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8315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能够防止连通管的浮起,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并且能够降低施加于连通管与制动钳的连接部的拉伸应力。连通管(3)具有:管主体(26);一对扩口螺母(27a、27b);以及弹性材料制的包覆筒(28),其将管主体(26)的一部分覆盖并且相对于制动钳(2)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接触。将包覆筒(28)仅向扩口螺母(27a、27b)的中心轴线方向以外的规定的一个方向按压于制动钳(2),使包覆筒(28)不具有在扩口螺母(27a、27b)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过盈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1、[
技术介绍
]

2、为了进行汽车、摩托车的制动,广泛使用盘式制动装置。在利用盘式制动装置进行制动时,利用活塞将在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的轴向两侧配置的一对衬块按压于转子的轴向两侧面。作为这样的盘式制动装置,以往已知有各种结构,但在转子的轴向两侧具备活塞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能够得到稳定的制动力,因此近年来使用例在增加。

3、图42~图45表示日本特开2022~1782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结构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

4、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具备:制动钳102,其以从径向外侧覆盖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圆板状的转子101的方式配置,并且固定于车身;以及一对衬块103a、103b,其以能够相对于制动钳102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配置于转子101的轴向两侧。

5、此外,关于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轴向、周向以及径向是指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101的轴向、周向以及径向。

6、制动钳102具备配置于比转子101靠轴向内侧的位置的内体104和配置于比转子101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外体105。此外,轴向内侧是指在将现有结构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组装于车辆的状态下成为车辆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图42的上侧以及图43的下侧,轴向外侧是指在将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组装于车辆的状态下成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图42的下侧以及图43的上侧。

7、内体104具有多个内缸体106。在内缸体106中分别以能够沿轴向位移的方式嵌装有内活塞107。

8、外体105具有多个外缸体108。在外缸体108中分别以能够沿轴向位移的方式嵌装有外活塞109。

9、为了向内缸体106的内部供排制动油,内体104在内部具备未图示的内侧通油孔。内侧通油孔与多个内缸体106各自的内部连通。

10、为了向外缸体108的内部供排制动油,外体105在内部具备未图示的外侧通油孔。外侧通油孔与多个外缸体108各自的内部连通。

11、内侧通油孔和外侧通油孔各自的周向一侧的端部通过连通管110彼此连接。由此,将内侧通油孔与外侧通油孔连通。内侧通油孔和外侧通油孔各自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由泄放螺钉111堵塞。

12、内体104和外体105通过转入侧连结部112、转出侧连结部113和中间连结部114在轴向上连结。

13、此外,在现有结构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中,周向一侧相当于车辆前进时的转入侧,周向另一侧相当于车辆前进时的转出侧。

14、在制动时,经由与内体104连接的制动软管,从主缸体向内侧通油孔送入制动液。由此,将内活塞107从内缸体106沿轴向推出,将由内缸体104支承的衬块103a按压于转子101的轴向内侧面。另外,通过连通管110,从内侧通油孔向外侧通油孔送入制动油。由此,将外活塞109从外缸体108沿轴向推出,将支承于外体105的衬块103b按压于转子101的轴向外侧面。其结果是,转子101被一对衬块103a、103b从轴向两侧强力地夹持,进行车辆的制动。

15、连通管110以从周向一侧将制动钳102的周向一侧部覆盖的方式配置于制动钳102的周围。连通管110具有管主体115、一对扩口螺母116a、116b以及包覆筒117。

16、管主体115为金属制,在径向观察时具有大致u字形状。

17、一对扩口螺母116a、116b在将各自的中心轴oa、ob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下,使在管主体115的两侧的端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该管主体115相对旋转。一个扩口螺母116a设置于管主体115的一侧的端部,与内体104的周向一侧部螺合连接。另一个扩口螺母116b设置于管主体115的另一侧的端部,与外体105的周向一侧部螺合连接。

18、在现有结构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中,一对扩口螺母116a、116b各自的中心轴oa、ob沿周向(图42及图43的左右方向)延伸。因此,扩口螺母116a、116b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周向大致一致。

19、包覆筒117为弹性材料制,具有圆筒形状。包覆筒117覆盖管主体115的中间部。

20、在将一个扩口螺母116a与内体104螺合连接、且将另一个扩口螺母116b与外体105螺合连接的状态下,包覆筒117与制动钳102具有过盈量地接触。

21、具体而言,包覆筒117与构成制动钳102的转入侧连结部112所具备的第一接触面118及第二接触面119分别具有过盈量地接触。第一接触面118为平面状,并且朝向周向一侧。与此相对,第二接触面119为平面状,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8大致直角地配置,并且朝向径向外侧。

22、现有结构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通过使弹性材料制的包覆筒117相对于制动钳102具有过盈量地接触,从而防止连通管110从制动钳102浮起,防止在包覆筒117与制动钳102之间产生间隙。由此,防止制动钳102的表面中的被包覆筒117覆盖而未涂装的部分露出,并且防止连通管110与配置在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周围的车轮干涉。

23、现有技术文献

24、专利文献

2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2-17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2、在将扩口螺母116a、116b与内体104以及外体105螺合连接时,使扩口螺母116a、116b绕中心轴oa、ob旋转,使连通管110以接近制动钳102的方式向与扩口螺母116a、116b的中心轴线方向基本一致的周向移动。具体而言,使连通管110向作为相对于制动钳102的近位侧的周向另一侧移动。

3、然而,在现有结构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中,使包覆筒117与朝向周向一侧的第一接触面118具有过盈量地接触,因此在使连通管110向周向另一侧移动时,需要增大包覆筒117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8的弹性变形量。因此,扩口螺母116a、116b的紧固扭矩增大,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的组装作业的效率有可能降低。

4、另外,增大包覆筒117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8的过盈量在防止连通管110浮起的方面是有利的,但如果过盈量过大则有可能在连通管110与制动钳102的连接部施加过大的拉伸应力。其结果是,该连接部的密封性能降低,有可能导致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的不良率上升。

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能够防止连通管相对于制动钳的浮起,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并且能够降低施加于连通管与制动钳的连接部的拉伸应力。

6、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具备制动钳和连通管。所述制动钳具备:具有内缸体的内体和具有外缸体的外体。所述连通管配置于所述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记载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诸音岛村健一大竹亮
申请(专利权)人:曙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