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养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对鱼类产品在食用和药用需求的逐日递增,鱼类产品的产量也逐渐增大。为了让鱼类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所以需要用抛料机往鱼塘中投入饲料,来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抛料机通常会一次性投入大量饲料,而无法完成多餐次、小投喂量的大量重复劳动,且不能实现快速移动定点投喂,降低了投喂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采用本方案,能快速移动到指定地点进行投喂,并通过定量给料机构以及送风方式解决了多餐次、小投喂量的大量重复劳动的问题,以此提升投喂效率。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包括可移动机器人;
4、所述可移动机器人内设置有储料斗和给料管,所述储料斗的下端连接有定量给料机构;
5、所述定量给料机构的输出端处带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中间管道和所述定量给料机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通管一端管道和风机连接,所述三通管另一端管道通过软管和所述给料管连接;
6、所述可移动机器人内还带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给料管的出料口从所述可移动机器人的侧壁伸出或缩回。
7、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的抛料机通常会一次性投入大量饲料,而无法完成多餐次、小投喂量的大量重复劳动,且不能实现快速移动定点投喂,降低了投喂效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采用本方案,能快速移
8、作为一种定量给料机构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定量给料机构包括旋转电机和壳体,所述壳体内带有圆柱形腔室,所述圆柱形腔室的轴线上带有转轴,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转轴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转轴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转轴外侧环向均布有若干叶片,若干所述叶片形成的外径和所述圆柱形腔室内径相适配;
9、相邻所述叶片、所述圆柱形腔室内侧之间合围形成定量腔室,所述壳体上下端分别带有和所述圆柱形腔室连通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
10、所述转轴旋转过程中,所述定量腔室能分别和所述进料通道以及出料通道连通。本方案中,壳体固定连接在储料斗和三通管之间,在壳体内开设圆柱形腔室,用于适配叶片旋转直径;在旋转电机的带动下,能通过转轴带动若干叶片转动,转轴端部可通过滚珠轴承连接于壳体侧壁,实现转动连接;此时相邻叶片和壳体内侧所合围形成的空间为定量腔室,即在重力作用下,储料斗内的饲料会掉落在定量腔室内,随后通过旋转,使已储料的定量腔室向下转动到和出料通道连通位置,在重力作用下,饲料自动落下,实现给料。
11、为便于根据实现情况改变饲料投喂量,若干所述叶片上均设置有若干安装槽。本方案中,通过叶片上开设的若干安装槽,能安装某些板件或填充物,用于划分或填充定量腔室内部空间,从而改变定量腔室内部大小,实现投喂量的改变。
12、作为一种冗余方案,为便于饲料快速掉落,若干所述叶片均朝所述转轴的旋转方向倾斜。
13、为便于实现快速拆装,并调节三通管的朝向,所述进料通道上端和所述储料斗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料通道下端可拆卸连接有中间管,所述三通管的中间管道和所述中间管下端螺纹连接。
14、作为一种冗余方案,所述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的端部处均带有法兰盘,所述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分别通过法兰盘和所述储料斗下端以及中间管上端可拆卸连接。
15、作为一种驱动给料管快速伸出或缩回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可移动机器人内还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带有水平设置的导轨,所述给料管通过滑块和所述导轨连接;
16、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和所述给料管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和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相同;
17、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和所述滑块均通过夹持件分别和所述给料管两端连接。本方案中,在可移动机器人内侧固定安装板,第一驱动机构采用直线电机,其固定于安装板上;在安装板上还带有水平导轨,导轨上带有滑块,滑块和给料管固定,此时将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和给料管连接,即可带动给料管水平移动,这样,便于带动给料管出口伸出或缩回可移动机器人侧壁。
18、为便于软管的快速安装,并避免出现弯曲死角,从而导致卡料,所述给料管的进料端带有向下弯曲的弧形段。
19、为避免风送力太大,导致投喂的饲料超出池塘范围,所述给料管的出料端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一端和所述给料管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挡板另一端朝远离所述给料管一方延伸,且所述挡板另一端带有向下弯曲的弯曲段。本方案中,挡板类似于帽檐,其一端连接在给料管端部上端,另一端朝朝远离给料管一方延伸,并带有向下的弯曲段,以此对飞出的饲料进行阻挡。
20、为便于打开或关闭储料斗上端,便于进料,所述可移动机器人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料斗上端的旋转门,所述旋转门通过连接杆铰接在所述可移动机器人内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水平推动所述旋转门,并用于带动所述旋转门遮挡或打开所述储料斗上端开口。本方案中,旋转门通过连接杆铰接在可移动机器人内侧,通过第二驱动机构的推动,即可带动旋转门旋出,其中第二驱动机构优选为直线电机,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和连接杆之间可设置铰接的中间杆件,便于适应旋转过程中角度的改变,获可采用其它方式适应,此处不作限制。
21、为便于为车间内部的可移动机器人快速上料,还包括上料系统,所述上料系统包括车间外料塔以及输送管道,所述车间外料塔通过输送管道和车间内上料斗连接,所述车间外料塔内物料通过风送进入到所述上料斗内;所述上料斗的侧壁和所述输送管道连通;所述上料斗的小径端朝下,且所述上料斗上端敞口,并设置有网状纱布。本方案中,在车间外设有外部料塔,用于储存大量饲料,在出口处带有风机和输送管道,通过风送即可将饲料送入到车间内顶部固定的上料斗内,上料斗小径端朝下,便于精准送料;上料斗上端设置有网状纱布,能对气压进行敞开释放的同时,让饲料再落入投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机器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给料机构(3)包括旋转电机(301)和壳体(302),所述壳体(302)内带有圆柱形腔室,所述圆柱形腔室的轴线上带有转轴(303),所述旋转电机(301)的输出端和所述转轴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转轴(303)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转轴(303)外侧环向均布有若干叶片(304),若干所述叶片(304)形成的外径和所述圆柱形腔室内径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叶片(304)上均设置有若干安装槽(3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叶片(304)均朝所述转轴(303)的旋转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通道(306)上端和所述储料斗(2)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料通道(307)下端可拆卸连接有中间管(7),所述三通管(4)的中间管道和所述中间管(7)下端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管(5)的进料端带有向下弯曲的弧形段(80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管(5)的出料端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一端和所述给料管(5)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挡板另一端朝远离所述给料管(5)一方延伸,且所述挡板另一端带有向下弯曲的弯曲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机器人(1)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11)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料斗(2)上端的旋转门(10),所述旋转门(10)通过连接杆铰接在所述可移动机器人(1)内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1)用于水平推动所述旋转门(10),并用于带动所述旋转门(10)遮挡或打开所述储料斗(2)上端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系统,所述上料系统包括车间外料塔以及输送管道,所述车间外料塔通过输送管道和车间内上料斗连接,所述车间外料塔内物料通过风送进入到所述上料斗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机器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给料机构(3)包括旋转电机(301)和壳体(302),所述壳体(302)内带有圆柱形腔室,所述圆柱形腔室的轴线上带有转轴(303),所述旋转电机(301)的输出端和所述转轴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转轴(303)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转轴(303)外侧环向均布有若干叶片(304),若干所述叶片(304)形成的外径和所述圆柱形腔室内径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叶片(304)上均设置有若干安装槽(3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叶片(304)均朝所述转轴(303)的旋转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通道(306)上端和所述储料斗(2)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料通道(307)下端可拆卸连接有中间管(7),所述三通管(4)的中间管道和所述中间管(7)下端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喂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机器人(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勇,文华,刘超,杨慧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渔光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