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83399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1:0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旨在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超长隧道多工作面同时施工时风压损失较大,风筒远距离送风难以满足掌子面附近通风需求的难题。为此,本技术提供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辅助坑道与正洞交叉口处上方的风仓,所述辅助坑道内设有连通所述风仓的新风进风通道,所述新风进风通道上设有进风风机,所述风仓上对应正洞的每个工作面均设有出风口,每个所述出风口上均连接有延伸至相应工作面处的送风风管,每根所述送风风管与对应的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送风风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通风,尤其涉及一种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1、在超长隧道(长度超过10km)开挖中常采取“长隧短打”的方法增开工作面,实现多头掘进以缩短工期的目的。多工作面同时施工时洞内总需风量较大,当独头掘进距离超过3000m时洞口压入式送风距离较远,沿程风压损失较大。受洞内空间限制风筒直径和数量有限,多头掘进时各施工隧洞难以获得独立的送风管路,常在交叉口处设置“t”型或“f”型风筒分流,在分流处产生了较大的局部损失,导致了影响送风效果。因此,在超长隧道多工作面施工通风中常出现出风口风量和风速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掌子面附近污染物浓度较高、环境较差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旨在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超长隧道多工作面同时施工时风压损失较大,风筒远距离送风难以满足掌子面附近通风需求的难题。

2、为此,本技术提供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辅助坑道与正洞交叉口处上方的风仓,所述辅助坑道内设有连通所述风仓的新风进风通道,所述新风进风通道上设有进风风机,所述风仓上对应正洞的每个工作面均设有出风口,每个所述出风口上均连接有延伸至相应工作面处的送风风管,每根所述送风风管与对应的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送风风机。

3、具体的,所述正洞包括左洞和右洞,在左洞和右洞之间还设有平行导洞,所述风仓上对应平行导洞的每个工作面均设有出风口,每个所述出风口上均连接有延伸至相应工作面处的送风风管,每根所述送风风管与对应的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送风风机。

4、具体的,所述新风进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风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辅助坑道的洞口处。

5、具体的,所述风仓通过支架支撑安装在所述辅助坑道与正洞交叉口处。

6、具体的,每个所述风仓上还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压力控制阀。

7、具体的,所述辅助坑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隔风布,所述隔风布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辅助坑道的上端,所述隔风布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结构与所述辅助坑道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隔风布连同上部的辅助坑道内壁围成所述新风进风通道。

8、具体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嵌固在所述辅助坑道内壁上的安装基板,所述隔风布通过压条压紧固定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隔风布与所述压条之间、所述隔风布与所述安装基板之间均设有密封条。

9、具体的,所述压条之通过膨胀螺栓压紧,所述膨胀螺栓穿过所述压条、隔风布、密封条以及安装基板后嵌入所述辅助坑道内壁中。

10、具体的,所述安装基板上设有沿所述辅助坑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压紧凹槽,所述压条上形成有与所述压紧凹槽适配的压紧凸台,所述隔风布以及所述密封条从所述压紧凸台与所述压紧凹槽之间穿过,所述膨胀螺栓从所述压紧凸台穿过。

11、具体的,所述隔风布与所述辅助坑道内壁之间连接有将所述隔风布绷紧的拉绳。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新鲜风流经新风进风通道压入式送至正洞交叉口处风仓中,经风仓暂时储存后在各工作面对应的送风风机作用下由送风风管进行二次分配,最终将新鲜空气以较好的风速送至掌子面附近,不仅能够等效缩短风机送风距离,减小沿程风压损失,而且保证在多工作面施工时各支路拥有独立的送风管路,避免风筒在隧道受限空间内布置数量不足而分流的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辅助坑道(1)与正洞(2)交叉口处上方的风仓(3),所述辅助坑道(1)内设有连通所述风仓(3)的新风进风通道(4),所述新风进风通道(4)上设有进风风机(5),所述风仓(3)上对应正洞(2)的每个工作面(6)均设有出风口(7),每个所述出风口(7)上均连接有延伸至相应工作面(6)处的送风风管(8),每根所述送风风管(8)与对应的所述出风口(7)之间设有送风风机(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洞(2)包括左洞(201)和右洞(202),在左洞(201)和右洞(202)之间还设有平行导洞(10),所述风仓(3)上对应平行导洞(10)的每个工作面(6)均设有出风口(7),每个所述出风口(7)上均连接有延伸至相应工作面(6)处的送风风管(8),每根所述送风风管(8)与对应的所述出风口(7)之间设有送风风机(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通道(4)的一端与所述风仓(3)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辅助坑道(1)的洞口处,并与所述进风风机(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仓(3)通过支架(11)支撑安装在所述辅助坑道(1)与正洞(2)交叉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风仓(3)上还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压力控制阀(1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坑道(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隔风布(13),所述隔风布(13)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辅助坑道(1)的上端,所述隔风布(13)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结构与所述辅助坑道(1)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隔风布(13)连同上部的辅助坑道(1)内壁围成所述新风进风通道(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嵌固在所述辅助坑道(1)内壁上的安装基板(14),所述隔风布(13)通过压条(15)压紧固定在所述安装基板(14)上,所述隔风布(13)与所述压条(15)之间、所述隔风布(13)与所述安装基板(14)之间均设有密封条(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15)之通过膨胀螺栓(17)压紧,所述膨胀螺栓(17)穿过所述压条(15)、隔风布(13)、密封条(16)以及安装基板(14)后嵌入所述辅助坑道(1)内壁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板(14)上设有沿所述辅助坑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压紧凹槽(18),所述压条(15)上形成有与所述压紧凹槽(18)适配的压紧凸台(19),所述隔风布(13)以及所述密封条(16)从所述压紧凸台(19)与所述压紧凹槽(18)之间穿过,所述膨胀螺栓(17)从所述压紧凸台(19)穿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风布(13)与所述辅助坑道(1)内壁之间连接有将所述隔风布(13)绷紧的拉绳(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辅助坑道(1)与正洞(2)交叉口处上方的风仓(3),所述辅助坑道(1)内设有连通所述风仓(3)的新风进风通道(4),所述新风进风通道(4)上设有进风风机(5),所述风仓(3)上对应正洞(2)的每个工作面(6)均设有出风口(7),每个所述出风口(7)上均连接有延伸至相应工作面(6)处的送风风管(8),每根所述送风风管(8)与对应的所述出风口(7)之间设有送风风机(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洞(2)包括左洞(201)和右洞(202),在左洞(201)和右洞(202)之间还设有平行导洞(10),所述风仓(3)上对应平行导洞(10)的每个工作面(6)均设有出风口(7),每个所述出风口(7)上均连接有延伸至相应工作面(6)处的送风风管(8),每根所述送风风管(8)与对应的所述出风口(7)之间设有送风风机(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通道(4)的一端与所述风仓(3)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辅助坑道(1)的洞口处,并与所述进风风机(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仓(3)通过支架(11)支撑安装在所述辅助坑道(1)与正洞(2)交叉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风仓(3)上还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压力控制阀(1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超长隧道多工作面通风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繁盛童甲修石新华申永江杨华秦臻刘界良龚琳王晓妮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