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8247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1:0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壁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槽口,且槽口内侧滑动连接有收纳框,所述收纳框内侧滑动连接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内侧顶端设置有针板,所述收纳框底端两侧均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端固接有U型框,且U型框一内侧壁均匀设置有齿条,所述壳体内侧底端固接有隔板,所述隔板顶端通过轴杆转动安装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齿轮,且轴杆底端贯穿隔板并固接有第二齿轮,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收纳框,收纳框可在电动驱动下进行伸出,从而方便不同类型针灸的分类放置,收纳盒内侧设置的消毒棉,在针灸插设放置时能够对针灸进行消毒和隔开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医针灸,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


技术介绍

1、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2、现有的针灸针一般通过布袋进行收卷收纳,在收卷放置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且布袋本身可能会有细菌等,同样会污染针灸;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壁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槽口,且槽口内侧滑动连接有收纳框,所述收纳框内侧滑动连接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内侧顶端设置有针板,所述针板顶端开设有多个针孔,所述收纳框底端两侧均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端固接有u型框,且u型框一内侧壁均匀设置有齿条,所述壳体内侧底端固接有隔板,所述隔板顶端通过轴杆转动安装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齿轮,且轴杆底端贯穿隔板并固接有第二齿轮,所述隔板底端中部设置有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中部固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顶端活动贯穿隔板并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u型框滑动设置有隔板顶端表面,且u型框内侧齿条与对应位置的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外侧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4、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壁位于收纳框底端位置处固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收纳框底端边部中心位置处固接有t型柱,且t型柱外侧滑动连接于导向孔内侧。

5、优选地,所述收纳框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收纳盒外壁两侧均设置有滑板,且滑板滑动插设于对应的滑槽内。

6、优选地,所述收纳盒内壁固接有承载框,所述针板滑动连接于收纳盒内并搭设于承载框上,所述收纳盒内侧位于承载框底端填充有消毒棉。

7、优选地,所述壳体内侧上方固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安装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紫外灯,所述壳体内侧位于固定环上方位置处固接有固定板,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固定板中部,且驱动杆顶端活动贯穿固定板并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固定板顶端安装有电源组。

8、优选地,所述壳体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加热槽和酒精棉放置槽,所述加热槽内侧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插板,且插板顶端同样开设有多个针孔,所述加热槽内侧位于插板下方处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槽和酒精棉放置槽顶端均通过螺纹连接有与其开口大小对应的密封盖。

9、优选地,所述壳体底端设置有底板,且底板通过t型轴与壳体转动安装。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技术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收纳框,收纳框可在电动驱动下进行伸出,从而方便不同类型针灸的分类放置,收纳盒内侧设置的消毒棉,在针灸插设放置时能够对针灸进行消毒和隔开处理,保证针灸的安全性。

12、2、通过壳体内侧设置的紫外灯,能够对壳体内部空间进行灭菌,进而提高针灸放置时的消毒灭菌效果,同时,通过加热槽和酒精棉放置槽的设置,方便针灸使用前后的消毒工作。

13、3、通过底板和壳体转动的设置,方便实际应用时能够转动壳体从任意方向取用相应收纳框内的针灸,提高装置的便利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壁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槽口,且槽口内侧滑动连接有收纳框(2),所述收纳框(2)内侧滑动连接有收纳盒(3),所述收纳盒(3)内侧顶端设置有针板(4),所述针板(4)顶端开设有多个针孔(5),所述收纳框(2)底端两侧均固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底端固接有U型框(7),且U型框(7)一内侧壁均匀设置有齿条(8),所述壳体(1)内侧底端固接有隔板(9),所述隔板(9)顶端通过轴杆转动安装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齿轮(10),且轴杆底端贯穿隔板(9)并固接有第二齿轮(11),所述隔板(9)底端中部设置有驱动齿轮(12),且驱动齿轮(12)中部固接有驱动杆(13),所述驱动杆(13)顶端活动贯穿隔板(9)并连接有驱动电机(14),所述U型框(7)滑动设置有隔板(9)顶端表面,且U型框(7)内侧齿条(8)与对应位置的第一齿轮(10)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12)外侧与第二齿轮(11)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位于收纳框(2)底端位置处固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导向杆(15),所述导向杆(15)上开设有导向孔(16),所述收纳框(2)底端边部中心位置处固接有T型柱(17),且T型柱(17)外侧滑动连接于导向孔(16)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框(2)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8),所述收纳盒(3)外壁两侧均设置有滑板(19),且滑板(19)滑动插设于对应的滑槽(18)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3)内壁固接有承载框(20),所述针板(4)滑动连接于收纳盒(3)内并搭设于承载框(20)上,所述收纳盒(3)内侧位于承载框(20)底端填充有消毒棉(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侧上方固接有固定环(22),所述固定环(22)上安装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紫外灯(23),所述壳体(1)内侧位于固定环(22)上方位置处固接有固定板(24),所述驱动电机(14)安装于固定板(24)中部,且驱动杆(13)顶端活动贯穿固定板(24)并与驱动电机(14)输出轴连接,所述固定板(24)顶端安装有电源组(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加热槽(26)和酒精棉放置槽(27),所述加热槽(26)内侧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插板(28),且插板(28)顶端同样开设有多个针孔(5),所述加热槽(26)内侧位于插板(28)下方处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槽(26)和酒精棉放置槽(27)顶端均通过螺纹连接有与其开口大小对应的密封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端设置有底板(29),且底板(29)通过T型轴(30)与壳体(1)转动安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壁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槽口,且槽口内侧滑动连接有收纳框(2),所述收纳框(2)内侧滑动连接有收纳盒(3),所述收纳盒(3)内侧顶端设置有针板(4),所述针板(4)顶端开设有多个针孔(5),所述收纳框(2)底端两侧均固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底端固接有u型框(7),且u型框(7)一内侧壁均匀设置有齿条(8),所述壳体(1)内侧底端固接有隔板(9),所述隔板(9)顶端通过轴杆转动安装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齿轮(10),且轴杆底端贯穿隔板(9)并固接有第二齿轮(11),所述隔板(9)底端中部设置有驱动齿轮(12),且驱动齿轮(12)中部固接有驱动杆(13),所述驱动杆(13)顶端活动贯穿隔板(9)并连接有驱动电机(14),所述u型框(7)滑动设置有隔板(9)顶端表面,且u型框(7)内侧齿条(8)与对应位置的第一齿轮(10)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12)外侧与第二齿轮(11)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位于收纳框(2)底端位置处固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导向杆(15),所述导向杆(15)上开设有导向孔(16),所述收纳框(2)底端边部中心位置处固接有t型柱(17),且t型柱(17)外侧滑动连接于导向孔(16)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针灸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框(2)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馨予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