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型的中宽厚板轧机负荷自动调整计算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新型的中宽厚板轧机负荷自动调整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8309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的中宽厚板轧机负荷自动调整计算方法,所属领域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压延控制技术领域。在板带轧机轧制过程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轧辊的辊型变化,动态调整在整个轧辊使用周期内的负荷分配,提高凸度控制的稳定性,改善板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板带产品轧制,涉及一种新型的热轧中宽厚板带轧机负荷分配计算方法,根据辊型变化,自动动态调整道次负荷,减小板材凸度,提高轧辊后期生产时的板材板形质量。


技术介绍

1、板带轧机生产时,板带材成品的凸度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指标,较小的成品凸度(一般为0.1mm以内)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成材率。为了保持良好的成品凸度和防止轧辊的疲劳,一般在连续生产一段时间(16~24小时)后,要进行换辊。新更换上机的轧辊称为新辊。

2、在实际生产中,随着新更换的心辊的辊型(初始辊型、热凸度和磨损)的变化,成品板材的凸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往往不能获得理想的小凸度板材(0.1mm以内),影响板带材的成材率。在轧辊的初期,由于轧辊的热凸度增加较快(高达1.0mm甚至更多),往往轧出负凸度的成品板材,薄规格钢板易产生中浪;而随着轧辊的不断磨损,在即将再次换辊前的2~3小时,由于轧辊磨损较大(1.2mm甚至更大),成品板材的凸度较大(超过0.2mm),薄规格板带材边浪问题也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生产的稳定性,降低板带材的成材率和产品质量。

3、负荷分配是为了获取板带材轧制时各道次的压下量,各道次的压下量控制是板带材钢板凸度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轧制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提高板带材的板凸度精度,提高板带材的成材率,需要根据轧辊的热凸度和磨损的不断变化,动态地调整生产过程中的负荷分配。

4、在换辊后的初始阶段(新磨削的轧辊),由于轧辊磨损都较小(接近与0),而且轧辊磨损是一个缓慢连续的过程,变化幅度在初始阶段较小,而轧辊的热凸度增加较快,为了获得较小的产品凸度,必须在此阶段增加后面道次的压下量;一般板带轧机(特别是中厚板轧机)的更换辊周期约为轧辊16~20小时,而在即将再次换辊前2~3小时,由于轧辊磨损较大,必须减小后面道次压下量。

5、综合等储备方法是解决压下量分配的重要方法,压下量的计算通过综合等储备方法实现,该方法采用以下分配模型。

6、综合等储备负荷分配模型为:

7、

8、上式中,fi是负荷分配指标函数值,n是电机功率,p是轧制力,m是轧制力矩其中α为权重系数,i为中厚板道次号或者连轧机架号。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权重系数α不易确定,一般采用给定的常数(1.0)。采用此方法进行负荷分配计算时,忽略了轧辊的辊型变化,不能对于板材轧制的负荷分配及时做出调整,得到的轧制规程不能根据辊型的变化自动调整,难以满足现场生产的需求,特别是在换辊后的轧辊工作1~2小时,板凸度往往为负值(-0.2~-0.3mm),而在即将再次换辊前的2~3小时内(此时的板凸度甚至达到0.3~0.4mm),在整个轧制周期内,钢板的凸度波动较大,控制精度难以得到保证。对于没有辊型调整的轧机,负荷分配自动调整成为改善钢板凸度的唯一手段,即便对于具有辊型调整装备的轧机,如cvc轧机、pc轧机,也需要负荷分配做出响应的调整,否则板形(板凸度和浪形)的控制也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随着轧辊辊型的变化,自动调整轧制时的负荷分配,从而在整个轧辊的工作周期内,保持良好稳定的板材凸度,减少钢板边浪及中间浪。

2、由于(1)式的指标函数无法满足负荷分配的动态调整,需要对指标函数进行处理。为方便处理,本方法将轧辊初始凸度、热凸度与轧辊磨损统一成辊型计算模型,模型如下:sr=s0+sh+sw其中,sr为轧辊的辊型,s0为轧辊初始凸度,sh为轧辊热凸度,sw为轧辊磨损。

3、在轧制的初始阶段,轧辊热凸度sh变化较大(可达0.6~1.0mm),此时轧制时的负荷分配要做出自动调整;在轧辊的工作末期,由于轧辊的磨损sw较大(可达0.8~1.25mm),轧制时的负荷分配要做出自动调整。

4、不考虑轧辊辊型,轧机各道次的负荷分配指标函数表示如下:

5、

6、上式中,n为总的道次号,对角线aii为1.0,其余aij=0.0(i≠j)。

7、

8、根据辊型进行负荷分配时,对角线aii(i>n-3)成为轧辊辊型的函数,即:

9、aii=f(sri)

10、即,负荷分配指标函数变为:

11、

12、

13、具体实现

14、实现步骤参考附图1。

15、采用本方法,实现了轧制负荷分自动调整,大大减轻了操作工的负担,提高了板形的控制质量,特别是在即将换辊前的2~3小时,板带的成品凸度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凸度保持在0.05mm),钢板的边浪和中间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6、实现案例:

17、本技术在某5000mm宽厚板精轧机上已经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以bv-dh36钢种为例,坯料规格(厚*宽*长)为71.0*3510*4200mm,成品规格为

18、9.2*3510mm*32410mm,入口温度为1050℃。

19、本方法使用前期,负荷分配为:

20、表1采用新方法轧辊前期负荷分配

21、

22、使用本方法的轧辊后期(再次停机换辊前2~3小时,再次停机前倒数第40块钢)负荷分配结果参考下表。

23、表2采用新方法轧辊后期的负荷分配

24、 道次号 入口厚度(mm) 出口厚度(mm) 道次压下量(mm) 轧制压力设定(kn) 1 71 57.774 13.226 41577 2 57.774 46.668 11.106 42265 3 46.668 37.356 9.312 42258 4 37.356 29.515 7.841 46644 5 29.51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中宽厚板轧机负荷自动调整计算方法,用于板带生产领域过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分配调整方法;所述分配调整方法,是根据轧辊的辊型变化,动态调整综合等储备指标函数的值,从而计算出对应的新的负荷分配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一种新型的中宽厚板轧机负荷自动调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一个轧辊换辊周期内的辊型值,考虑从轧辊上线至轧辊下线的辊型最大值影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中宽厚板轧机负荷自动调整计算方法,用于板带生产领域过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分配调整方法;所述分配调整方法,是根据轧辊的辊型变化,动态调整综合等储备指标函数的值,从而计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优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