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驴蹄草复合群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1、驴蹄草( caltha palustris)为毛茛科驴蹄草属植物,多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寒温带地区的山谷溪边或湿草甸,有时也生在草坡或林下较阴湿处。在我国西南山地地区,在溪谷林缘多有分布。驴蹄草及其种下多个变种分布海拔跨度较大,自河谷至高海拔山麓均有,在中山草甸林缘,以驴蹄草、空茎驴蹄草( caltha palustrisvar. barthei)、掌裂驴蹄草( caltha palustrisvar. umbrosa)复合群为主要代表。驴蹄草植株茁壮,开花金黄色,花多数且花冠较大,具备园艺花卉的开发价值。此外有研究证实,驴蹄草属植物中富含黄酮类、生物碱类及三萜类等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抑制脂肪酶活性等药理作用。驴蹄草提取物已用于加拿大和亚洲的传统医学中,用于治疗关节炎和风湿病。从驴蹄草根及根茎中提取得到的总苷有明显的降低血胆固醇及抗炎作用,驴蹄草多糖具有免疫活性,体外实验发现其对粒细胞活性,淋巴细胞活性以及淋巴细胞分裂均有促进作用。因此,驴蹄草的应用前景相对广阔。
2、然而,野生驴蹄草居群种子成熟至果荚开裂期时间极短,往往只有3-5日,果荚开裂后2-3日内种子即散佚殆尽,种子采集的困难使得栽培种植工作难以持续开展。另一方面,由于驴蹄草复合群幼苗在炼苗及生长过程中,对基质要求苛
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中的问题,需要提供一种驴蹄草的栽培方法,以提高种子萌发率及提升植株群(复合种群)存活率,还为该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申请提供一种驴蹄草复合群的栽培方法。
2、一种驴蹄草复合群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采集由驴蹄草、空茎驴蹄草、掌裂驴蹄草构成的复合群的微裂果荚,收集复合群种子并室温保存;
4、s2:于萌发基质表面撒播s1中的复合群种子后覆盖,将萌发筐置于水槽内浸润保湿,直至种子萌发,得到幼苗;
5、s3:在幼苗生长密度达到2-3株每平方厘米,真叶3-4片后,进行湿生基质移栽,幼苗按照40-50株构成的驴蹄草复合群进行整体移栽;移栽至0.1平方米湿泥炭基质苗床内;
6、s4:在s3中的驴蹄草复合群成苗初次现蕾后进行花蕾去除,将s3中移栽后的幼苗,按每平方米10-15株进行移栽,可于第二年复花并维持景观。
7、进一步,s2的具体操作包括:将基质苗床装满萌发筐后撒播种子并用过40目筛山基土覆盖,至种子不露为止;所述水槽内水位线高度不低于5cm,不高于萌发筐外沿,保持萌发基质表面水饱并呈泥沼状;所述基质苗床为过40目筛的泥炭土。
8、进一步,s3的具体操作包括:选择40-50株驴蹄草构成的复合群幼苗,连同根系生长基质整体取下,疏散种植于总面积为0.1平方米的湿泥炭基质苗床内,泥炭层厚度至少30cm。保持苗床始终处于浸水状态,直至成苗。
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10、1、本专利技术通过种子采集、复合群幼苗疏散化种植及合理的复合群成苗密度控制,最终实现驴蹄草复合群的繁育、移栽及成花。萌发率可达到67%,复花率可达23%。驴蹄草复合群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广泛,迄今尚未有栽培成功的案例报道,也并未有具体栽培技术的推出。
11、2、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驴蹄草复合群的栽培方法,有效阐述了该物种(或物种复合群)栽培种植特性,对移栽基质有特殊要求,需要较为潮湿或水饱和的泥炭型基质中。为物种(或物种复合群)进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亦为该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的空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驴蹄草复合群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2的具体操作包括:将基质苗床装满萌发筐后撒播种子并用过40目筛山基土覆盖,至种子不露为止;所述水槽内水位线高度不低于5cm,不高于萌发筐外沿,保持萌发基质表面水饱并呈泥沼状;所述基质苗床为过40目筛的泥炭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3的具体操作包括:选择40-50株驴蹄草构成的复合群幼苗,连同根系生长基质整体取下,疏散种植于总面积为0.1平方米的湿泥炭基质苗床内,泥炭层厚度至少30cm。保持苗床始终处于浸水状态,直至成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驴蹄草复合群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2的具体操作包括:将基质苗床装满萌发筐后撒播种子并用过40目筛山基土覆盖,至种子不露为止;所述水槽内水位线高度不低于5cm,不高于萌发筐外沿,保持萌发基质表面水饱并呈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灵,刘维暐,赵绘兰,范中玉,杨开业,刘云礼,许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