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宫内膜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5465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子宫内膜取样器,包括外鞘、内管及内芯;所述内芯套接于所述内管内,所述内管套接于所述外鞘内;所述内芯顶部设置活塞环,所述活塞环与所述内管的管壁紧密配合,所示内芯可于所述内管内滑动;所述内管的顶部带有取样口,所述外鞘的尾端设置有限位旋钮,所述内管的表面设置防污染定位部及取样定位部,当所述限位旋钮与所述防污染定位部连接时,所述取样口位于所述外鞘中,当所述限位旋钮与所述及取样定位部连接时,所述取样口位于所述外鞘外。该子宫内膜取样器可预防阴道及宫颈细胞和微生物污染,以便进行准确的内膜组织检测并减少患者医源性菌群破坏的风险暴露,同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子宫内膜取样器


技术介绍

1、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是妇科及生殖医学领域的常用工具。通过子宫内膜吸取以获得子宫内膜组织,可进行病理检查或微生物检查等。该操作方法在多数情况下简单快捷,尤其近年来在辅助生殖领域中广泛开展,可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病因及治疗效果的评估,包括对急慢性子宫内膜炎进行诊断、分析宫腔局部菌群等。

2、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均经由阴道、宫颈后再进入宫腔,子宫内膜取样操作完成后需再次经由宫颈退出至阴道,在此过程中,取样器两次暴露于阴道及宫颈环境。以上过程带来的缺点主要有:1)无可避免地在操作过程中混杂阴道及宫颈细胞,无法明确获得的细胞是来源于宫腔或者宫颈甚至阴道,进而有误诊、漏诊的可能;2)因女性阴道及宫颈存在大量微生物,以上操作的污染将导致无法进行明确的宫腔微生物学检测,如菌群测定、子宫内膜炎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测试等;3)操作过程中可能将阴道及宫颈定植的微生物群带入宫腔,引起宫腔微生物生态改变,导致不必要的医源性菌群破坏,影响胚胎种植;4)此外,由于一次性取样器多通过负压原理吸取组织,在取样完成进行标本收集时,末段的组织标本常因取样管内真空状态与外界环境存在气压差而难以自行脱落收集,常需进行手工操作的样本剥离,或必须舍弃部分标本造成标本浪费。

3、因此,目前临床上急需一款可预防阴道及宫颈细胞和微生物污染的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以便进行准确的内膜组织检测,同时保护患者受医源性菌群破坏的风险暴露。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克服传统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在取样过程中易被阴道及宫颈环境污染、无法精准取样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子宫内膜取样器,所述子宫内膜取样器可预防阴道及宫颈细胞和微生物污染,以便进行准确的内膜组织检测并减少患者医源性菌群破坏的风险暴露,同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内管及内芯;所述内芯套接于所述内管内,所述内管套接于所述外鞘内;所述内芯顶部设置活塞环,所述活塞环与所述内管的管壁紧密配合,所示内芯可于所述内管内滑动;所述内管的顶部带有取样口,所述外鞘的尾端设置有限位旋钮,所述内管的表面设置防污染定位部及取样定位部,当所述限位旋钮与所述防污染定位部连接时,所述取样口位于所述外鞘中,当所述限位旋钮与所述及取样定位部连接时,所述取样口位于所述外鞘外。

3、在使用所述子宫内膜取样器时,先保持所述限位旋钮与所述防污染定位部连接,此时所述取样口位于所述外鞘中,保持该结构,将所述子宫内膜取样器经由阴道、宫颈管进入宫腔内,此过程中外鞘可保护内管及内芯免于暴露在阴道、宫颈管中,避免取样口被污染。在子宫内膜取样器的顶端完全进入宫腔后,解除外鞘的限位旋钮与防污染定位部的连接,将外鞘向内管尾侧方向滑动,并将限位旋钮固定在取样定位部上,保持该结构,手持带动内芯在内管的腔体中滑动,使内管的管腔中形成负压,实现对子宫内膜组织的吸取,实现取样,在此过程中,外鞘不直接接触宫腔内壁,可保证所获取的子宫内膜局部免受阴道及宫颈细胞和微生物污染。取样操作结束后,将内管后退入外鞘中,并将限位旋钮重新固定于内管的防污染定位部上,保持该结构将所述子宫内膜取样器经宫颈、阴道完全退出至体外,完成操作。

4、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所述取样口凹入所述外鞘内1cm。所述取样口凹入所述外鞘约能够保证取样口不被阴道、宫颈管的环境所误认。

5、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尾部带有限位部。当所述内芯上的活塞环运动到所述限位部时,将无法继续向外运动,因此所述限位部可防止操作者将内芯从取样内管的腔体中完全抽出。

6、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上设置易折凹痕。

7、更进一步的,所述易折凹痕距离所述取样口1.5cm。通过所述易折凹痕,可将内管顶部折断,再将所述内芯向前推进直至组织样本完全脱出内管,收集在检查相应的保存容器中。该过程可避免不必要的有菌操作,最大限度保留收集到的子宫内膜样本。

8、进一步的,所述外鞘及所述内管为透明的材质,所示内管的表面设置若干刻度条。通过所述刻度条,可以便于操作者测定所述子宫内膜取样器进入宫腔的深度。

9、更进一步的,每一条所述刻度条之间的距离为1cm。

10、进一步的,所述内芯的尾部设置操作手柄。

11、更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手柄的表面带有防滑纹路。所述操作手柄及防滑纹路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操作。

12、进一步的,所述子宫内膜取样器还包括尾部装饰件,所述尾部装饰件与所述内管的尾部固定连接,并包裹部分所述内芯。

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子宫内膜取样器,可预防阴道及宫颈细胞和微生物污染,以便进行准确的内膜组织检测并减少患者医源性菌群破坏的风险暴露,同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内管及内芯;所述内芯套接于所述内管内,所述内管套接于所述外鞘内;所述内芯顶部设置活塞环,所述活塞环与所述内管的管壁紧密配合,所示内芯可于所述内管内滑动;所述内管的顶部带有取样口,所述外鞘的尾端设置有限位旋钮,所述内管的表面设置防污染定位部及取样定位部,当所述限位旋钮与所述防污染定位部连接时,所述取样口位于所述外鞘中,当所述限位旋钮与所述及取样定位部连接时,所述取样口位于所述外鞘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所述取样口凹入所述外鞘内1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尾部带有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上设置易折凹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折凹痕距离所述取样口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及所述内管为透明的材质,所示内管的表面设置若干刻度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刻度条之间的距离为1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尾部设置操作手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的表面带有防滑纹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部装饰件,所述尾部装饰件与所述内管的尾部固定连接,并包裹部分所述内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内管及内芯;所述内芯套接于所述内管内,所述内管套接于所述外鞘内;所述内芯顶部设置活塞环,所述活塞环与所述内管的管壁紧密配合,所示内芯可于所述内管内滑动;所述内管的顶部带有取样口,所述外鞘的尾端设置有限位旋钮,所述内管的表面设置防污染定位部及取样定位部,当所述限位旋钮与所述防污染定位部连接时,所述取样口位于所述外鞘中,当所述限位旋钮与所述及取样定位部连接时,所述取样口位于所述外鞘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所述取样口凹入所述外鞘内1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尾部带有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璐王琼王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