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港口工程施工,特别涉及一种码头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为了在沿海或沿江建造能靠泊大型船舶的码头,一般在离岸边一定距离的拟建码头区域建造高桩梁板式码头。其中,现有高桩梁板式码头的施工方法通常为:先将多根工程桩沉桩到江底或海底,然后在工程桩上端现浇桩帽,并在桩帽之间预制构成网格状的纵横交错连接的多列纵梁和多行横梁,最后在纵梁和横梁之间铺设预制面板。然而,在现有高桩梁板式码头的施工方法中,用于构建码头的构件(如预制横梁、预制纵梁、预制轨道梁、预制面板、钢筋、混凝土等)及施工用模板、机具等通过大型浮吊进行起重吊装作业,施工作业人员通过水上交通工具到达作业点并涉水作业,而受潮汐水位和风浪影响较大,导致构件的起重吊装作业精度差,不稳定,效率低,另一方面涉水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难以保证,且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码头施工方法,其在构建码头预制构件安装及其他施工码头现浇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受潮汐水位和风浪影响,将施工环境从水上施工变为陆上施工,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安全性,降低了施工成本。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码头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在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两相对外侧设置临时支撑结构;
4、s2、在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上安装临时轨道,所述临时轨道沿着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长度方向延伸;
5、s3、在所述临时轨道上安装至少一台
6、s4、所述门式起重机用于码头结构施工的起重吊装作业;
7、s5、在两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之间搭设人行栈桥,所述人行栈桥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临时支撑结构连接,所述人行栈桥分节整体通过所述门式起重机吊运安装和拆除;
8、s6、沿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上的各行工程桩上夹设有抱箍,所述抱箍上沿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长度方向两侧连接有支撑型钢,沿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上的各行支撑型钢上均可利用所述门式起重机整体拆卸或搭设所述人行栈桥。
9、s7、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内设置有多根工程桩,所述工程桩上端的桩帽采用现浇的方式施工,所述门式起重机配合所述人行栈桥施工所述桩帽。
10、进一步地,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两外侧设有位于所述拟建码头区域外的临时支撑结构;两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分别由所述拟建码头区域外两外侧的多根临时支撑桩支撑。
11、进一步地,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一侧设有位于所述拟建码头区域外的多根临时支撑桩,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利用拟建码头区域内的多根工程桩作为支撑,两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分别由多根所述临时支撑桩和多根所述工程桩支撑。
12、进一步地,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支撑结构分别利用拟建码头区域内的多根工程桩作为支撑,两所述临时支撑结构由两组多根所述工程桩支撑。
13、进一步地,码头预制构件直接采用可沿码头长度方向行驶的所述门式起重机进行起重吊装作业。
14、进一步地,所述临时支撑结构的上表面设置有多根分配梁,多根分配梁沿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根分配梁的上表面设置有工字钢,所述工字钢沿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临时轨道固定于所述工字钢的上表面。
15、进一步地,所述临时支撑桩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还安装有多根临时辅助桩;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一侧,多根临时辅助桩与多根临时支撑桩一一对应,所述临时辅助桩与所述临时支撑桩之间连接有沿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支撑底梁,所述支撑底梁与所述分配梁之间设有斜支撑梁,所述斜支撑梁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支撑底梁和所述分配梁连接。
16、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内搭设临时支撑台,用于辅助起重吊装所述门式起重机。
17、进一步地,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一侧的多根支撑底梁上架设有第一人行通道,第一人行通道与人行栈桥连通,所述第一人行沿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长度方向延伸。
18、进一步地,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多根支撑底梁上架设有第二人行通道,所述第二人行通道沿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人行通道与第一人行通道连通。
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码头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长度方向两侧构建沿拟建码头区域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临时轨道,在临时轨道上安装一台或多台门式起重机进行码头施工相关起重吊装作业,临时轨道由临时支撑桩和/或工程桩支撑,如此门式起重机可沿着拟建码头结构长度方向行走,在施工码头的过程中,通过门式起重机起重吊装施工所需的预制构件、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施工机具等,避免使用传统多台大型浮吊进行起重吊装作业,避免受潮汐水位和风浪的影响,提高构件的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性能;另外,通过门式起重机配合人行栈桥施工工程桩上端的桩帽,大大缩短桩帽的施工周期,且通过在工程桩上夹设有抱箍,在抱箍上沿拟建码头区域的长度方向两侧连接支撑型钢,通过支撑型钢不仅便于门式起重机拆卸或搭设人行栈桥,还起到支撑人行栈桥的作用,使人行栈桥的稳定性好,不受潮汐水位和风浪的影响。
21、综上,本专利技术的码头施工方法在实施时,可避免受潮汐水位和风浪的影响,提高构件的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性能,且起重吊装作业稳定、效率高,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大幅度减少大型浮吊船机费用,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将施工环境从水上施工变为陆上施工,提高了施工人员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两外侧设有位于所述拟建码头区域外的临时支撑结构;两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分别由所述拟建码头区域外两外侧的多根临时支撑桩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一侧设有位于所述拟建码头区域外的多根临时支撑桩,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利用拟建码头区域内的多根工程桩作为支撑,两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分别由多根所述临时支撑桩和多根所述工程桩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支撑结构分别利用拟建码头区域内的多根工程桩作为支撑,两所述临时支撑结构由两组多根所述工程桩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码头预制构件直接采用可沿码头长度方向行驶的所述门式起重机进行起重吊装作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结构的上表面设置有多根分配梁,多根分配梁沿所述拟建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桩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还安装有多根临时辅助桩;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一侧,多根临时辅助桩与多根临时支撑桩一一对应,所述临时辅助桩与所述临时支撑桩之间连接有沿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支撑底梁,所述支撑底梁与所述分配梁之间设有斜支撑梁,所述斜支撑梁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支撑底梁和所述分配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内搭设临时支撑台,用于辅助起重吊装所述门式起重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一侧的多根支撑底梁上架设有第一人行通道,所述第一人行通道与人行栈桥连通,所述第一人行通道沿拟建码头区域的长度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多根支撑底梁上架设有第二人行通道,所述第二人行通道沿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人行通道与第一人行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两外侧设有位于所述拟建码头区域外的临时支撑结构;两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分别由所述拟建码头区域外两外侧的多根临时支撑桩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一侧设有位于所述拟建码头区域外的多根临时支撑桩,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另一侧利用拟建码头区域内的多根工程桩作为支撑,两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分别由多根所述临时支撑桩和多根所述工程桩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支撑结构分别利用拟建码头区域内的多根工程桩作为支撑,两所述临时支撑结构由两组多根所述工程桩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码头预制构件直接采用可沿码头长度方向行驶的所述门式起重机进行起重吊装作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码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结构的上表面设置有多根分配梁,多根分配梁沿所述拟建码头区域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根分配梁的上表面设置有工字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怀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远大路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