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翠侠专利>正文

一种用蚕沙生产杏鲍菇的基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7281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产杏鲍菇及各种食用菌的基质,是一种用蚕沙生产杏鲍菇的基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质特征配重比是:蚕沙:10~14公斤,麦麸皮:6~10公斤,锯末:34~38公斤,棉籽壳:28~32公斤,碳酸钙、石膏粉及其它附料:12~16公斤。该用蚕沙生产杏鲍菇的基质,可大大提高其营养的转化率,可达50%以上,生产的杏鲍菇,头大株旺、品质很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杏鲍藉及各种食晃菌的基质,是一种用蚕沙生产杏鲔菇的基质。
技术介绍
目前, 一般生产杏鲍薛等食用菌,多需添加2 G卯的麦麸皮,该方法的缺点是营养的转化率低, 只能达到3 0%左右,因此,会造成出菇不齐、生长慢,种植杏鲍菇往往达不到质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生产杏鲔菇等食用菌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蚕沙生产杏鲔菇基质, 该基质可大大提高其营养的转化率,可达5 0%以上,生产的杏鲍菇,头大株旺、品质很高。本专利技术的基质特征配重比是蚕沙.* 10、14公斤,麦麸皮6 10公斤,锯末34 3 8公斤,棉籽壳2 8、3 2公斤,碳酸钙、石膏粉及其它附料1 2 1 6公斤。该基质制作的具体工艺是(1).取够量的蚕沙,曝晒杀菌,待全部干燥后,去掉杂质;(2).其 余过程同常规栽培的技术一样混合、拌料、杀菌、装入容器,接种培养及收入生长室内生长培育。其有益效果是该用蚕沙生产杏鲔菇基质,可大大提高其营养的转化率,可达5 0^以上,生 产的杏鲍菇,头大株旺、品质很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倒一(1).取蚕沙l 2公斤,麦麸皮8公斤,锯末3 6公斤,棉花壳3 O公斤,碳酸粉及 石膏粉附料l 4公斤,工艺过程是(1).把蚕沙曝晒三日,去掉杂质后同其余配料一同用撹拌机撹 拌混合待用;(2).把前述混合基质放入杀菌室,用l 0 0^蒸汽杀菌一个小时,使锯末和麦麸皮 的过氧化氧酶变性,再喷水混合,此时锯末和麦麸皮即不会再产生高热;(3).把前述基质装入具有 8 5 0 CC容量的瓶子中,接种杏鲔菇种菌,用塞子塞住形成空气通路的入口; (4).把接种了杏鲍 菇的瓶子放在l 4 1 "C的培养室中,培养2 2 2 4天,待茶色的基质变为淡黄色时完成培 养;(5).把完成培养的原菌进行分离,放在生长室内生长、收获,结果确认有约9 8M的原菌生3成了杏鲔菇,其菇头大株旺、品质也很好。实施例二 (1).取蚕沙l 4公斤,麦麸皮6公斤,锯末3 4公斤,棉花壳3 8公斤,碳酸粉及石膏粉附料l 6公斤,工艺过程是(1).把蚕沙曝晒三日;去掉杂质后同其余配料一同用搅拌机搅拌混合待用;(2).把前述混合基质放入杀菌室,用i o rc蒸汽杀菌一个小时,使锯末和麦麸皮的过氧化氢酶变性,再喷水混合,此时锯末和麦麸皮即不会再产生高热;(3).把前述基质装入具有 8 5 0 CC容量的瓶子中,接种杏鲔菇种菌,用塞子塞住形成空气通路的入口; (4).把接种了杏鲔 菇的瓶子放在l 6^的培养室中,培养2 3天,待茶色的基质变为淡黄色时完成培养;(5).把完 成培养的原菌进行分离,放在生长室内生长、收获,结果确认有约9 7%的原菌生成了杏鲍菇, 其菇头大株旺、品质也很好。权利要求1.一种用蚕沙生产杏鲍菇的基质,其特征基质配重比是蚕沙10~14公斤,麦麸皮6~10公斤,锯末34~38公斤,棉籽壳28~32公斤,碳酸钙、石膏粉及其它附料12~16公斤。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杏鲍菇及各种食用菌的基质,是一种用蚕沙生产杏鲍菇的基质。本专利技术的基质特征配重比是蚕沙10~14公斤,麦麸皮6~10公斤,锯末34~38公斤,棉籽壳28~32公斤,碳酸钙、石膏粉及其它附料12~16公斤。该用蚕沙生产杏鲍菇的基质,可大大提高其营养的转化率,可达50%以上,生产的杏鲍菇,头大株旺、品质很高。文档编号A01G1/04GK101675725SQ20081019671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7日专利技术者张翠侠 申请人:张翠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蚕沙生产杏鲍菇的基质,其特征基质配重比是:蚕沙:10~14公斤,麦麸皮:6~10公斤,锯末:34~38公斤,棉籽壳:28~32公斤,碳酸钙、石膏粉及其它附料:12~16公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翠侠
申请(专利权)人:张翠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