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加工,尤其涉及一种中冷器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尤其是欧v和欧vi排放法规的逐步实施,要求燃料在发动机中更好燃烧,以减少co、ch和nox的排放。现有技术中的中冷器通常为空冷空的中冷器,采用空气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进行热交换,而空气的比热容比较小,导致空空中冷器的体积相对体积比较大;另一方面,传统空空中冷器与水箱散热器等组合成冷却模块,导致冷却模块空气侧阻力比较大,需要耗功比较大风扇来克服空气侧系统阻力实现冷却,这又与目前车辆冷却系统向轻量化,紧凑化方向发展相矛盾。另外从可靠性的角度看,随着排放法规的提高,中冷器的内侧进口空气的温度逐渐升高,目前增压空气温度已经要求达到200~220℃,这将对目前采用铝钎焊空空中冷器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在高达200~220℃的环境温度下,已经达到了铝材的蠕变温度,导致空空中冷器的可靠性严重降低,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发动机向大功率方向发展,发动机舱内各种换热器元件的布置更加紧凑,对各种换热器要求也更加高效。因而,对中冷器有了较高要求,空对空的中冷器并不能满足要求,从而限制了中冷器的应用和发展。
2、专利号cn201720028751.3提出一种带水空中冷器的冷却模块,其将空冷与水冷结合,达到好的冷却效果,同时使进入中冷器气室的高温空气先经过该中冷器的水冷部分,能够使空气的温度迅速降低,大大的提高了中冷器的冷却能力,而且该结构在冷却模块内部实现不需增加其他额外设备,该水冷部分占用体积小基本上不会影响冷却模块的装配。该结构设计的水空中
3、然而该技术将水冷与风冷结构并排设置,相当于将高温空气先水冷再风冷,冷却效率并无叠加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了在中冷器的散热管的进程内同时实现风冷与水冷,设计了一种中冷器的冷却结构,其结构包括:设于两侧的气室,气室间通过若干层上下排布的散热管连通;每个散热管后侧设有水冷管,水冷管两端通过连通分流管实现接入循环水管路;所述散热管后侧的中部设有凸条,凸条卡入水冷管前侧中部的凹槽内。
2、较佳的,每层散热管间还设有散热鳍片。
3、较佳的,所述气室上还设有用于进气或出气的管口。
4、较佳的,所述凸条的高度小于等于散热管高度的一半。
5、较佳的,凸条的深度大于散热管散热管宽度的一半。
6、本技术改进了散热管的结构,将其后部设为凸条状,并夹于设于散热管后的水冷管的凹槽内,使得高温气体在流入散热管内时,可同时受到正面风冷及背面水冷的作用降温,其散热效果较单一的风冷或水冷式的中冷器更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冷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两侧的气室,气室间通过若干层上下排布的散热管连通;每个散热管后侧设有水冷管,水冷管两端通过连通分流管实现接入循环水管路;所述散热管后侧的中部设有凸条,凸条卡入水冷管前侧中部的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冷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散热管间还设有散热鳍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中冷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上还设有用于进气或出气的管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冷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的高度小于等于散热管高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中冷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凸条的深度大于散热管散热管宽度的一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冷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两侧的气室,气室间通过若干层上下排布的散热管连通;每个散热管后侧设有水冷管,水冷管两端通过连通分流管实现接入循环水管路;所述散热管后侧的中部设有凸条,凸条卡入水冷管前侧中部的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冷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散热管间还设有散热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奥勒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