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863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07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包括主控制器及与其电性连接的接口模块、接入检测模块、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在可充电电池接入的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同时连接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接入检测模块,在接入可充电电池后,由接入检测模块反馈的电压高低确定可充电电池的正负极,进而触发主控制器驱动第一驱动模块或第二驱动模块导通电流为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放电;进而在电池充电时不需要人工区分正负极,自动识别电池的正负极以实现直接电池盲接,同时不会损坏电池或者设备,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


技术介绍

1、充电电池,是充电次数有限的可充电的电池,配合充电器使用。市场上一般卖5号、7号,但是也有1号。充电电池的好处是经济、环保、电量足、适合大功率、长时间使用的电器(如随身听、电动玩具等)。充电电池的电压比型号相同的一次性电池低,aa电池(5号充电)是1.2伏,9v充电电池实际上是8.4伏。现在一般充电次数能在1000次左右。

2、消费电子产品中,经常用到可充电电池,但电池有快装方式以及焊接方式等。而快装方式与焊接方式都有可能使电池正负极接反。在实际的应用中,如果出现电池接反的情况,将使设备内部电路损坏,或者导致电池损坏,更严重的可能使设备着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解决了现有的充电电池充电电路无法主动兼容电池的接入,需要固定正负极方向安装,存在电池接反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包括主控制器及与其电性连接的接口模块、接入检测模块、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包括与电池连接的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与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第一检测端、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与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第二检测端、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3、本基础方案在可充电电池接入的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同时连接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接入检测模块,在接入可充电电池后,由接入检测模块反馈的电压高低确定可充电电池的正负极,进而触发主控制器驱动第一驱动模块或第二驱动模块导通电流为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放电;进而在电池充电时不需要人工区分正负极,自动识别电池的正负极以实现直接电池盲接,同时不会损坏电池或者设备,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4、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防反接组件和第一开关组件,所述第一防反接组件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

5、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第二端接地,控制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6、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防反接组件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7、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端接地;

8、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电性连接;

9、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

10、本方案在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分设同样具备开关功能的第一防反接组件和第一开关组件,一方面利用第一防反接组件进行电源接入驱动,同时隔离第二驱动模块防止电流倒灌;另一方面设置第一开关组件进行充电/放电回路导通,实现充电/放电控制。

11、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防反接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所述第二防反接组件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与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

12、所述第二开关组件包括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第二端接地,控制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13、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防反接组件包括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14、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第一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第八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端接地;

15、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电性连接;

16、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

17、本方案在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分设同样具备开关功能的第二开关组件、第二防反接组件,一方面利用第二防反接组件进行电源接入驱动,同时隔离第一驱动模块防止电流倒灌;另一方面设置第二开关组件进行充电/放电回路导通,实现充电/放电控制。

18、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接入检测模块包括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分压组件、第二分压组件;所述第一分压组件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作为第一检测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还通过所述第二分压电阻接地。

19、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分压组件包括第三分压电阻、第四分压电阻;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一端作为第二检测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还通过所述第四分压电阻接地。

20、本方案在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上分别接入第一分压组件、第二分压组件,在接入可充电电池后,同时向主控制器输出电压信号,根据两个反馈电压高低即可直接确定可充电电池的接入正负极,实现正负极自动识别。

21、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接口模块还包括检测电阻,所述检测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一分压组件、主控制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电压检测脚还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电性连接。

22、本方案第一接线端或第二接线端串联一个检测电阻,通过直接采集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即可实现对充电或放电电流的实时监控;进而还可以通过采集接口模块的电压,获取可充电电池两端的电压,配合检测的电流,确定电池是否充满,以及放电时确定电池是否过放,实现对充电过程的实时监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及与其电性连接的接口模块、接入检测模块、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包括与电池连接的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与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第一检测端、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与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第二检测端、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防反接组件和第一开关组件,所述第一防反接组件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反接组件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防反接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所述第二防反接组件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与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反接组件包括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检测模块包括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分压组件、第二分压组件;所述第一分压组件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作为第一检测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还通过所述第二分压电阻接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压组件包括第三分压电阻、第四分压电阻;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一端作为第二检测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还通过所述第四分压电阻接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还包括检测电阻,所述检测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一分压组件、主控制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电压检测脚还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电性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及与其电性连接的接口模块、接入检测模块、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包括与电池连接的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与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第一检测端、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与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第二检测端、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防反接组件和第一开关组件,所述第一防反接组件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件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反接组件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正负极盲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防反接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所述第二防反接组件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件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世灿周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博实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