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9277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1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桩土应力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本方法通过对4个独立试验垫层底面和顶面土压力进行连续观测,揭示了加筋垫层底面、顶面土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垫层加筋与否、加筋垫层厚度、加筋材料夹铺位置对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和路堤填土中拱效应变化的影响,加筋垫层中加筋材料铺设层数相等的条件下,改变加筋材料的夹铺位置可提高桩‑网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增强上部路堤填土中的拱效应。通过对比,上部路堤填土中拱效应的影响有限,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分析方法在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影响方面研究较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桩土应力分析,尤其涉及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1、桩-网结构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下部土体得到竖向增强体-“桩”的加强从而形成桩土复合地基加固区,并在该区上部铺设水平向增强体-“网”,从而形成加筋土复合地基加固区使桩-网-土协同作用、共同承担荷载。桩-网结构加固技术有工后沉降小、变形易控制、稳定性高、施工方便等优点,其最大的优点是路堤竣工后无须放置较长时间。因此,适宜于工期短的情况。此外,对于深厚软土、湿陷性黄土地基,也较宜采用桩-网结构加固。桩-网加固工法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日本,主要用于对高等级道路所经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在控制路基残余变形方面较有优势。在中国起步较晚,属于比较新的一种工法。

2、桩-网复合地基是桩,筋带,土体三者协同作用承担荷载的一种地基处理形式,具有桩体,垫层,排水,加筋,防护等多种功能。桩-网复合地基与普通地基相比具有沉降变形小,工后沉降较易控制,且可减少用桩数量,降低工程造价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深厚软土地基处理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目前已应用于高速公路软基础处理,桥头跳车处理,铁路软基,油罐基础及工民建地基处理等。但是,桩-网复合地基的力学机理尤其是动力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分析方法在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影响方面研究较少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采用挂贴塑料薄膜法构建实验模型槽;

4、将七根实验模型桩布置于所述模型槽内装填桩间土;

5、在所述模型槽内布放垫层底面土压力盒并铺设碎石垫网及土工网;

6、在所述土工网上布设垫层顶面土压力盒并填筑路堤填料,得到实验模型;

7、使用所述实验模型进行无筋垫层、第一加筋垫层、第二加筋垫层、第三加筋垫层实验并分析,得到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数据。

8、其中,所述实验模型槽采用砖砌方式制成,其长度为:1440mm,宽度为:1440mm,高度为:1500mm。

9、其中,所述实验模型桩为c20预制素混凝土模型桩,其布置方式为正三角形布置。

10、其中,所述实验模型桩的直径为10cm。

11、其中,所述垫层底面土压力盒包括第一土压力盒和两个第二土压力盒,所述第一土压力盒布设在所述实验模型桩桩顶在同一平面上,用于测桩顶土压力;两个所述第二土压力盒布设在垫层底面桩间土表面的两个部位,用于测试桩间土表面土压力。

12、其中,所述垫层顶面土压力盒包括第三土压力盒和两个第四土压力盒,所述第三土压力盒位于实验模型桩的中心桩顶,用于测垫层顶面中心桩桩顶范围内的土压力;两个所述第四土压力盒位于垫层顶面桩间土范围内,用于测垫层顶面桩间土范围内的土压力。

13、其中,所述第一加筋垫层位于所述垫层顶面与所述垫层地面的间距为3cm,所述第二加筋垫层位于所述垫层顶面与所述垫层地面的间距为5cm,所述第三加筋垫层位于加筋位置距所述垫层底面1.5cm。

1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挂贴塑料薄膜法构建实验模型槽;将七根实验模型桩布置于所述模型槽内装填桩间土;在所述模型槽内布放垫层底面土压力盒并铺设碎石垫网及土工网;在所述土工网上布设垫层顶面土压力盒并填筑路堤填料,得到实验模型;使用所述实验模型进行无筋垫层、第一加筋垫层、第二加筋垫层、第三加筋垫层实验并分析,得到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数据。本方法通过对4个独立试验垫层底面和顶面土压力进行连续观测,揭示了加筋垫层底面、顶面土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垫层加筋与否、加筋垫层厚度、加筋材料夹铺位置对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和路堤填土中拱效应变化的影响,在加筋材料铺设层数相等的条件下,铺设在加筋材料下部的桩土应力比比中部略高;加筋垫层中加筋材料铺设层数相等的条件下,改变加筋材料的夹铺位置可提高桩-网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增强上部路堤填土中的拱效应。通过对比,上部路堤填土中拱效应的影响有限;无筋垫层上部路堤填土中的拱效应要大于加筋垫层上部路堤填土中的拱效应,改变加筋垫层中加筋材料的夹铺位置对路堤填土中拱效应的影响较增加加筋垫层厚度影响更大;与无筋垫层和改变加筋垫层中加筋材料夹铺位置相比,增加加筋垫层的厚度更有利于上部荷载向桩顶转移。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分析方法在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影响方面研究较少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土应力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筋垫层铺设位置对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小平虞爱平黄树新汪加梁柏大炼刘存鹏梁都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