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89142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确定待选交通方式,并确定交通韧性评价的基础数据指标;根据每种基础数据指标在冲击前后的指标值,确定并计算每种交通方式应对冲击的韧性指标;将每种交通方式对应的韧性指标与预设韧性评价结果指标范围进行对比,确定对应交通方式的韧性评估结果。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定义相关韧性指标的定量度量方法,构建解释理论,从而科学、完善地建设韧性交通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管理,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以及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系统。


技术介绍

1、气候变化、全球重大传染病疫情等重大灾害给交通运输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建设具有高度韧性的交通运输系统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后疫情时期构建未来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的高度共识。

2、但韧性交通系统建设中还存在的一些重要技术问题尚未解决,掣肘了韧性交通系统的建设发展。

3、首先,缺乏对韧性交通运输系统的全面、准确定义。国内外交通领域对韧性交通运输系统的韧性尚无统一定义,构建韧性交通运输系统的理论体系尚待建立,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韧性交通系统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4、其次,缺乏针对交通运输系统全局性冲击韧性的理论研究。当前的交通基础设施韧性研究主要是针对气候变化、地震等危害现象的。从单次冲击范围看,这类危害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影响仍然是局部性的,而全球重大传染病这类危害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全局性的,应对这类危害的韧性也应当是系统性的。这类研究缺乏导致韧性交通系统建设中对交通系统的韧性需求存在较大缺陷,其对韧性交通系统建设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及系统,通过正确认识交通系统需要应对的外部冲击,分清冲击的影响范围是局部性的,还是全局性的,乃至是全球性的,确定用于表述针对相关影响的韧性的特征指标,定义相关韧性指标的定量度量方法,构建解释理论,从而科学、完善建设韧性交通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包括:

3、确定待选交通方式,并确定交通韧性评价的基础数据指标;

4、根据每种基础数据指标在冲击前后的指标值,确定并计算每种交通方式应对冲击的韧性指标;

5、将每种交通方式对应的韧性指标与预设韧性评价结果指标范围进行对比,确定对应交通方式的韧性评估结果。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交通方式包括私人小汽车交通方式、公共电汽车交通方式、轨道交通方式、出租车交通方式、网约自行车交通方式和电动自行车交通方式。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基础数据指标包括交通出行总量、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和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频次和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频次变化率、各交通方式的运量和各交通方式的运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保有量和交通工具保有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产量和交通工具产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销量和交通工具销量变化率。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计算每种交通方式应对冲击的韧性指标的公式为:

9、

10、其中,ri为交通方式i应对某冲击的韧性指标,v0为某指标在受到该冲击前的取值,v1是某交通方式在受到冲击后的实际观测值。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韧性评估结果包括韧性差、韧性好和反超韧性,0<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韧性差,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韧性好,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反超韧性。

1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系统,应用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公开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包括:

13、指标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选交通方式,并确定交通韧性评价的基础数据指标;

14、指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种基础数据指标在冲击前后的指标值,确定并计算每种交通方式应对冲击的韧性指标;

15、结果评估模块,用于将每种交通方式对应的韧性指标与预设韧性评价结果指标范围进行对比,确定对应交通方式的韧性评估结果。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交通方式包括私人小汽车交通方式、公共电汽车交通方式、轨道交通方式、出租车交通方式、网约自行车交通方式和电动自行车交通方式。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基础数据指标包括交通出行总量、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和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频次和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频次变化率、各交通方式的运量和各交通方式的运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保有量和交通工具保有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产量和交通工具产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销量和交通工具销量变化率。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计算每种交通方式应对冲击的韧性指标的公式为:

19、

20、其中,ri为交通方式i应对某冲击的韧性指标,v0为某指标在受到该冲击前的取值,v1是某交通方式在受到冲击后的实际观测值。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韧性评估结果包括韧性差、韧性好和反超韧性,0<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韧性差,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韧性好,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反超韧性。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正确认识交通系统需要应对的外部冲击,分清冲击的影响范围是局部性的,还是全局性的,乃至是全球性的,确定用于表述针对相关影响的韧性的特征指标,定义相关韧性指标的定量度量方法,构建解释理论,从而科学、完善建设韧性交通系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方式包括私人小汽车交通方式、公共电汽车交通方式、轨道交通方式、出租车交通方式、网约自行车交通方式和电动自行车交通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数据指标包括交通出行总量、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和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频次和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频次变化率、各交通方式的运量和各交通方式的运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保有量和交通工具保有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产量和交通工具产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销量和交通工具销量变化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每种交通方式应对冲击的韧性指标的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韧性评估结果包括韧性差、韧性好和反超韧性,0<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韧性差,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韧性好,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反超韧性。

6.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方式包括私人小汽车交通方式、公共电汽车交通方式、轨道交通方式、出租车交通方式、网约自行车交通方式和电动自行车交通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数据指标包括交通出行总量、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和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频次和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频次变化率、各交通方式的运量和各交通方式的运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保有量和交通工具保有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产量和交通工具产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销量和交通工具销量变化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每种交通方式应对冲击的韧性指标的公式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韧性评估结果包括韧性差、韧性好和反超韧性,0<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韧性差,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韧性好,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反超韧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方式包括私人小汽车交通方式、公共电汽车交通方式、轨道交通方式、出租车交通方式、网约自行车交通方式和电动自行车交通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数据指标包括交通出行总量、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和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频次和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频次变化率、各交通方式的运量和各交通方式的运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保有量和交通工具保有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产量和交通工具产量变化率、各交通方式对应交通工具的销量和交通工具销量变化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每种交通方式应对冲击的韧性指标的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式韧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韧性评估结果包括韧性差、韧性好和反超韧性,0<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韧性差,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韧性好,ri>1时韧性评估结果为反超韧性。

6.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婉君李恒煜孔涛牛树云黄烨然朱杰锐尹升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