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网络安全,特别涉及一种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网络架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配电台区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的配电台区网络架构通常采用固定的、单一的安全防护措施,难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网络架构,以解决配电台区网络架构防御手段单一和架构扩展性差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首先公开了一种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网络架构,包括智能终端层(1)、网络通信层(2)、平台层(3)和应用层(4)和安全风险识别与防御模块(5);
4、所述智能终端层(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网络通信层(2)的输入端,所述网络通信层(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平台层(3)的输入端,所述平台层(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应用层(4)的输入端;
5、所述智能终端层(1)用于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配电台区的相关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通信层(2)传输至平台层(3);
6、所述平台层(3)用于接收来自智能终端层(1)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挖掘,结合数据挖掘结果和安全风险识别结果制定拟态防御策略,为决策提供支持;
7、所述应用层(4)根据平台层(3)提供的数据监控光伏系统的运行状态,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基于所述风险分析调整和优化逆变器
8、所述安全风险识别与防御模块(5)获取所述智能终端层(1)、网络通信层(2)、平台层(3)和应用层(4)中每一层的数据,对每一层进行安全风险识别和分析,包括智能终端的安全风险、网络通信的安全风险以及系统架构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现安全风险,则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实现配电台区协同控制互动的安全稳定运行。
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10、所述智能终端层(1)采集到的数据包括智能终端的类型、数量、生产厂家以及操作系统的种类、特性信息。
11、所述安全风险识别与防御模块(5)包括配电台区协同控制互动特征分析模块(6),所述配电台区协同控制互动特征分析模块(6)包括智能终端及操作系统类型分析模块(601)、多样化通信方式分析模块(602)以及系统架构分析模块(603),其中,
12、所述智能终端及操作系统类型分析模块(601)用于采集和整理配电台区协同控制场景中各类智能终端及操作系统的使用情况,分析各类终端的操作系统类型及其特性,用于后续的安全风险分析,分析各类终端的操作系统类型及其特性时,分析每种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漏洞历史、补丁更新情况、权限管理机制,通过对比不同操作系统的安全记录,识别潜在的脆弱点和攻击面,评估其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同时,结合终端的硬件配置、网络环境和使用场景,综合分析其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
13、所述多样化通信方式分析模块(602)用于采集和整理配电台区的通信方式,包括远程通信和本地通信,分析各种通信方式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首先识别不同通信方式的特性和潜在弱点,对于远程通信,确定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强度、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以及是否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对于本地通信,则确定通信协议的安全性、设备间的认证机制以及物理层面的安全;
14、所述系统架构分析模块(603)用于采集和整理配电台区协同互动场景下的系统架构和主站侧的平台情况,分析系统架构的组成和功能,用于安全风险分析。
15、所述系统架构分析模块(603)进一步用于:
16、对智能终端层(1)、网络通信层(2)、平台层(3)和应用层(4)的组成和功能进行分析,获取各层之间的交互方式和数据流向,同时对主站侧的平台情况进行采集,获取平台的数据处理、存储和共享机制,系统架构分析模块(603)在采集和整理配电台区协同互动场景下的系统架构和主站侧平台情况后,解析系统架构的组成和功能以确定潜在的安全风险,基于系统架构的分层设计、组件间的交互机制、数据传输路径以及关键的安全控制点的分析,识别出系统架构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单点故障、权限管理不当问题,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分析这些安全风险可能对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造成的潜在影响。
17、所述安全风险识别与防御模块(5)包括配电台区协同互动安全风险分析模块(7),所述配电台区协同互动安全风险分析模块(7)包括智能终端安全风险分析模块(701)、网络侧安全风险分析模块(702)以及系统架构安全风险分析模块(703),其中:
18、所述智能终端安全风险分析模块(701)用于对智能终端层(1)进行脆弱性分析,识别安全风险,首先评估智能终端的硬件和软件配置,识别出潜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包括检查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固件版本、应用程序、网络协议以及物理安全,通过分析这些组件的安全记录和已知漏洞,识别出智能终端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包括远程攻击、恶意软件感染、数据泄露;基于脆弱性的识别,进一步评估这些风险对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的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严重程度,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御策略和安全措施,包括加强终端设备的访问控制、更新安全补丁、实施数据加密;
19、所述网络侧安全风险分析模块(702)用于分析配电台区网络侧的通信机制,识别通信安全隐患,结合通信方式的应用,进行脆弱性分析,首先基于网络架构、通信协议、数据加密措施,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通信机制,识别出潜在的通信安全隐患,通信协议中的安全漏洞、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不足、未授权的访问尝试;结合不同通信方式的应用特点,评估每种通信方式的传输效率、覆盖范围、抗干扰能力,识别出特定通信方式下可能存在的脆弱点;
20、所述系统架构安全风险分析模块(703)用于分析配电台区系统架构的脆弱性,识别由于云平台之间对接的方式引入的新安全风险,分析其对系统安全的影响,针对云平台之间对接的方式所引入的新安全风险,评估云平台对接的协议、接口和数据传输机制的安全性,识别技术差异、版本不兼容或配置错误检查这些对接方式是否遵循最佳的安全实践,包括是否使用安全的认证和授权机制、是否加密传输的数据、是否限制访问权限;分析云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和存储方式,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根据云平台间的协作模式和依赖关系,评估一个云平台的安全问题对其他平台的连锁反应。
21、所述安全风险识别与防御模块(5)安全风险应对策略与防御架构模块(8),包括所述安全风险应对策略与防御架构模块(8)包括应对策略制定模块(801)和防御架构设计模块(802),其中:
22、所述应对策略制定模块(801)用于根据安全风险分析结果,生成相应的应对策略;
23、基于拟态防御理论模型,优化所述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架构。
24、所述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智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层(1)、网络通信层(2)、平台层(3)和应用层(4)和安全风险识别与防御模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层(1)包括台区智能融合终端、I型集中器、II型集中器、智能电能表、智能断路器、采集器设备,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负责整合和协调各设备,I型和II型集中器负责数据的集中管理和传输,智能电能表用于精确计量电能使用情况,智能断路器用于智能控制电路的通断以保障安全,而采集器设备则负责实时采集各种数据,所述智能终端层(1)采集的数据包括智能终端的类型、数量、生产厂家以及操作系统的种类、特性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风险识别与防御模块(5)包括配电台区协同控制互动特征分析模块(6),所述配电台区协同控制互动特征分析模块(6)包括智能终端及操作系统类型分析模块(601)、多样化通信方式分析模块(602)以及系统架构分析模块(603),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风险识别与防御模块(5)包括配电台区协同互动安全风险分析模块(7),所述配电台区协同互动安全风险分析模块(7)包括智能终端安全风险分析模块(701)、网络侧安全风险分析模块(702)以及系统架构安全风险分析模块(703),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风险识别与防御模块(5)包括安全风险应对策略与防御架构模块(8),所述安全风险应对策略与防御架构模块(8)包括应对策略制定模块(801)和防御架构设计模块(802),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智能终端的防护能力、优化通信协议或提升数据加密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通信采用4G/5G或光纤,所述本地通信采用高速电力线载波HPLC/高速双模、微功率无线或RS-48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层(1)、网络通信层(2)、平台层(3)和应用层(4)和安全风险识别与防御模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层(1)包括台区智能融合终端、i型集中器、ii型集中器、智能电能表、智能断路器、采集器设备,所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负责整合和协调各设备,i型和ii型集中器负责数据的集中管理和传输,智能电能表用于精确计量电能使用情况,智能断路器用于智能控制电路的通断以保障安全,而采集器设备则负责实时采集各种数据,所述智能终端层(1)采集的数据包括智能终端的类型、数量、生产厂家以及操作系统的种类、特性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台区协同控制拟态防御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风险识别与防御模块(5)包括配电台区协同控制互动特征分析模块(6),所述配电台区协同控制互动特征分析模块(6)包括智能终端及操作系统类型分析模块(601)、多样化通信方式分析模块(602)以及系统架构分析模块(603),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台区协同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铮,吕卓,杨文,陈岑,常昊,李鸣岩,蔡军飞,李暖暖,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