在座椅上,便于座椅能在前移、旋转等情况下不影响乘员正常佩戴安全带。现有技术中,安全带下锚点结构固定于座椅滑轨上时,仅可随滑轨前后调节,高低不可调节。
4、目前针对固定于座椅滑轨上下锚点结构的安全带,配有座椅护罩,安全带需从座椅护罩开槽处伸出。随着座椅高度调节,座椅护罩随着座椅骨架一起向座椅后上方升高,而座椅下锚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随动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设计了一种能够跟随车辆座椅升降而升降的安全带组件,以解决下锚点一体式座椅在向下运动时,安全带离座椅护罩槽口过近,在碰撞时安全带与槽口前端摩擦可能发生断裂的问题,减少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失效对乘员伤害的可能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
4、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包括随动式下锚点升降机构,所述随动式下锚点升降机构包括铆钉、外摇臂和内摇臂,所述外摇臂的第一端与内摇臂的第一端通过铆钉固定,所述铆钉用于与锚点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外摇臂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安全带,所述内摇臂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座椅本体加强板。
5、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锚点端片,所述锚点端片与外摇臂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锚点端片上穿设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从座椅护罩的槽口中穿出。
6、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所述外摇臂和内摇臂分别设置于锚点支架的两侧,所述外摇臂的第二端与内摇臂的第二端之间的角度设置为20°-120°。
7、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所述锚点支架与座椅滑轨固定连接。
8、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所述锚点支架上预留有锚点安装孔,所述铆钉穿设于锚点安装孔内。
9、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摇臂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孔,所述内摇臂第二端的开孔与座椅本体加强板上的开孔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外摇臂的第二端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锚点端片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孔与限位块相适配。
10、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所述锚点端片在随动式下锚点升降机构的带动下转动的最大角度所对应的最大向后位移量,大于座椅护罩最大的向后位移量。
11、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
12、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所述座椅本体上设置有座椅护罩,所述座椅护罩上开设有槽口,所述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的安全带从槽口中穿出;所述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座椅滑轨,所述座椅滑轨设置于座椅本体下方,所述座椅滑轨与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的锚点支架相连接;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座椅本体加强板,所述座椅本体加强板与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的内摇臂相连接。
13、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
14、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或者,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座椅。
15、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的随动调节方法。
16、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的随动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当车辆座椅从最高位置向下调整时,座椅本体加强板向后下方运动;
18、座椅本体加强板带动内摇臂向后下方运动,内摇臂和外摇臂位置相对固定,进而内摇臂带动外摇臂、外摇臂带动锚点端片、以及锚点端片上的安全带向后上方运动;
19、安全带末端沿着座椅护罩开槽向后移动,使安全带末端远离向后下方运动的座椅护罩槽口前端。
20、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随动调节方法、座椅及车辆,在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中提供了一种随动式下锚点升降机构,包括铆钉、外摇臂和内摇臂,外摇臂的第一端与内摇臂的第一端通过铆钉固定,铆钉用于与锚点支架转动连接;外摇臂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安全带,内摇臂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座椅本体加强板。基于此原理,通过上述的随动式下锚点升降机构,使原本固定于座椅滑轨上的安全带下锚点结构(锚点端片结构)能随着座椅本体的升降而升降,且座椅本体降低时,安全带下锚点结构(锚点端片结构)能向后旋转运动,增大安全带到座椅护罩槽口最前端的距离,解决下锚点一体式座椅在向下运动时安全带离座椅护罩槽口过近、在碰撞时安全带与槽口前端摩擦可能发生断裂的问题,减少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失效对乘员的伤害的可能性。
22、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座椅式下锚点安全带的安全性,避免安全带在碰撞时与座椅护罩槽口干涉发生勒断,减少乘员在发生碰撞或失控翻滚时所受到的伤害,增加用户满意度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23、本专利技术随着座椅升降,可使锚点端片最大旋转80°,向后移动63mm,较座椅护罩向后的位移更远,有效避免座椅护罩前端槽口与安全带在座椅运动中干涉,并使安全带在座椅下调时与驾乘人员的腰部更加贴合,舒适性更好。
2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相对较低,可在原座椅支架上安装及改装,安装简便,可靠性强。
25、本专利技术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随动式下锚点升降机构,所述随动式下锚点升降机构包括铆钉、外摇臂和内摇臂,所述外摇臂的第一端与内摇臂的第一端通过铆钉固定,所述铆钉用于与锚点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外摇臂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安全带,所述内摇臂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座椅本体加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点端片,所述锚点端片与外摇臂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锚点端片上穿设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从座椅护罩的槽口中穿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摇臂和内摇臂分别设置于锚点支架的两侧,所述外摇臂的第二端与内摇臂的第二端之间的角度设置为20°-1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点支架与座椅滑轨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点支架上预留有锚点安装孔,所述铆钉穿设于锚点安装孔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摇臂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孔,所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点端片在随动式下锚点升降机构的带动下转动的最大角度所对应的最大向后位移量,大于座椅护罩最大的向后位移量。
8.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本体、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所述座椅本体上设置有座椅护罩,所述座椅护罩上开设有槽口,所述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的安全带从槽口中穿出;所述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座椅滑轨,所述座椅滑轨设置于座椅本体下方,所述座椅滑轨与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的锚点支架相连接;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座椅本体加强板,所述座椅本体加强板与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的内摇臂相连接。
9.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
10.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的随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随动式下锚点升降机构,所述随动式下锚点升降机构包括铆钉、外摇臂和内摇臂,所述外摇臂的第一端与内摇臂的第一端通过铆钉固定,所述铆钉用于与锚点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外摇臂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安全带,所述内摇臂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座椅本体加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点端片,所述锚点端片与外摇臂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锚点端片上穿设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从座椅护罩的槽口中穿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摇臂和内摇臂分别设置于锚点支架的两侧,所述外摇臂的第二端与内摇臂的第二端之间的角度设置为20°-1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点支架与座椅滑轨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点支架上预留有锚点安装孔,所述铆钉穿设于锚点安装孔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随动式安全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摇臂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英祥,张秀琴,黄全旺,王木飞,周陈,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