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冷却,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电机往小型化发展,电机的功率密度逐渐提升,在低速大扭矩或者高转速的工况下,电机的线圈绕组容易出现超温的现象,这要求电机需要配置高效率的冷却系统,以保证电机的运行温度能够维持在适当的范围。
2、目前,油冷系统利用自身绝缘的冷却油作为冷却介质,能够直接进入电机定子、转子的内部,相比水冷系统,油冷系统能够使冷却介质更为靠近热源,与热源近距离热交换,从而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电机采用了油冷的方式对电机的线圈绕组进行直接冷却。
3、现有的定子冷却油路主要在铁芯建立圆周向的汇流结构,从而实现铁芯的油路分布、以及对油环的油路传导,但是,这类型的定子冷却油路全部设计在铁芯上,往往导致定子铁芯的结构复杂,而且,基于对线圈绕组安装位置的考量,设计在铁芯上的冷却油路路径复杂,油路变化繁多,冷却油在油路内流动的阻力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该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通过壳体实现冷却油入油分配,简化铁芯的油路结构,并且,通过铁芯与油环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对冷却油流量的控制、导向,降低冷却油的流阻,提高冷却油路系统的冷却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包括铁芯、以及分别设置于铁芯两侧的油环,铁芯内设置有多个沿铁芯轴向贯通的冷却通道;同一油环内设置有多个互不连通的转向
4、本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通过将冷却系统的主油路配置在壳体中,铁芯的油路结构仅仅保留沿自身轴向贯通的冷却通道,定子铁芯的油路结构大为简化。
5、冷却油从壳体的进油通道进入电机内,并经进油通道进入油环的各个转向通道内。进油通道可通过设置多条分支流路或者在壳体内设计分配流路,使进油通道与各个转向通道连通。在转向通道的导向下,冷却油进入冷却通道,沿铁芯的轴向流动穿行于铁芯的内部,吸收铁芯、线圈绕组的热量,并进入另一油环的喷油口,经喷油口喷出。冷却油在铁芯与油环的配合导流下,经进油通道进入电机内部后,于两个油环之间穿行一次即流出电机内部,无需反复折返就能覆盖铁芯的周向,油路走向简单,有效降低冷却油的流阻,提高冷却油路系统的冷却效果。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的内壁与铁芯的外侧壁相贴合,壳体内设置有凹陷于壳体内壁的凹孔,该凹孔沿铁芯的轴向延伸连通至两个油环的转向通道,进油通道连通至凹孔,使进油通道与油环的转向通道连通,而经进油通道进入电机内部的冷却油于铁芯的外侧壁上流动,吸收铁芯的热量,并进入油环的转向通道内。
7、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凹孔,经进油通道进入电机内部的冷却油经凹孔分流至两个油环的转向通道,壳体集成主油路以及油路分配的设计,以简化定子铁芯的油路结构。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环内设置有用于连通多个转向通道的汇流通道,该汇流通道沿油环的周向布置,且该汇流通道与喷油口分隔。
9、通过设置汇流通道,经进油通道进入油环内的冷却油能够分布流动于油环的周向,冷却油充分进入油环的每个转向通道,实现对铁芯周向的冷却覆盖。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环上设置有凸起于油环外壁的凸块,该凸块内设置有至少与一个冷却通道相连通的喷油室,该喷油室与转向通道互不连通,喷油口设置于喷油室内。
11、每个喷油口均配置独立的喷油室,冷却油沿任一油环内的转向通道经冷却通道流动至另一油环内的喷油口时,不同流动路径的冷却油互不干扰,使每条流动路径内的冷却油流动顺畅、流阻小。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块的最外缘与铁芯的外侧壁平齐,壳体的内壁共同贴合于铁芯的外侧壁与凸块的最外缘,使喷油室形成密封空间,实现与同一油环内的转向通道的隔离。
13、通过壳体实现喷油室的密封,既能保证同一油环内的喷油室与转向通道相互隔离、互不连通,又能使壳体拆除后的喷油室呈现顶部开口的敞开状态,便于对喷油口进行清理、维修。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喷油室内设置有互成夹角的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的布置方向匹配于冷却通道的出口方向,使经冷却通道流出的冷却油汇流至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的交汇处,且喷油口位于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的交汇处。
15、经冷却通道流入喷油室的冷却油,在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的导向下,会往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的交汇处积聚,使喷油口保持过油量饱和,确保在电机高速转动时,定子铁芯周向维持甩油平衡。
16、本技术实施的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通过将冷却系统的主油路、油路分配的设计配置在壳体中,铁芯的油路结构仅仅保留沿自身轴向贯通的冷却通道,定子铁芯的油路结构大为简化;
18、(2)冷却油在铁芯与油环的配合导流下,经进油通道进入电机内部后,于两个油环之间穿行一次即流出电机内部,无需反复折返就能覆盖铁芯的周向,油路走向简单,有效降低冷却油的流阻,提高冷却油路系统的冷却效果;
19、(3)本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通过为每个喷油口配置独立的喷油室,不同流动路径的冷却油互不干扰,使每条流动路径内的冷却油流动顺畅、流阻小,同时,喷油室的结构使喷油口保持过油量饱和,确保在电机高速转动时,定子铁芯周向维持甩油平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芯、以及分别设置于铁芯两侧的油环,所述铁芯内设置有多个沿铁芯轴向贯通的冷却通道;同一油环内设置有多个互不连通的转向通道和喷油口,且任一油环内的所述转向通道经冷却通道与另一油环内的所述喷油口连通;所述铁芯和所述油环外共同环绕布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转向通道相连通的进油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铁芯的外侧壁相贴合,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凹陷于壳体内壁的凹孔,所述凹孔沿铁芯的轴向延伸连通至两个油环的转向通道,所述进油通道连通至凹孔,使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转向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环内设置有用于连通多个转向通道的汇流通道,所述汇流通道沿油环的周向布置,且所述汇流通道与喷油口分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环上设置有凸起于油环外壁的凸块,所述凸块内设置有至少与一个冷却通道相连通的喷油室,所述喷油室与转向通道互不连通,所述喷油口设置于喷油室内。
5.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室内设置有互成夹角的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布置方向匹配于所述冷却通道的出口方向,使经冷却通道流出的冷却油汇流至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的交汇处,且所述喷油口位于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的交汇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沿所述铁芯的周向依次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通道与所述喷油口沿所述油环的周向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油环上的转向通道和喷油口沿所述铁芯的周向呈错列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芯、以及分别设置于铁芯两侧的油环,所述铁芯内设置有多个沿铁芯轴向贯通的冷却通道;同一油环内设置有多个互不连通的转向通道和喷油口,且任一油环内的所述转向通道经冷却通道与另一油环内的所述喷油口连通;所述铁芯和所述油环外共同环绕布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转向通道相连通的进油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铁芯的外侧壁相贴合,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凹陷于壳体内壁的凹孔,所述凹孔沿铁芯的轴向延伸连通至两个油环的转向通道,所述进油通道连通至凹孔,使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转向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环内设置有用于连通多个转向通道的汇流通道,所述汇流通道沿油环的周向布置,且所述汇流通道与喷油口分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环上设置有凸起于油环外壁的凸块,所述凸块内设置有至少与一个冷却通道相连通的喷油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悦思,兰红玉,雷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人运通上海新能源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