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407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12
本技术涉及一种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属于混凝土管柱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在中软土及软弱土层中使用时,桩端承载力、桩侧承载力及抗拔力较弱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包括第一桩段、第二桩段和垫片,第一桩段包括桩身、第一连接部和导流端头,导流端头固定在第一桩段的底端,第二桩段包括第二连接部,垫片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本技术提供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在注入膨胀水泥砂浆后,可大幅提高管桩的承载力和抗拔力,能有效防止桩基沉降,节省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管柱,具体为一种增强承载力的管桩


技术介绍

1、现有混凝土管桩基础在地基承载力较弱地区使用时,需采用的整体桩长较长,沉降较大,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些高强度环保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通过在管桩内部的周围嵌入有多个钢筋,但这种方案对于桩端承载力、桩侧承载力及抗拔力较弱的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增强承载力的管桩,用以解决现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在中软土及软弱土层使用时,桩端承载力、桩侧承载力及抗拔力较弱的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包括第一桩段、第二桩段和垫片;第一桩段包括第一桩身、第一连接部和导流端头;第一桩身包括桩体、注浆通道和第一出浆阀;桩体为中心贯通的柱体;注浆通道为延轴向贯穿桩体的通道;第一出浆阀间隔的设置在桩体的外壁上且一端与注浆通道连通;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桩段的顶端;导流端头与第一桩段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桩段包括第二桩身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桩段的底端;第一桩段和第二桩段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完成定位和固定连接;垫片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

4、进一步的,桩体为中心贯通的圆柱体,多个注浆通道呈圆周排列在桩体的外壁内。

5、进一步的,第一出浆阀的另一端封闭,且在灌浆压力下第一出浆阀的另一端能够自动打开。

6、进一步的,多个第一出浆阀沿注浆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排列。>

7、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相互啮合的凸凹结构。

8、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厚度与桩体的壁厚相同。

9、进一步的,注浆通道位于第一连接部的凸台的中心。

10、进一步的,注浆通道位于第二连接部的凹台的中心。

11、进一步的,垫片为柔性垫片且粘贴在第一连接部的每个凹台的底面上。

12、进一步的,导流端头为中空的圆锥体且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浆阀。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4、(1)通过在注浆通道上设置多个第一出浆阀,可使注浆通道内的膨胀水泥砂浆被挤入桩侧持力层而达到挤密效果并产生扩头效应,因此能够大幅提高桩侧与桩身的侧阻力及桩的抗拔力;

15、(2)通过设置贯穿桩体的注浆通道,可使膨胀水泥砂浆被压入桩端持力层达到挤密效果并产生扩头效应,桩端及桩侧扩头能使得土层与桩身连接更加紧密,侧阻及端阻相应增大,因此可大幅提高桩端的承载力及桩的抗拔力。

16、(3)在第一桩段和第二桩段之间设置凸凹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使相临的两段管桩之间的连接更加简捷方便,并通过凸凹结构实现完全契合,使得多段桩身之间轴心对齐并限位固定,保证了注浆通道的上下贯通。

17、(4)在相临的桩身之间增加柔性的垫片,可避免应力集中在连接部的凸凹处而造成桩端连接部的破坏,以保证管桩的施工质量和预设的承载力。

18、(5)在第一桩段的底部设置导流端头,能够防止管桩静压进入持力层的过程中,注浆通道由于周围土体压力过大造成的通道封堵,从而起到保证注浆通道畅通的效果。

19、(6)本技术的管桩可在保留了施工周期短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管桩的承载能力,防止桩基沉降,同时施工方便,节省造价。

20、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桩段(1)、第二桩段(2)和垫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11)为中心贯通的圆柱体,多个所述注浆通道(112)呈圆周排列在所述桩体(111)的外壁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浆阀(113)的另一端封闭,且在灌浆压力下所述第一出浆阀(113)的另一端能够自动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出浆阀(113)沿所述注浆通道(112)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为相互啮合的凸凹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厚度与所述桩体(111)的壁厚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通道(11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的凸台的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通道(11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的凹台的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3)为柔性垫片且粘贴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2)的每个凹台的底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端头(13)为中空的圆锥体且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浆阀(13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桩段(1)、第二桩段(2)和垫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11)为中心贯通的圆柱体,多个所述注浆通道(112)呈圆周排列在所述桩体(111)的外壁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浆阀(113)的另一端封闭,且在灌浆压力下所述第一出浆阀(113)的另一端能够自动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出浆阀(113)沿所述注浆通道(112)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承载力的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为相互啮合的凸凹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进彭长岭高嵩焦小胖郭庚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