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奥氏体类不锈钢及奥氏体类不锈钢的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奥氏体类不锈钢及奥氏体类不锈钢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9124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1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实现能够兼顾制造时的加工负荷的降低和最终产品的高强度化,且生产率高的奥氏体类不锈钢。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奥氏体类不锈钢,其包含以质量%计含有C:超过0.03%且0.15%以下、Si:0.1~2.0%、Mn:0.3~2.5%、P:0.04%以下、S:0.015%以下、Ni:3.0~6.0%、Cr:16.0~18.5%、Cu:1.5~4.0%及N:0.005~0.25%,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20体积%以上的奥氏体相、和个数密度为1.0×10<supgt;3</supgt;个·μm<supgt;‑3</supgt;以上的长径30nm以下的富Cu相,剩余部分由加工诱发马氏体相及不可避免的形成相构成,Md<subgt;30</subgt;的值为10.0~8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奥氏体类不锈钢及奥氏体类不锈钢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作为用于要求耐腐蚀性及强度的用途的奥氏体类不锈钢,已知以sus301为代表的亚稳定奥氏体类不锈钢。这样的奥氏体类不锈钢例如用作汽车中的发动机的气缸盖衬垫这样的弹簧制品或车载电池框架材料这样的结构构件的素材。

2、这样的不锈钢一般通过增大冷轧等的轧制率而高强度化,因此存在如下倾向:制造工序中的轧制等的加工负荷大。为了降低这样的负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方法:作为具有分散有由富cu相构成的析出物的马氏体相的弹簧材料的制造方法,对呈现出没有富cu相的析出的多相组织的弹簧用钢板实施时效处理。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959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2、富cu相的析出对不锈钢的高强度化是有效的。因此,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通过对弹簧用钢板实施时效处理而使富cu相析出,能够降低弹簧用钢板的制造工序中的加工负荷,同时实现为最终产品的弹簧材料的高强度化。然而,由于需要时效处理工序,所以弹簧材料的生产率存在问题。

3、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目的在于,实现兼顾制造时的加工负荷的降低和最终产品的高强度化,且生产率高的奥氏体类不锈钢。尽管为了加工负荷的降低c量低是优选的,但着眼于在最终产品中为了获得高强度而有效利用一定程度的c。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涉及的奥氏体类不锈钢以质量%计含有c:超过0.03%且0.15%以下、si:0.1%以上且2.0%以下、mn:0.3%以上且2.5%以下、p:0.04%以下、s:0.015%以下、ni:3.0%以上且低于6.0%、cr:16.0%以上且18.5%以下、cu:1.5%以上且4.0%以下及n:0.005%以上且0.25%以下,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且包含20体积%以上的奥氏体相、和个数密度为1.0×103个·μm-3以上的长径30nm以下的富cu相,剩余部分由加工诱发马氏体相及不可避免的形成相构成,下述(1)式所示的md30的值为10.0以上且80.0以下:

6、md30=551-462(c+n)-9.2si-8.1mn-29ni-10.6cu-13.7cr-18.5mo (1)

7、在上述(1)式的元素符号的部位代入上述奥氏体类不锈钢含有的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对于未添加的元素代入0。

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涉及的奥氏体类不锈钢的制造方法是以质量%计含有c:超过0.03%且0.15%以下、si:0.1%以上且2.0%以下、mn:0.3%以上且2.5%以下、p:0.04%以下、s:0.015%以下、ni:3.0%以上且低于6.0%、cr:16.0%以上且18.5%以下、cu:1.5%以上且4.0%以下及n:0.005%以上且0.25%以下,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下述(1)式所示的md30的值为10.0以上且80.0以下的奥氏体类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包括以750℃以上且980℃以下的温度进行最终退火的最终退火工序,当所述最终退火工序中的最高到达温度为850℃以上时,使在850℃以上加热的时间为30秒以内:

9、md30=551-462(c+n)-9.2si-8.1mn-29ni-10.6cu-13.7cr-18.5mo (1)

10、在上述(1)式的元素符号的部位代入上述奥氏体类不锈钢含有的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对于未添加的元素代入0。

11、专利技术效果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能够实现兼顾制造时的加工负荷的降低和最终产品的高强度化、且生产率高的奥氏体类不锈钢。

13、附图简介

14、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奥氏体类不锈钢的ebsd晶界图及tem拍摄图像的图。

15、图2是表示一实施例及比较例涉及的奥氏体类不锈钢的0.2%屈服强度(ys18%)与参考强度(hv60%)的关系的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奥氏体类不锈钢,其以质量%计含有C:超过0.03%且0.15%以下、Si:0.1%以上且2.0%以下、Mn:0.3%以上且2.5%以下、P:0.04%以下、S:0.015%以下、Ni:3.0%以上且低于6.0%、Cr:16.0%以上且18.5%以下、Cu:1.5%以上且4.0%以下及N:0.005%以上且0.25%以下,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氏体类不锈钢,其中,以质量%计还含有从Mo:1.0%以下、W:1.0%以下、V:0.5%以下、B:0.0001%以上且0.01%以下、Co:0.8%以下、Sn:0.1%以下、Ca:0.03%以下、Mg:0.03%以下、Ti:0.5%以下、Nb:0.5%以下、Al:0.3%以下、Sb:0.5%以下、Zr:0.5%以下、Ta:0.03%以下、Hf:0.03%以下及REM(稀土类金属):0.2%以下之中选择的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奥氏体类不锈钢,其中,平均结晶粒径为10.0μm以下。

4.奥氏体类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其是以质量%计含有C:超过0.03%且0.15%以下、Si:0.1%以上且2.0%以下、Mn:0.3%以上且2.5%以下、P:0.04%以下、S:0.015%以下、Ni:3.0%以上且低于6.0%、Cr:16.0%以上且18.5%以下、Cu:1.5%以上且4.0%以下及N:0.005%以上且0.25%以下,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下述(1)式所示的Md30的值为10.0以上且80.0以下的奥氏体类不锈钢的制造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奥氏体类不锈钢,其以质量%计含有c:超过0.03%且0.15%以下、si:0.1%以上且2.0%以下、mn:0.3%以上且2.5%以下、p:0.04%以下、s:0.015%以下、ni:3.0%以上且低于6.0%、cr:16.0%以上且18.5%以下、cu:1.5%以上且4.0%以下及n:0.005%以上且0.25%以下,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氏体类不锈钢,其中,以质量%计还含有从mo:1.0%以下、w:1.0%以下、v:0.5%以下、b:0.0001%以上且0.01%以下、co:0.8%以下、sn:0.1%以下、ca:0.03%以下、mg:0.03%以下、ti:0.5%以下、nb:0.5%以下、al:0.3%以下、sb: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沟口太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日铁不锈钢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