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通信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92581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机通信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系统。该手机通信方法包括:手机客户端的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登录服务器,并分别获取由该服务器生成的第一、第二用户辨识码;该手机客户端将该第一客户识别模块对应的号码和该第一用户辨识码绑定,将该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对应的号码和该第二用户辨识码绑定,并将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的绑定关联数据发送到该服务器;该服务器分别存储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的绑定关联数据;根据该绑定关联数据,该手机客户端的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分别独立与该服务器进行通信。该手机客户端的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与该服务器通信时,彼此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机通信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双卡双待手机的通信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系统。
技术介绍
在手机通信系统中,往往利用手机的国际移动装备辨识码(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MEI)来作为系统通信的辨识码。在每个合格的手机上都有一组MEI 码,该MEI码是由15位数字组成的电子串号,并与每台手机一一对应,而且该码是全世 界唯一的。当手机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时,每个手机需要一个在服务器中唯一的辨识码来标 志,据此向手机用户提供服务、收费等。通常这个辨识码和手机SIM号码不一致,且不易保 存、管理和记忆。 双卡双待手机能让用户在同 一 部手机中插入两张客户识别模块 (Subscriberldentify Module, SM)卡,并且两张SM卡都能处于待机开通状态。然而,在 双卡双待手机上,往往只有一个MEI,由于每个手机的MEI是唯一的,当其中一个SM卡正 在进行通信时,另外一个SIM卡无法被辨识,从而起不到双待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卡双待手机起不到双待的作用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 可以起双待作用的手机通信方法。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该手机通信方法的手机通信系统。 —种手机通信方法,包括手机客户端的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登录服务器,并 分别获取由该服务器生成的第一、第二用户辨识码;该手机客户端将该第一客户识别模块 对应的号码和该第一用户辨识码绑定,将该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对应的号码和该第二用户辨 识码绑定,并将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的绑定关联数据发送到该服务器;该服务器分别 存储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的绑定关联数据;根据该绑定关联数据,该手机客户端的该 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分别独立与该服务器进行通信。 —种手机通信系统,包括一手机客户端和一服务器,该手机客户端包括一第一客 户识别模块和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该服务器分别存储该第一客户识别模块对应的号码和 该服务器发送的第一用户辨识码的绑定关联数据、该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对应的号码和该服 务器发送的第二用户辨识码的绑定关联数据,根据该绑定关联数据,该手机客户端的该第 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分别独立与该服务器进行通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手机通信系统的手机客户端的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 模块用于登录该服务器,分别获取由该服务器生成的第一、第二用户辨识码,并将该第一、 第二用户辨识码分别与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对应的号码绑定。该服务器用于存储该 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的绑定关联数据。根据该绑定关联数据,该手机客户端的该第一、 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分别独立与该服务器进行通信。因此,该手机通信系统能够真正实现双待功能,而且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与该服务器通信时,彼此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手机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手机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手机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该手机通信系统IO包括一第 一手机客户端11、一服务器13、一第二手机客户端15、一第三手机客户端17。该第一、第 二、第三手机客户端11、15、17通过该服务器13进行通信。该第一、第二、第三手机客户端 11、 15、 17与该服务器13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采用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或者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 Protocol,UDP)。该TCP/UDP通信协议采 用CMNET的GPRS接入方式。采用这两种协议的优点是该第一、第二、第三手机客户端11、 15、 17能自动将用户的联机状态上报至该服务器13,不需该服务器13进行查询,该第一、第 二、第三手机客户端11、15、17较为省电。该第一、第二、第三手机客户端11、15、17与该服务 器13之间的通信协议也可以采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 或者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Protocol, WAP)。该HTTP/WAP协议采用C丽AP 和CMNET的GPRS接入方式。采用这两种协议的优点是在手机网络上支持C丽AP和CMNET 两种GPRS接入方式。 该第一手机客户端11包括一第一 SIM卡101和一第二 SIM卡103,通过该第一、 第二SIM卡101、103,该第一手机客户端11可以实现如下通讯模式GSM/GPRS和GSM/GPRS 模式、GSM/GPRS和GSM/GPRS/EDGE模式、CDMA和CDMA模式、GSM/GPRS和CDMA模式、GSM/ GPRS和TD-SCDMA模式。该第一、第二 SIM卡101、 103用于登录该服务器13,分别获取由该 服务器13生成的第一、第二用户辨识码,并将该第一、第二用户辨识码分别与该第一、第二 SIM卡101、103对应的号码绑定。该用户辨识码长度不小于32位。该服务器13用于存储 该第一 SIM卡101对应的号码和该服务器13发送的第一用户辨识码的绑定关联数据、该第 二 SIM卡103对应的号码和该服务器13发送的第二用户辨识码的绑定关联数据。 请一并参阅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手机通信系统10的手机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手机 通信方法包括该第一手机客户端11的第一、第二 SIM卡101U03登录该服务器13,并分别 获取由该服务器13生成的第一、第二用户辨识码;该第一手机客户端11将该第一 SIM卡 101对应的号码和该第一用户辨识码绑定,将该第二SIM卡103对应的号码和该第二用户辨 识码绑定,并将该第一、第二 SIM卡101、 103的绑定关联数据发送到该服务器13 ;该服务器 13分别存储该第一、第二SIM卡101U03的绑定关联数据;根据该绑定关联数据,该第一手 机客户端11的该第一、第二SIM卡101、103分别独立与该服务器13进行通信。 该手机通信系统10的手机通信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01 :该第一手机客户端11的第一、第二SIM卡101、103分别登录该服务器 13。该服务器13判断当前该第一、第二SIM卡101、 103的登录状态,若当前该第一、第二SIM卡101、 103之前没有获取过用户辨识码,则该服务器13分配一个唯一的第一用户辨识码给 该第一 SIM卡IOI,分配一个唯一的第二用户辨识码给该第二 SIM卡102。该服务器13将 该第一、第二用户辨识码发送到该第一手机客户端11。若当前该第一、第二SIM卡101、103 已经获取过用户辨识码,则该第一、第二SM卡101、103使用已经获得的第一、第二用户辨 识码。 步骤202 :该第一、第二SM卡101、103分别接收该服务器13发出的该第一、第二 用户辨识码,并判断该第一、第二用户辨识码是否与该第一、第二SIM卡101、103对应的号 码绑定,若该第一、第二用户辨识码与该第一、第二SIM卡101、103对应的号码没有绑定,则 该第一手机客户端11将该第一 SIM卡101对应的号码和该第一用户辨识码绑定,将该第二 SIM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手机客户端的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登录服务器,并分别获取由该服务器生成的第一、第二用户辨识码;该手机客户端将该第一客户识别模块对应的号码和该第一用户辨识码绑定,将该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对应的号码和该第二用户辨识码绑定,并将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的绑定关联数据发送到该服务器;该服务器分别存储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的绑定关联数据;根据该绑定关联数据,该手机客户端的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分别独立与该服务器进行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手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手机客户端的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登录服务器,并分别获取由该服务器生成的第一、第二用户辨识码;该手机客户端将该第一客户识别模块对应的号码和该第一用户辨识码绑定,将该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对应的号码和该第二用户辨识码绑定,并将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的绑定关联数据发送到该服务器;该服务器分别存储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的绑定关联数据;根据该绑定关联数据,该手机客户端的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分别独立与该服务器进行通信。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手机客户端通过分别发送短消 息的方式将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对应的绑定关联数据发送到该服务器。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短消息的内容中分别包含该第 一、第二用户辨识码。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手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对应的 号码为电话号码或者用户ID或者昵称。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客户识别模块获取的 第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贤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茂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